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6766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浅论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概念;国外民族理论;时代背景论文摘要: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 ,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融入对民族发展方向的期望后,甄别吸收国外民族理论得以界定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从分析对我国民族概念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三个理论方向入手,理解诸多时代背景因素在我国民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一、近代国家民族学说影响下的民族概念 这一时期以鸦片战争之后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为界限。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定义的现实背景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时代渴望是救亡图存。 (一) 民族国家学说的特点 民族国家理论是从地域、 、人民和政府之间

2、具有客观一致性的假设出发进行研究民族概念的学说,它在关于建国和征募忠实臣民的演说中获得极大发展的。在政治演说中,政治领袖们用民族国家学说把他们的追随者团结在同一面旗帜或其他国家象征的词汇下,进党活动。在这个学说下,民族概念是在政治和中被用来把普通人局部的、宗教的或基于亲族关系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爱和忠诚。 (二) 我国接受民族国家学说的时代背景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入,如何凝聚本土力量共同抗拒侵略,成了时代主题。民族国家理论以其强调本土存在权益的特点,成为民众反抗侵略的思想武器,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 民族国家学说在我国的际遇 民族国家学说在我国经历了宣传、理解、践行、吸收的四个过程。

3、宣传、理解阶段:最初民族概念是被作为政治动员口号来使用的,如 1901 年,梁启超在其文章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就大量运用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帝国主义”等词;1903 年,梁启超在分析了在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时说:“今日民族帝国主义者与古代帝国主义迥异,彼则由于一人之雄心;而此则由于民族之涨力 !”并指出:“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 ,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 ” 践行、吸收阶段: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面对需要动员各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局面,开始扩充民族概念,宣传“五族共和”。他宣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族是日民族之统

4、一。 ”并认为这五“族”对共同的政治统一体都有贡献。后来在民族数目上,孙中山作了补充:“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应该把我们中国的所有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 ”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四) 对这一时期我国接受民族国家学说特点的 强调共同的民族意识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中的作用与民族国家学说的中国化历程,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在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想击退帝国主义者并作为与欧洲人平等的主体加入近代世界,那我们国家就得去发展一种国家意识的民族观念,以此凝聚中国民众的精神。并且,由于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我国的入侵,波及了我国主权范围内的各民族,各民族都被激发了反抗意识。但又由于

5、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和西方民族国家主义下的单一成分民族国家有所不同,不能宣传某个民族的国家主义精神,所以,创造性地强调能够表达我们国家各民族共同境遇的中华民族观念就显得十分必要。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民族的相关论述,具有整体背景的政治特性。 二、建国后,斯大林民族理论影响下的民族概念 这一时期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70 年代末期。这一时期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对我国影响很大,是国家认可的标准概念界定。 (一) 斯大林民族概念的特点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在上形成了一个有共同,共同地域,共同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理论,就理论脉络来说,继承了马克思的唯物主史观,在物

6、质层面思考问题,有利于团结民众进行斗争;就特定情况来说,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具有明显的针对性。1这种针对性是在针对民族定义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形成的。第二国际在伦敦代表大会上曾明确宣布:“一切民族有完全的自决权”。但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的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机会主义的主张:认为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所以不主张民族自决权和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只主张文化上的自治,不利于团结广大受压迫民众进行反抗。在这些机会主义民族路线的影响下,很多革命群众对革命事业悲观失望,对共同力量产生了怀疑,使俄国社会民主党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面临瓦解的严重状态,正如斯大林所说:过去大家不分民族共同奋斗为光明未来,现在变成了“分手四散,回到民族的院落里去”。在这种形势下,党内机会主义又嚣张起来,在非俄罗斯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中间,“民族主义的动摇思想”日益发展,“以至达到破坏党纲的地步”。针对上述情况,斯大林根据的民族理论精神,从共同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共同语言四个角度,定义了革命路线。这个定义,对于号召前苏联各民族群众进行革命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