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6065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有关感恩节的小故事感恩的传奇 美国大叔暗中义助中国辍学女孩 刘怡晴是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乡人。XX 年 3 月,刘怡晴的父母遭遇车祸,父亲当场死亡。重伤的母亲右腿被截肢。正读高二的她不得不含泪辍学,来到南京夫子庙,靠销售雨花石谋生。 XX 年 6 月初的一天清晨,刘怡晴经过夫子庙西侧出口时,看到一个外国中年男子被几个提篮小贩围住,脱不了身。刘怡晴好不容易把小贩们劝开了,替这个外国人解了围。英语不错的刘怡晴知道他来自美国,名叫霍顿。 时年 48 岁的霍顿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华尔街菲勒投资公司的 CEO(企业高管)。为了缓解巨大的工作压力,霍顿每年都要独自出国旅游一次,这是他第一次来中

2、国。 那天,刘怡晴带着霍顿游览了总统府和中山陵。霍顿了解到刘怡晴自学了大学英语课程,还获得过江苏省中学生英语比赛的第 4 名,只因家庭变故才不得不辍学挣钱给母亲治病,不禁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XX 年 8 月底,刘怡晴的母亲突然打电话给她,说老师来家里找过她,要她复读,并说学校答应免收学费。XX 年9 月,刘怡晴重返学校后,老师告诉她,她作为特困生,获得了爱心人士资助,不仅解决了学费,每月还有 200 元的生活费,并说资助人不愿透露个人情况。 有了这笔资助,刘怡晴顺利地读完了高三,并于 XX年 7 月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饮水思源,刘怡晴找到高中班主任邱老师,央求她提供资助人的信息。邱老师拗不

3、过她,只得告知真相:资助人是远在美国的霍顿先生!原来,在与刘怡晴相处的那几天,霍顿被她的坚强和自立深深打动了,很想帮助她,可是刘怡晴一再拒绝,于是霍顿只好“曲线”资助刘怡晴。 把破产美国恩人接到中国治病 刘怡晴听了班主任的话,难抑激动的心情,马上到网吧给霍顿发了一封表示感谢的电子邮件。霍顿很快回了信。大学期间,刘怡晴每个月都在网上向霍顿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XX 年年底,刘怡晴借了一笔钱,注册了南翔商贸公司,与男友一起经营,专做外单服装鞋帽业务,不到半年,他们就净赚了近 15 万元。 XX 年 9 月底,刘怡晴发现霍顿很久没有上网,忍不住给霍顿打了个越洋电话。让她震惊的是,霍顿声音含混不

4、清地说:“我破产了,身体也垮了”刘怡晴焦急地问:“霍顿先生,您到底怎么了?快点告诉我!”霍顿沮丧地告诉刘怡晴,XX 年 8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他所在的投资公司彻底破产,霍顿曾找亲友借了 400 多万美元,加上自己的积蓄投到公司,现在血本无归,还为此欠下了巨额债务。由于不断有债主登门索债,霍顿的妻子无法忍受,带着女儿与霍顿分居了。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关头,霍顿被检查出患了癌症恶性脑胶质瘤!他说话口齿不清就是因病所致。 想到恩人身陷绝境,刘怡晴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时,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霍顿接到中国来,帮他治病! 刘怡晴马上给霍顿汇去 XX 美元作为路费。很快,霍顿乘坐美国泛美航空公司

5、的航班飞赴南京禄口机场。 跨国爱心互救情动两国 XX 年春节,刘怡晴把霍顿带到了仪征市老家。霍顿在刘怡睛家住了两个多月,他到田埂间割草喂牛,还帮刘怡晴的母亲开垦了一块菜地。田园生活让霍顿感到惬意无比,因病所致的头痛、口齿不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状竟渐渐消失了!沉静下来的霍顿开始思考自己在华尔街的经历,并决定立即着手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写下来,写成一本书。 XX年 4 月 16 日,在刘怡晴的强烈要求下,霍顿去了江苏省肿瘤医院检查。令医生惊奇的是,与霍顿从美国带来的拍片比较,他脑部的病灶竟没有扩散!但是恶性脑胶质瘤是一种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切除,可能会快速生长,造成进

6、一步伤害。所以医生还是建议霍顿趁肿瘤没有恶化转移前做切除手术。可霍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XX 年 5 月 8 日傍晚,霍顿突然头痛欲裂,栽倒在电脑前。刘怡晴和男友李灿明闻声赶紧将霍顿送到医院。医生再次建议霍顿做手术,手术费需要 16 万元。看到霍顿无奈地摇头,刘怡晴马上说:“这手术,咱们必须做!” XX 年 6 月 16 日,霍顿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刘怡晴支付了全部医疗费。7 月 18 日,霍顿痊愈出院,他发现,前来接他出院的刘怡晴神情憔悴,眼睛红肿,像哭过一样。再三追问下,他才知道,为了给他治病,刘怡晴花掉了大部分积蓄不说。还因为经常陪伴霍顿,导致她无暇顾及业务,使得生意难以为继。

7、李灿明为此和她争吵了很多次,决绝地和她分了手。 霍顿没想到自己会给刘怡晴带来如此大的麻烦,不禁流下了眼泪,他说:“刘怡晴,你就是我的天使!你的善良和坚强,也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一定要战胜厄运,好好活着!” 霍顿在刘怡晴的老家又住了两个多月,终于写完了书稿。XX 年 10 月 18 日,他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做了复查,恢复情况良好。让霍顿意想不到的是,刘怡晴几次给霍顿的妻女打越洋电话,告知霍顿的情况,劝说她们回到霍顿的身边,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刘怡晴的善举深深震撼了远在美国的母女,XX 年 10 月 24 日,霍顿突然接到了妻子和女儿的电话,一家人在电话里哭成一团。两天后,霍顿回到了美国,与家人团聚。

8、 有些爱,你不必偿还 一 羊洼村今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来了很多人,因为羊洼村小学贫困生与市女企业家“一对一”资助仪式要在这里举行。 首批受资助的十名学生为好心的阿姨们表演了节目歌伴舞感恩的心 。领舞的姑娘叫黄小秋,她是个腼腆的四年级学生,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更别说当众跳舞了。可今天,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她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台下这些可敬的观众们的谢意。小演员们正跳得起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哧”一声,黄小秋的裤子一下子叉到膝盖处,半条腿露了出来。黄小秋猛地蹲下抱住膝不动了,窘得满脸通红,把脸埋在臂弯里,不敢抬头。这时,台下一位阿姨带头鼓起了掌,大伙儿也跟着鼓起来。 结对见面时,乡教委主任引着黄

9、小秋去见一位阿姨。黄小秋一看,正是刚才自己出窘时带头鼓掌的那位阿姨。乡教委主任向这位阿姨介绍说:“这就是黄小秋,村里最穷的一家,她娘常年有病卧床,但她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小秋,过来见见陈阿姨。 ” 陈阿姨上前握住了黄小秋瘦小的手,把她揽过来细细打量,扭头对教委主任说:“看来我没看走眼,我一眼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回过头来,陈阿姨对黄小秋说:“孩子,你一定争口气!把成绩保持住,年年争第一。将来考上了大学,我还要继续资助你!” 几句话把黄小秋说得眼泪汪汪的。她表示,会经常给阿姨写信汇报成绩,保证不会辜负阿姨的期望。 结对资助仪式的最后,全体人员在一起合影留念,陈阿姨还单独跟黄小秋合照了一张。 按照资

10、助协议,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陈阿姨每学期资助给黄小秋 500 元,帮助她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临上车时,陈阿姨偷偷又塞了 200 块钱给黄小秋,说:“这是给你自己补身子的,你看你瘦的!” 几天后,班主任去乡里开会,将黄小秋和陈阿姨的合影带了回来。在照片的背后,黄小秋写下了这么一行字:一定年年考第一!为陈阿姨争气!为自己争气! 二 打那以后,黄小秋学习更刻苦了。她不仅年年第一,而且次次第一,科科第一,大考小考一网打尽。 这年暑假里的一天,陈阿姨外出旅游路过羊洼村,专程来看了黄小秋一次,给她买了一大堆书和复习资料。黄小秋感动得流泪了。村里 10 个受资助的学生,只有她一个被资助者专程上门探望!拉着

11、陈阿姨的手走在村里的街上时,黄小秋悄悄昂起了平时总不愿抬起的头 第二年的期末,黄小秋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乡中学。她特地拿着奖状到照相馆照了张相,连同信一起寄给了陈阿姨。 陈阿姨很高兴,又额外寄了 200 块钱给她,并在信中鼓励她一定不要骄傲,不要松劲,要她“稳扎稳打,一天一个台阶” 。 上了初中,课程深了,加上是尖子班,全乡的头几名都在一个班上,竞争非常激烈。黄小秋明显感到学习吃力了。尽管她睡得更晚、起得更早,学习更刻苦了,可期末考试,黄小秋考了个第二。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她哭了。这是自上学以来,第一次与第一名失之交臂。第一名,却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同村同学刘芳!当天晚上,黄小秋失眠了,一次次

12、流着泪,对照片上的陈阿姨“道歉”:陈阿姨,我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我对不起您啊 黄小秋一边检讨,一边又劝自己镇定,一定要争口气,争取下次赶上来。她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每天晚上 11 点前不许睡觉,早上 5 点之后不准沾床。整个假期里,黄小秋一天都没歇着,除了干活儿就是学习。开学时,同学们几乎认不出来她了,人更黑更瘦,一双眼窝也更深了。 三 第二年开学没多久,娘的病没撑住,一撒手走了。经人撮合,爹跟邻村一个寡妇又组了家。寡妇带来了两个孩子,一下子多了两张吃饭的嘴,黄小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惨淡。 丧母加上后妈一家子,黄小秋变得更加沉默。尽管学习劲头一直没减,成绩却还是渐渐地往下掉。期末考试,黄小秋只考了第

13、五名。从来没有这么落后过的黄小秋,一下子慌了阵脚,对她来说,失去第一就意味着失败。至少,是失败的开端。 信还是寄出去了。没几天,陈阿姨的回信和汇款就到了,信中照例又鼓励她要考第一,继续保持云云。这一次,黄小秋没把寄来的钱交给爹,而是偷偷攒了起来。从此,她的学习劲头一落千丈,成绩再没提上来过, “一天一个台阶” ,不是往上,而是往下了。 转眼到了中考。考试结果一出来,黄小秋竟然连县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接到消息时,爹吃惊得跌坐在椅子上,愣愣地望着一脸漠然的黄小秋,半天回不过神来。 黄小秋没有去普通高中报到,而是揣上攒下的钱出门打工去了。 临行前,黄小秋找到刘芳,两个人说话说到半夜,也哭到半夜。此时的

14、刘芳,已经是一名县一中尖子班的学生了。直到这个晚上,黄小秋才知道,资助刘芳的阿姨(连姓都忘了)自第一次见面后,竟然再没有与她联系过,只是每年定时将资助款汇过来。 惊愕之余,黄小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从茫然中回到现实,她对刘芳说:“我走后,你一定要每学期帮我转寄一封信给陈阿姨。如果不是怕地址不对,我在外面就直接寄给她了。陈阿姨是我的恩人,我答应每学期都给她写信汇报学习情况的,我不能让她失望!”刘芳含泪答应了。 以后几年里,黄小秋再没回过一次家。在她心里,家早已消失了。 在沿海的某个城市,三年间,每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间,黄小秋都要写封信,信中说自己又考了第一陈阿姨也还在继续资助“黄小秋” 。每次,这笔

15、钱都由刘芳转交给黄父,充做家里还款中的一部分。 高考那年,考试时间刚过,黄小秋又写了封信转给陈阿姨,说自己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名校,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还说现在有助学贷款了,学校也有高助学金,上大学不成问题,要她以后不用寄钱了。 帮助转信的刘芳,以县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大学。而那年,黄小秋还在南方一家私企打工。 刘芳上大学的第二年,一个偶然机会,黄小秋认识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地产商人。恰逢地产商新丧偶不久,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再到后来,黄小秋嫁作了商人妇。婚后,黄小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汇足一笔款子,给那个她熟得不能再熟的家乡省城地址。 一个秋天的下午,羊洼村小学新学年又开学了。开学典礼上,一场“一对一”的结对助学仪式也同时展开。见面会上,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妇,望着眼前怯生生地对自己赔着小心的小女孩儿,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台上跳舞出窘的自己。她蹲下身子,握着女孩儿瘦弱的小手,忍住眼中的泪,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是自由的,不要向我作这样的保证,也不要你每学期给我写信,你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你,我是自愿的、无偿的。孩子,你要记住:第一,永远只有一个,而人生的目标,却有很多” 少妇说完,一行热泪滚落脸颊,打在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