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395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7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课内:语文书历史书课外:中国通史文史百科网站: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汉字也不例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根据学者研究,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才形成文字。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

2、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 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 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然由于缺乏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下面先对已有的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说法略作讨论,然后简单谈谈我们对汉字形成的过程和时间的一些初步推测。视频: http:/ (一) 、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

3、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1.仓颉传说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自从有了文字, 人类才开始真正进入文明时代。 仓颉造字开创了我国文字的先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然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在许多辞书典章中均有论述。仓颉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奚仲作车, 仓颉作书, 后稷作稼, 皋陶作刑, 昆吾作陶, 夏鲧作城, 此六人者, 所作当矣。 ( 吕氏春秋 君守 )沮诵、仓颉作书。 ( 广韵鱼韵“沮”字下引世本)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韩非子五蠹 )秦代李

4、斯所编的字书仓颉篇也是由于首句是“仓颉作书”而得名的。古人称文字为“书”,作书就是造字。宋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贴,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岐山县城南三华里处仓颉庙中的一通石碑,就记录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仓颉也作苍颉, 号史皇氏, 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也是古代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人物。早在战国末年,已盛传“ 仓颉造字 ” 的故事。据史书记载 ,仓颉面长四个眼睛,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 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 被尊奉为 “ 文祖仓颉 ” 。 ( “ 史皇产而能书。 ”淮南子 修务训 。高诱注:

5、 “ 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 )而有的传说中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还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在纬书春秋元命苞中,仓颉被神化成一位超凡入圣的人物,他“ 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知道了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表现形态来区别各种不同的事物,这才开始创造了文字。(许慎

6、说文解字 叙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作书的传说在战国晚期显然已经很流行。这一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它有没有某种程度的可靠性呢?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早在战国晚期,就有学者作过类似的解释。荀子解蔽说: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认为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由于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但是上引吕氏春秋所举的六个人,除仓颉外都是见于时代较早的典籍的古史名人,唯独仓颉在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在战

7、国晚期的古籍中也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尚书 序孔颖达正义:“司马迁、 班固,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 ) ,恐怕未必有确据。魏晋以后人把仓颉说成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就更荒诞无稽了(参看唐兰中国文字学5354 页。以下引作“唐书” ) 。也许仓颉只是古人所虚拟的一个文化英雄。在上引世本中跟仓颉并提的沮诵,也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汉魏间的宋衷的世本注说:“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 ( 初学记卷二十一史传第二引)恐怕也是想当然的说法。近人唐兰、高亨怀疑“沮诵”就是“祝融”(唐书 52 页、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2728 页。高氏认

8、为祝融是仓颉的官名) ,是否可信,尚待研究。2.八卦说八卦说是较晚出的一种说法。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 ?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和八卦曾经起过某些类似文字的作用。一般认为作于战国晚期的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 又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

9、契。包羲氏就是伏羲氏。 “书契”据汉末郑玄注,指写有文字的木质契券。后来这个词往往用作“文字”的同义语。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叙” (通“序”)文的第一段,是根据上引系辞文改写的。比较重要的改动是把“结绳而治”归在晚于伏羲氏的神农氏名下,并指实“后世圣人”为“黄帝之史仓颉” 。不过不管是系辞还是说文“叙” ,都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尚书伪孔传的“序”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篇序的作者大约是魏晋时人。他认为三皇时代就已出现文籍,所以把“造书契”这件事提早到了伏羲之世,与“画八卦”并列,同时不得不把为书契所取代的“结绳之政”推到了伏羲王天

10、下之前。但是他也还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据易经的象传和说卦传,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象征。易纬乾凿度进一步认为八卦就是“天”“地”等八个字的“古文”。易纬本出汉代,但是今所传乾凿度一般认为是宋代伪书。上引说法究竟出于何时尚难确定。如果撇开此说不管,最先明确主张 “天”“地”等字出自相应卦形的,似是一些宋代学者。这种爻形出现的时代,无疑是比汉字起源的时代晚得多。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字之形出自八卦的说法的荒谬性就更明显了。3.结绳说北史 ? 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 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原

11、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 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周易?系辞下中有 “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4.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 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 “ 鸟”(上行)和“ 隹” (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 隹” 是短尾鸟的总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

12、一些“ 鱼” 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的。5.河图洛书说易 ? 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 ?玉版 :“ 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图”“书” 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辞海 “ 河图洛书 ” 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 河图 ” ;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 洛书 ” 。伏羲根据这种“ 图”“书 ” 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 ( 尚书 ? 洪

13、范 ) ,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 多年最近几十年,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 种考古学文化的100 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 多年的历史。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

14、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 (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 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 )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 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据悉,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 文” 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