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74670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必修53.2说木叶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了解古诗 中有些意象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学 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体味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 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 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抓出主要信息,理清层次关系,理解课文内 容。 2、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与“ 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词填空:林庚(1910

2、 )字静希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 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 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 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 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走近作者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 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 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 什么现象?现 象“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爱 。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 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 木”,原因何在?“木叶”到“落木”,其与 “树叶”或“落叶”的不同 ,其关键点在哪?(请 从第3段中找答案)关 键 点在“木”字重点研读探讨第4、5、6段读第四段,请

3、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风叶落的季节中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 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 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 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 ,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 交流)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它“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精读课文第6段:概括“木”在形象上 的第二个特征(请 先听读这段前面的内容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 干,

4、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 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 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 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 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 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 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 键词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木 叶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翩翩。曹植美女篇 落 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 树(叶)”的不同意蕴。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落) 木 ( 叶)树( 叶)春 夏 之 交 秋 风 叶 落 脱 尽叶 子 枝 叶 繁 茂 绿(叶)

5、褐绿 (干) 干 燥 饱 含 水 分 空 阔 疏 朗 饱 满 绵 密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阴满地枯黄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 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 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木 叶树 叶疏 朗 空 阔绵 密 饱 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暗 示 性全 文 总 结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 两个艺术 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全文思 路 “木叶”为 古代诗人 所钟爱拓展练习体味下列诗句中各 意象潜在暗含的意 义,把它们各自表 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 坚贞1、搜集有关含“月”“梅”等 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 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 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