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6556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三年各阶段的特点,家校如何配合教育?2014-12-23 太小奇 太奇黄冈智能平台沙井校区一、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概述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其中的 难题。为了使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我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初一年段起点。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首先, 进 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 讲课 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

2、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因此,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经常当众揭他们的“老底” ,以免挫 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堪。第三,面临新的困难 。一是学 习上的困难。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副科也不多。进入初一后,学科有 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 门门 功课都

3、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 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 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觉得学习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因为这不利于学生进步,所以也称之为一个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不知学习重点有所转移,还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 ,因而放松 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也可能觉得子女已升入中学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可以喘一口气了,因此放松对子女的督促凡此种种,都将成为初一新生进步的障碍。初二年段难点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 。第一是学 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

4、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好的同学政、语、数、英四科总分可达到 370 分以上,而学 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 200 分上下,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 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 龄多在 14 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5、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后将具体叙述)。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 们还缺乏 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 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

6、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也形成了由于初二学生已经退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又还未建立而造成的薄弱环节。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 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初三年段重点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 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 趋 成熟,对

7、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 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作为专题阐述。总之,孩子 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二、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前面,我们介绍了初中生各 阶段的一些特点,但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每个家庭将碰到的问题也是绝不相同的。为了做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但是应当指出,我们

8、说家庭教育具有这些优势,并不等于所有家庭都自然而然地具有这些优势,只有我们这些家长努力去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才能使上述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关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我谈几点意见:1.家庭人际关系和睦,夫妻感情融洽, 邻里友好相处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能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例如:有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作文中写她的父亲怀疑母亲作风不正派,终日疑神疑鬼,动不动就在家中大动干戈,字里行间,流

9、露出对母亲的同情和对父亲的不满。这样的父亲对子女会产生什么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2.家长本身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 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可能的话,家长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尊重知识,并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有一个农民朋友,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经济也并不宽裕,但他即使省吃俭用,每年也要花大量的钱为子女订阅许多报刊杂志。晚上孩子做功课,他绝不邀人到家里来谈天说地,努力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因此,虽然他家地处偏远山区,他的几个孩子却都挺有出息。相反,如果做家长的满足于不学无术,那他就会被子女瞧不起。有

10、一个学生,父亲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但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该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父亲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可他却非常自得地当着厂里的工会主席。”文中充满了讽刺意味。3、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如可以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新年伊始购买挂历也要有所选择。4、家庭的作息 时间 要有规律,要考 虑到子女的年龄特征。最后, 应 当强调的是,要当好家长,是要作出一些牺牲的。如为了保证孩子学习,家长在看电视方面就得作出让步;也不能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猜拳行令,这些看似小

11、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三、家长怎样加强家校联系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是不 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下面,我着重谈谈作为家长要怎样去加强同学校、同老师的联系。首先,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校访”和“师访” 。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 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比较充分的交流。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

12、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其次,家长要热情欢 迎上门家访的老师。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较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家长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家访后,家长应同孩子谈话,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千万不要出现老师家访,孩子被打的现象,以免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13、。第三, 积 极参加家长 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 对老师 的支持和尊重。每个家长的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第四,作为老师,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同时,又必须指出,家 长不宜在孩子面前随便 议论老师,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有损于教师的威信,归根到底,还将有碍于孩子接受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总之,当孩子 进入初中,他们就迈开了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接受的东西,往往将影响他们今后一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道,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而共同努力。联系我们深圳分校沙井校区热线:0755-82349090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心路星河大厦 801(附近公交站:沙井国美站、上星中心公园站、市民广场站、沙井万佳百货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