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6531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查分析报告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的调查分析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为深入了解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加强中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师生提供更多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引导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对任庄子中学在校学生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参与等网络应用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个别随机访谈和组织座谈,并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任庄子中学在校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分析,不仅可以发现目前中学生网络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促进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时间:2012 年

2、5 月 1216 日调查地点:任庄子中学调查对象:任庄子中学(不分年级) ,其中男生占 52%,女生占 48%。调查内容:上网时间、上网目的、因上网缺课现象、上网对学习影响、对网络交际的认识等。调查方法: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发出调查表 200 份,回收 190 份,回收率 95% 经核查,收回答卷的有效问卷为 190 份。访查法。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的交流和了解,进一步结合数据分析网3络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对上网的频率的调查: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间安排情况如下:几乎天天都上占 52,每周有两到三天上网的占 4

3、2,几乎不上的占6。2. 对上网目的调查:打发时间的占 24%,习惯性上网的占 66%,由于好奇心理上网的占 10%。3.对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的调查:经统计发现,30%的学生因为学业上的压力和学业不加,67%的学生因为网络的吸引力大,3% 的人因为与生活群体的不融洽和交际的欠缺。4.网络文化的中学生的影响:100%的学生认为对日常生活有帮助。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分析:(一)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在各种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和介绍日益增多、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调查中一个有趣的结果是:传统的媒体仍然是青少年获取时事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互联网之所以最吸引人,信息量大、获取信息方便、可

4、获取其它媒体没有的服务和信息。青年上网的人数增长的比例很快,青少年通过上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是新时代的要求。在 21 世纪,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网络对于当今接受力极强的青少年而言,影响最大、他们不是网上聊天,而是各种各样的网络4游戏。目前在网络游戏玩家中,2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 80%。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就会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症状,被称为“游戏上瘾症”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游戏可以起到舒缓学习压力、充实课余生活和锻炼应变能力的作用。精心设计的网络游戏不但可以成为儿

5、科治疗与康复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但是,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一再沉迷,到了一定的不可自拔的地步,对与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有学习,最可悲的是对于自己个人素质修养都是有一定不良的效果,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让青少年在靠游戏减缓压力的同时,也让他们能自我适可而止的停止,不再让他们一味的沉迷下去呢?有一份互联网中心的游戏调查表明,网络游戏中,90%具有暴力倾向。如在作战格斗类游戏中,两方或者多方对垒,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血腥、暴力的画面频频出现,画面和音乐也渲染得美仑美幻。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

6、冲动,特别是出现了囊中羞涩时,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去偷、去抢、去骗的念头。这对于事事都觉得新奇的青少年来说是十分可怕的。网络游戏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5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正因为网络游戏的上瘾性和暴力性,社会在严厉谴责网络游戏,家长则喝令孩子远离。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当人格发展还不成熟的儿童需要交往或需要逃避现实时,网络游戏提供了一种机会,使他们放弃在现实生活中被动的角色,而成为网络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补偿。对这一属性,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要加以引导和区别对待。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

7、青少年的社会交往不能满足或在现实生活中不成功时,渴望交往、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特别强烈,就会大量接触网络游戏,并形成“心理依赖” ,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现实生活越不成功,越依赖网络游戏,而越依赖网络游戏,则越不成功。此时的网络游戏就扮演着“精神鸦片”的作用。对这部分青少年,家长不能单纯地强迫他们戒断游戏,而是要追本溯源地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可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其内容和用途紧密关联。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还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投资开发优秀游戏软件。任重而道远!(二)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积极方面:1 .使学生有尖锐的独立性、自主性。极具个性

8、的网络时代通常拥有强烈的独立性及自主性。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并非是被动式的资讯接收者。网络的互动性,将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向自主自动性学习发展。另6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社群也会迫使学生试图建立自我认同用扮演社会角色,这有助于他们在其他社会情境中确认本身的人格。2.情绪及智力的开放。网络的松散性与无疆域性,都将引得学生在网络上暴露自己,使他们在自已的网页上将自己的心中最深处的想法说出来。这一方面会有助于学生在网络中交流思想,发泄情绪,施展他们的智力。3.创新网络世代在创新的环境中吐故纳新,并借助网络不断寻找能将事情做得更好的方式。有学者说,离线(下网)的世界无法提供你建立自己空间的

9、机会。而网上的世界好像为你支起空的帐篷一般。网络时代的学生对于新媒体及新科技抱开放自然的态度,将使得他们成为首群接受并参与本身文化创作的族群。他们轻松面对的心态,使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新事物新活动。4.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在我们调查中,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比如: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授课;通过 FLASH 制作一些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实验,这样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出实验的效果,由此取代一味由老师口述,学生死记传统方式。5.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使教育中心由老师向学生转变新的媒体学习,让学习的中心由传授者转至个人本身。

10、更进一7步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和娱乐因此产生交集。由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变得无足轻重。实际上恰恰相反。老师以学习活动协助者的身分出现,而不是指导型的传播者,老师充分让学生自行建立自己的知识,是学生的资源的顾问但不是学生问题的解答者。教师将肩负起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内化,建立学生自己的学习构架。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抵制网路上色情的威害,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社会内涵和其他会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大规模地使用电脑软件

11、,让学生能够构建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让上课方式更为活泼,学生可以针对特定主题充分讨论、争辩、研究和合作。消极方面:1.过多的“其他”信息一方面我们看到互联网的丰富性为我们解决自身信息需求提供了便利途径,但另一方面,过大的信息数量并不能包括足够的“含金量” ,也就是说,信息的质量在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为数不多的有用信息,时间就是生命,而这样无休止的“网上漫游”无疑是在浪费着我们宝贵的生命!记得一次,我们在网上搜索“上海的风土人情” ,一共搜索到 5032 条信息,但在这么多信息中,有几条是关于我们要找的内容?有几条不是关于旅游广8告的消息?在这么多的“垃圾中”要想找到“珍

12、宝” ,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谈何容易!2.网络垃圾的存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不良信息的存在。由于网络的广泛性,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信息,其中有我们需要的,但还有更多不仅对我们无用,而且是对我们有害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良信息。据统计,互联网上每十次点击中,有六次是点击黄色网站,三次点击的是有非法、反动内容的网站,只有一次是电击正规网站。而更可怕的是,在这一次次地点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逐步改变。3.上网聊天的影响一方面,上网聊天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背负着不轻的学习压力,有很多学生因此得不到充分睡眠,而现在,为了满足上网聊天的需求,势必会占据本以不够用学习或睡眠的时间,在

13、我们的调查中,有 23.5%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在2 小时以上,长此下去,便会导致睡眠更加不足,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辍学。另一方面,过分的沉溺于网上聊天中,会使得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寡言少语;使得自我的心灵越来越封闭;与他人在生活中的交流越来越困难。甚至会导致最终丧失语言能力。有不少人在网上发表评论时“滔滔不绝” ,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便沉默寡言,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94.网络游戏的危害网络是虚拟的,同样,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游戏也是虚幻的(游戏本生也是虚构的) ,但正是这种虚幻恰恰能极大限度地青少年学生的欲望,因而极易诱惑青少年学生,不能自拔。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

14、和心理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不负责的态度,无端、厌世、以自我为中心或反社会,在生理上回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诸多症状。5.网络流行用语的危害据统计,在这个网友中,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 ,接下来依次是郁闷、呵呵、寒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以上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经常超出它们的“使用范围” ,经常会被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弄得家长老师一头雾水。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经常在网上使用这种“语言” (姑且称之为一类语言吧)

15、 ,便会不自觉地把它带入日常交流、甚至是作品中来,这无疑是对汉语的一种玷污。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是:进入计算机网络应该是无限制的,所有的信息应该是自由的,网络区间好像是没有警察的社区,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其中可以比较自由地相互渗透。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10不仅使其拥有了无限的信息量,也使网络中每一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这些信息。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以及求新性,他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因而,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极大欢迎。(三)

16、、对策建议1、转变观念,重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网络已成为中学生日常兴趣所在并构成校园中学生深层次的一种需要和一种心理依赖的时候,学校及其教育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认真研究网络时代中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切实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引导中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 2、建设校园文化,满足发展需求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吸引、教育学生及帮助学生巩固兴趣、培养特长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力地抵制网络对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良影响,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要牢固确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生活,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探索网络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模式,将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引入网络阵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运用网络技术渗透健康的网络文化,使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运用互相交融,既满足学生的上网需求,又能在上网中开展教育,消除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3、要充分发挥网络对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增强网络学习的互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