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规划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76083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伦敦规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伦敦规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伦敦规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伦敦规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伦敦规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伦敦规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伦敦规划分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伦敦规划分析n社会背景l城市简介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公里。 是由城 墙,环路,南北环线和25号高速公路包围着的.泰晤士河与Lee河,铁路跨线桥和干道,造成了 更细致的格局。罗马路,Westway,辐射状立交,以及Kingsland,等各个路穿城而过,地貌 特点和距离都被拉近了。公园和起伏的土地是对城市格局的良好补偿。社会背景伦敦市有700万人,如果按大都市区来计算有1800万人。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 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 、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过

2、去曾有几年,伦敦 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减少并且流向周边地区。伦敦是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毁坏了 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間的重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 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在19 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大量建筑新建,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 .1965年官方将伦敦改名为大伦敦,大伦敦由伦敦城(City of London)、东伦敦、西伦敦、南 区、港口区等个33个行政

3、区(Borough)组成,人口667余万。战后的重新开发对南岸的 长期规划,东段的改造,泰晤士河入口拓展,以及许多建成区场地的改造体现了伦敦永 不停息的变革的另一种转折,确保其与城市风格更加融为一体。 社会背景巴罗报告:当美国人热衷于修饰华丽的城市外表,努力赶超欧洲时,作为工业革命发祥地的英国,已 有3/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英国的传统工业及其聚集地开始出现衰落的端倪。与此同时 ,新工业向南的迁移使得人口向包括伦敦的大城市集中。1937年,英政府授权巴罗为主的 皇家委员会调查工业与人口分布状况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1940年发布皇家委员会 关于工业人口分布的报告即巴罗报告,得出伦敦地区工业

4、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 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型的大城市弊大于 利的结论。其结论,方法及按照其建议所展开的后续工作直接影响到英国战后的城市规划 编制与规划体系的建立。大伦敦规划:按照巴罗报告所指出的应控制工业布局并防止人口向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结论,1942年由艾 伯克隆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 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指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 规划 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社会背景n理论基础大伦敦规划

5、充分吸取了当时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思想的精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大伦敦计划部分实现了霍华德城乡结合改善居住环境,以小城镇群代替大城市以及每个城 镇保持就业平衡,相对独立的理想城市目标。参考田园城市的理论,环绕伦敦形成了一条 宽达6英里的绿化带。盖迪斯的组合城市 另外一个盖迪斯,他是一个生物学家,是一个社会的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个教育改革家, 他的这本书叫做演变中的城市。他的贡献就是把生物方面的进化论的观念运用到城市 方面来,把区域看作土壤,把城市看作一个植物,这个植物城市是在区域的这个土壤里面 生长的,所以他非常强调要区域调查,最早推动区域研究、区域规划。他提出了生态问题 ,这是一百多年前就提出生态问

6、题和城市进化的理论。另外他提出一句口号,就是说我们 不仅要煤气和自来水,而且还要阳光和空气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盖迪斯所倡导的“调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科学城市规划方 法。独创的 大伦敦计划开创了在较大范围内考虑城市发展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并将生产力布 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城市空间规划密切结合。理论基础n大伦敦规划年表巴罗报告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1940年,巴罗委员会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 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大伦敦规划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

7、制大伦敦规划。 1944年,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完成。 1945年,由政府正式发表大伦敦规划。 新城建设 1946年,制定 “新城法”,规划了19461949年在大伦敦周围设置8个具有独立性的卫 星城,一共可安置50万人。 1952年,“城镇开发法”正式颁布,又在大伦敦周围规划了20座旧城的改扩建,一共可 安置40万人。 20世纪60年代,伦敦又进一步提出了大伦敦发展规划,第三代新城开始出现。 20世纪70年代,伴随英国总人口数量趋于稳定以及既有城市内部问题的凸显,采用建 设新城的方法来解决大城市问题的规划方针开始受到质疑。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权时期新城建设政策正式打上休止符。大伦

8、敦规划年表n大伦敦规划简介规划面积6731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人。在英国全国人口增长不大,伦敦地区半径30英里范围内人口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前 提下,如果要改善城市中心的居住环境就必须疏散其中的工业和60多万人口,加上 其他地区的疏散人口,需要疏散到伦敦外围的人口总数达100余万。大伦敦规划简介为解决这一问题,艾伯克龙比提出在当时伦敦建成区之外设置一条宽约5英里的“绿 带”,用来阻止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无序扩张。 需要疏散的100万人口由设在绿带外的 8个新城和20多座已有城镇接纳。由于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大部分距离伦敦20 英里50英里远的城镇不足以完全依托伦敦,因此必须考虑每个城镇中的就业

9、平衡 问题。大伦敦规划简介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 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 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 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 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 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 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 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 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 规划。大伦敦规划简介目标是实现: 城镇居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 n新城建设英国郊区新城的开发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形成过程和城市形态都与土地富 裕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的郊区城市不同。具有美国特色的“边缘城市”,是由市场引导的 城市居住和就业功

10、能郊区化推动传统都市的中心商业区功能转移,形成与传统都市形态相 异的郊区城市功能中心。而英国的郊区新城完全是在政府的规划下,由政府拨款的新城开 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在专业规划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从而避免了一些传统都市的弊端。新 城理论起源于阿伯克比( P a t r i c kAbercrombie)在1940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背景新城建设大伦敦规划的重要实践1946年,在新城开发公司的规划和开发下,在伦敦北部40公里处建造了第一个新城斯 戴藩(Stevenage),人口规模10万。1)第一代新城建设根据新城法,政府在1946-1950年间,确定了位于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的14个新城 ,其

11、中的8个位于伦敦地区。 第一代新城中的人口密度较低,规模不大,人口规模大多在6万人以下。 实例:哈罗新城2)第二代新城建设城镇开发法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 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科恩、欧文 等7座新城。 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新城建设3)第三代新城建设20世纪60年代末,莫尔顿凯恩斯、比德伯勒、北安普顿等第三代新城开始出现。 第三代新城的人口规模在20万-25万人左右,同时包含已有城镇在内。至此,以疏散大 城市人口为目的的新城建设和既有城镇改造扩建最终走到了一起。 实

12、例: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新城建设实例:哈罗新城实例概况:由吉伯德于1947年设计,占地 25.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万人。规划思想:田园城市 邻里单位主要内容:1.新城中心布置在火车站南侧2.工业用地沿铁路分设新城东西两端3.居住用地被分成4个片区,并进一步 被分成13个由4000-7500人组成的邻里 单位。4.各居住片区之间设有公园绿地及农田,城市干道恰好在各片区之间穿过。5.各邻里单位中设有小学以及由商店、会堂、酒吧等组成的次中心。6.每个邻里单位分成数个150-400户组成的居住组团。实例:密尔顿凯恩斯新城。实例概况: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之间, 1967年开始规划,1970年开始建 设,规划

13、人口25万,面积88.7平 方公里。意义:密尔顿凯恩斯的规划较为 集中的体现了20世纪以来英国田 园城市及新城运动的成果、经验 与教训,成为新城发展的终结之 作。主要内容:1.略带弯曲的方格网构成匀质城市的基本框架。2.人行交通在街区中部与上述方格路网立体交叉,两套系统相互嵌套但不交叉。3.功能分区不再以片区或组团来划分。4.社区中心设施结合公共汽车站,人行、车行系统,立交等布置在城市干道两侧。5.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结合道路网与现状地形和村落,形成穿越并联系各个大街坊的穿越系统。英国的新城开发被规划界誉为“规划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它首先解决了英国战后城 市人口拥挤的问题和战争导致的城市无序发展

14、问题。其次,新城开发提出了科学的规划方式,组织了大规模的建筑开发。n对现在伦敦的影响好的方面: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 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 通过50多年的发展与调整,伦敦的市区人口从万下降到多万,城 市的功能沿交通干道有机疏散,不但激活了整个大伦敦地区的发展,还使伦敦市区的 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对现在伦敦的影响所引发的问题:这个大伦敦规划实际上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一直到1969年,在外围建设的住 宅量不到总建设量的4%

15、,相反随着分散的不断积累留下了居住与就业远离,交通 需求量增加的诸多城市问题。 大伦敦计划所采取的大城市发展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自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 主义”传统,但对大城市在新兴产业条件下的优势估计不足,对巴罗报告明显带有 倾向性的结论全盘接受。另外,带有主观决策性质的规划目标与土地私有制下的 城市开发机制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矛盾。因此,大伦敦计划在后来实施过程中出现 了种种问题。外围新城的建设非但没有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反而吸引了伦敦地区以外的 人口。伴随第三产业的远距离的通勤交通现象的出现导致新城的“卧城化”以及中心 城交通压力增大对现在伦敦的影响对现在伦敦的影响(1)贫穷、失业、住房条件极差

16、等问题在伦敦东部尤为突出; (2)东西部地区空间利用失衡,在西部地区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地价昂贵、工 人短缺等; (3)交通堵塞,运输过于拥挤; (4)昂贵的房价使得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人设法在伦敦居住; (5)许多制造业消失; (6)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7)在传统的城镇中心以外地区,购物中心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城镇中心的衰落; (8)犯罪、吸毒以及小区的治安问题。 n总结除英国以外,法国、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 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直至中国也在效仿。可以说新城运 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 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影响:1.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大城市 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2.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吉伯特(F.Gibberd) 哈罗新城的设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