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八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4308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第八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传播内容第一节 大众传播内容l一、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l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l具体的说,就是媒介的各种产品,如新闻报道 、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等。l抽象的说,就是经过符号再现的信息。l信息的三个层次:信息人类能够接受和使用的信息大众传播的信息l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大量化、复制化l1、综合性l2、公开性l3、开放性l4、大众性l二、西方大众传播内容l1,信息娱乐:Infortainmentl西方传统将大众传播内容分为信息与娱乐l现在,两者不再泾渭分明l新闻领域:丹拉瑟的“后院篱笆原则”l例: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第五次中东战 争,戴安娜王妃诞下小王子如何排序?l与“黄色新闻”有历史

2、渊源l更是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对大众传播侵蚀的产 物l2,低级趣味内容l德弗勒:低级趣味内容即那些不断触怒批评家 ,广泛传布并拥有广大受众的内容,例如强调 暴力的犯罪电视剧,有线电视,录像带和电影 中公开的色情、日间电视剧、供认隐私的杂志 、犯罪漫画、挑逗性音乐,或其他被广泛认为 起到降低情趣、败坏道德或刺激社会所不容许 的行为的作用的内容。l“低级趣味内容”是美国大众传播系统的核心, 能维持系统的稳定l吸引大量受众,增加视听率,实现经济利润l“从系统的观点看,理想的内容应能够获取受 众成员的注意力,说服他们购买货物,同时又 保持在道德准则和趣味标准范围之内,以便不 引起管制机构的反对行动”德弗

3、勒l西方学者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分析结论:l1,内容经过高度选择和抽样;l2,相当大量是娱乐性的,而非消息性的。分 散而非集中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l3,形式上简单,内容上通俗平易,以满足最 大量受众的需要。第二节 大众传播内容研究l一、大众传播内容研究的目的:l1、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媒介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播者 更好的进行传播内容的制作服务。l2、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控制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透过最终的信息产品分析传播者的意图和观念。l3、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结合起来,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能够对哪些受 众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

4、响。l4、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还可以对其所反映的社 会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l二、如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l(1)说什么l(2)怎么说l(1)说什么l梅尔文德弗勒:l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l1、低级趣味内容l2、无争议内容l3、高级趣味内容l西方大众传播内容:l1、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传 播内容只是媒介能够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 而不是全盘加以反映的抽样。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 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世界。l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 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他们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 和增进人们对重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l3、大众传播

5、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因此在内 容上是通俗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传 播意义不明确,可能被误解的复杂的材料。l美国电视在20世纪5060年代选择节目的原则: lLCD(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最小公分 母原则,又称雅俗共赏原则,即节目应尽可能简单明 了,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欣赏口味,尽量少设置障碍 ; lLOP(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ming),最低反 对原则,即节目不能引起任何争论、任何麻烦。 l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l1、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l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l3、重要性议题

6、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 多重要?l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l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l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惊 讶的程度如何?l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 和环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l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 有多吸引人?l9、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 例如微笑或者大笑、冷嘲热讽、好奇心的满足等等。l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 众兴趣如何?l(2)怎么说l1、不同的大众媒体所制作的传播内容产品有 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这是由传播制度、传播者 的观念意图和传播理念、传播媒介渠道、媒介 组

7、织的定位经营、目标受众的需要所决定的。l2、大众传播内容的制作也有一些普遍规律。l一面说与两面说l防疫论l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休眠效应l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智l重复律l三、大众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l(一)易读性(readability)测量l弗雷奇的易读性测量公式l1、阅读容易度公式l阅读容易度=206.8350.846每100字的音节 数 1.015 每句平均字数阅读容易度分数类型描述阅读等级评估90-100很容易第5级80-90容易第6级70-80较容易第7级60-70标准第8级和第9级50-60较难第10级到第12级30-50难大学0-30很难大学毕业l2、人情味公式l人情味分数=3.365 每

8、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 每百句中的人称词数目人情味分数风格0-10枯燥的10-20较有趣的20-40有趣的40-60非常有趣的60-100生动的l易读性测量应用的领域: l对新闻等大众传播内容进行测量;l对教科书、宣传小册子进行测量;l对合同书、公文写作进行测量等。l易读性测量的缺点:l1、较适用于表音文字体系和书面写作,对于 更复杂的符号体系难以进行科学测量。l2、只能测量文字符号形式的复杂性,无法测 量其意义的理解难易程度,也无法测量修辞手 法对易读性的影响。l3、忽略了读者身上发生的复杂的信息处理和 认知的过程。l(二)内容分析l1、内容分析的流程:l抽样;l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

9、l信度、效度分析。l2、内容分析的作用:l(1)分析某一传播媒介内容的短期和长期趋势;l(2)对同一国家各种传播媒介对同一问题的报道进 行比较分析;对不同国家的同类媒介的内容进行比较 分析;l(3)判明内容是否符合特定标准;研究传播技巧、 传播战术;l(4)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情况以及观察社会 文化、科学材料普及的过程。l(三)文本分析l1、概念:l文本:指由传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符号和符码 所组成的某一表意结构。是具有独立性的某个 传播内容。是意义生成与交换的核心。l符号学、语言学范畴内的概念。l文化研究主要描述并介入“文本”和“话语”(即 文化实践)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构成之内产 生、插

10、入和运作的方式,以复制、抗争乃至改 造现存的权力结构。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流通 l2、需要回答的问题:l一个文本由哪些符号构成,这些符号指代哪些事物?l一个文本如何再现某个人群、某种观念、某个行为过 程?l一个文本如何进行叙事,从而讲述了某种二元对立?l文本与文本间如何连接?l多个文本如何聚集成某个类型,如何建立互文性?l文本分析的方法:l1、构成文本的要素l2、如何构成文本l3、文本与文本的关系l4、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l3、文本分析的类型:l(1)符号分析:l源于索绪尔及结构主义l符号的内部结构:能指、所指l符号的外部结构:纵向聚合、横向组合l如:床前明月光l(2)再现分析:l不同

11、人群如何在媒介中得以再现?背后体现何 种意识形态?l李普曼:“刻板印象”l(3)叙事分析:l基本思路源于结构主义l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进行叙事分析,指出 叙事的基本结构是二元对立l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研究中认为所有的神 话都有相似的结构,同时他还认为,所有的神 话在社会内部都有一种相似的社会文化功能, 即神话是为了对世界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解决 其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l他认为,人通过创造符号与所要表达的意义进 行“二元对立”,不断地进行隐喻和换喻的文化 创造,并将时间与空间切割成一个个的片断, 把外在于人类心灵的客体世界分门别类,形成 人类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这个创造的过程并 非人类有意识所

12、为,而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因此,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不能只注意其外表 ,还要深入到其表象的深处去探索人类创造文 化的过程。 l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叙事功能论:l突破了以往叙事分析的传统结构,并建立了严谨的方 法,开了叙事学科学性研究的先河。l以往俄国学者对童话故事的分析:收集 “母题”:“三兄 弟”、“护身符”、“被巫婆俘虏的公主”、“与毒龙搏斗的 英雄”认为“母题”是最基本的叙事单位。l普洛普认为分析应以故事的结构为着眼点,以故事组 成单元在童话中的组织与结合方式为重心。l总结出31项功能单位。l1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l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l3打破禁令l4对头试图刺探消息l5对头获知其受

13、害者的信息l6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l7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l8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l或: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l9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 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l10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l11主人公离家l12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以此 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l13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做出反应l14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l15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 在之处l16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l17给主人公做标记l18对头被打败l19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l20主人公归来l21主人公

14、遭受追捕l22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l(再次出现8,10,11,12,13,14,15)l23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 个国度l24假冒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l25给主人公出难题l26难题被解答l27主人公被认出l28假冒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l29主人公改头换面l30敌人受到惩罚l31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l各种叙事文本分享着一些共同的结构。通过分 析结构,了解意识形态如何讲述二元对立,从 而为读者构建意义空间。l(4)类型分析:l电影:类型片l“电视节目类型学”l(5)互文性分析:l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l互文性:某个文本与其他文本所分享的模式、 角色、内容、对白、道具等要素,或是直接衍

15、 生自其他文本。l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越光宝盒、“ 要投就投中国人寿”l便于受众解读、获取意义,产生特殊的愉悦。 便于生产者的生产与促销。l互文性分析有助于理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如 何在文本的连接中得以加固。l(6)意识形态分析:l探讨文本背后的意义l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念的反应, 同时也在谋求社会合意,从而成为控制社会的 手段。l新闻报道、电视剧、音乐电视第三节 大众文化l一、定义l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lPopular Culture, Mass Culturel大众文化是多数人的文化,这种文化产品和文化实践 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其内容与形式持有某种较低标准 。l大众文化是

16、草根性文化。与社会底层和普罗大众的知 识水平、审美口味、文化实践息息相关。l与“民间文化”的区别在于,大众文化更多受到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和控制。l二、法兰克福学派l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l1930年,霍克海默担任所长l代表人物:阿多诺、洛文塔尔、马尔库塞、弗 洛姆、本雅明l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 观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l1934年迁往美国;1949年回到法兰克福。l“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vs.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l阿多诺:l大众文化即文化工业。即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生 产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其产品是批量生产的、复制 化的,也是标准化、齐一化的。l文化工业扼杀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创造性和革命性, 使文化被“物化”。l大众文化成为巩固资本主义体制的“社会水泥”,将人 们的头脑牢牢浇固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中,使得威权 主义可以获得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