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7140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 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 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 4、改革的全面性邓小平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 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 ,各行各业都在内。”地域上:是除了港澳台之外的中国所有地方;行业上: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行业;部门上:涵盖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部门。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全面变革 。层面上:体制层面与整个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层 面的重大变革。改革的历史进程 农村农村 废除人民公社制

2、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乡镇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功出路,为 提高农业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城市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改

3、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 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建立:1、计划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 式和经营方式。 .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 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

4、主义,“大锅饭” 。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 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 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 成,对经济的恢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发挥过重要作用。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 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 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 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不便。 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 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社 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济相 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

5、公有制的优越 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 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 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概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衡量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改革不是主观随意的。邓小平为改革的是非成败 制定了三项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称为“三个有利于”。它的提出,既鼓励人们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纠缠于姓“资”姓“社”的 无聊争论;也为克服长

6、官意志的随心所欲提供了理论 依据和现实准则。“三个有利于”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 具体要求,它和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必 然联系。(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的。三个标准中,第一个称为生产力标准,第二个称 为综合国力标准,第三个称为人民生活水平标准。(3)“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 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