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6539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 )、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 、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 。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 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

2、)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 ”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 、甜(舌尖最敏感) 、苦(舌根最敏感) 、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

3、是相互影响的。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可用于测距离)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 米/秒。12.耳朵贴在长铁管(内充满水)的一端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 (为什么?)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

4、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 (为什么有的人晕船、晕车、航空病?) 。咽鼓管有何用处?(课本第 11 页)14.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15.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1 赫=1 次/秒。 “90 赫”的意义是物体每秒振动 90 次。16.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

5、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17.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18.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19.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 65 赫到 1100 赫。220.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 赫到 20000 赫。低于 20 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 赫的声波叫超声波。什么叫噪声?如何防止噪声污染?(课本第 15、16 页)2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2.白光有七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加任何色等于任何色,同色加同色仍然是同色,不同色相加吸收看不见:黑!23.红外线与紫外线的作用?(

6、课本第 19、20 页)24.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反射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课本第 39 页)垂直反射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 0。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5.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分界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斜射时空气中角大。 (课本第 39 页)垂直界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 0。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26.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物像在 2 焦,等大好求焦。物在 1 焦处,一定不成像。物在 1 焦内,正立放大是虚像。1 焦分虚实,2 焦分大小。 (课本第 39 页)27.照相机、眼睛应用原

7、理:u2f, f2f 倒立放大的实象。即物近像远大。30.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阳光下树影中的圆形光斑) 、影子的形成、瞄准、日食、月食、坐井观天。31.光在不同物质(真空、空气、玻璃、水)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最快,为 3105千米/秒或 3108米/秒。空气中比真空中稍慢。1 光年=9.4610 12 千米。32.平行光镜面(平滑表面)反射平行射向另一个方向,平行光漫(粗糙表面)反射射向各个方向。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由于此处黑板平滑发生了镜面反射,淹没了字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能看到字或电影,黑板或屏幕表面应粗糙些好。33.实像都是倒立的(1)由

8、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 (2)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物体在凸透镜 1 焦以外成的像。巧记:只有小孔、凸透镜能成实象。 实象既能用眼睛看到,又可用光屏、底片、胶卷、墙壁等接到。34.虚像都是正立的1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岸上物体在水中成的像(倒影) =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像与物体以镜面、水面对称)作图技巧一: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作图技巧二: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物体上同一点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刺入人眼的光线) ,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象只可用眼睛看到。2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是位置抬高的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凸

9、透镜 1 焦以内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作图技巧:随意在物体上同一点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是刺入人眼的光线) ,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巧解:要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透明物质或不均匀透明物质看物体。35.粗测焦距方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 ,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间的距离就是焦距。你还能想出其他测焦距的方法吗?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经过焦点;穿过光心的光线勇往直前 ,方向不变 ;经过或延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射出.

10、336.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外膜包括角膜(无色透明) 、巩膜(白色坚韧、眼白部分);中膜包括虹膜黑、蓝、棕色(眼黑部分)、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脉络膜(营养眼球、使眼球成为暗室);内膜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但视神经穿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在靠近鼻侧)。 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都为无色透明) 。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玻璃体组成。37.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光线亮或强时,瞳孔缩小,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光线暗或弱时,瞳孔放大,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38.近视或远视的原因及矫正(课本第 33、34 页)39.信息

11、的获取和利用(看课本第 38 页) 、作业本(第 页) ) 。外界事物感觉器官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电磁波包括哪些?x 射线、y 射线的作用?40.凸透镜成像作图技巧:在物体同一点画出两条光线,一条平行于主轴折射后经过焦点,另一条穿过光心方向不变,得两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找到了该像点。41.要看到物体,该物体上必须有光刺入人眼。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物质中。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不同物质中。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知识要点汇总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

12、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能(太阳辐射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即某物体与参照物比较(技巧一:眼睛贴在参照物上看某物体):若位置不变,则某物体静止;若位置改变,则某物体运动。技巧二:某物体与参照物同向同速,则某物体静止;某物体与参照物不同向或不同速或即不同向也不同速,则某物体运动。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或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s/t ,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1 米/秒=3.6 千米/ 时。 (你会换算吗?)5.力的作用效果改

13、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国际符号是 N,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调零;不能超量程;读数时:视线刻度板,与指针相平。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7.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图示作图步骤:找作用点(画在物体合适的位置上,重力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判别力的方向(如沿什么方向) ;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一射线;定标度,截线段(多余部分擦去) ;标箭头(不可超出线段末端):标上力的大小。9.判定力的存在:肌肉的紧张感;力

14、的作用效果(即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11.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改滑动为滚动;利用气垫。12.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物体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1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4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5.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拉力大小(二力平衡)1

15、6.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g=9.8 牛/千克(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牛。 )1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巧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8.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或只受平衡力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或只受平衡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19.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一切因素无关。20.物

16、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平衡力。21.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加速、减速或曲线运动)物体受不平衡力。2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能使物体运动,也能使物体静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3.计算题解题步骤:读题,划出关键词,标出已知量(如 m、G、s、v、t 等) ,写出求未知量的公式解题:根据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写公式代数据算答案答。例 1:一辆汽车在 30 分钟内行使了 6 千米的路程,求汽车的平均速度。例 2:一座大桥最多能承受质量为 18 吨的重物,求此桥能承受的最大重力(重量) 。温馨提示:注意区分质量与重力(即重量)相对速度的求解技巧(数轴法)规定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速度记为正值,则相反方向的速度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