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280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0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目录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 2 (二)问题的提出 . 2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二、文献回顾 4 (一)基础理论 . 4 (二)知识管理能力 . 5 (三)企业创新绩效 . 6 (四)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 8 三、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10 (一)关于知识的简单介绍. 10 (二)创新视角下知识的四个维度. 11 (三)创新的知识过程 . 13 (四)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15 (五)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机理分析. 17 四、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19 (一)企业

2、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 19 (二)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案例研究. 24 五、 研究总结、局限与未来研究 28 (一)本文的研究结果 . 28 (二)本文的建议与对策 . 29 2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以信息通讯技术 (ICTS) 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使企业生存发展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先进的通讯方式使得企业内部及其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快捷,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研究与开发、创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 竞争环境更加动荡,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大多数产品趋于生产饱和与过剩,买方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 多样化、个性化

3、的顾客需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 年国家经贸委的一项统计显示, 我国 600 种主要产品中, 有 513 种供过于求。 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顾客的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能力扩大;IT、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顾客可即时获取市场信息, 超越地区界限, 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选购商品,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7个国家 399 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 业绩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增长

4、的企业往往相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其一,知识、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见突出, 这些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更新,已经成为企业、 企业创新的永续动力,影响到产业格局和专业化分工;其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知识、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在全球的转移和扩散,推进了产业的全球分工和梯队转移,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并引致不断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二)问题的提出1创新的“两难处境”继美国企业于20 世纪 8090 年代出现创新的“两难处境”之后,我国许3 多企业近年来

5、也呈现类似的 “创新困境”。主要表现在 : 不创新无法继续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但创新又因缺乏创新能力和科学理论指导而创新绩效不佳。最近我国一项调查显示,在进行创新的企业中,只有不到25% 的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创新回报。许多企业每年花费大量经费用于创新但效果不佳。企业陷入这种不创新无法持续生存和发展,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创新又往往无法获得预期效益、甚至陷入困境的两难境地,其原因在于: 在创新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要素或某一两个单个要素( 如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组织结构等) ,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战略、组织、文化、制度、市场等非技术知识的整体协同作用,在创新管理中表现为创新决策的短期性、盲目性以及与市场脱

6、节等, 缺乏系统观和协同观,这必然导致创新成功率低下。2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缺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不是在短时间内, 或者通过一两次创新过程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体现在一种不断进行的、 永无休止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知识创新的极致表现即是那些高绩效的创新行为。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 “缺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破解不能持续创新的“两难处境”,必须从知识管理能力建设开始,从点滴做起。(三)研究目的与意义创新绩效是企业创新管理优劣的关键标志。创新过程中增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是提高创新绩效的关键。 本研究基于创新系统理论、 组织学习

7、理论等多个理论和领先企业的实践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发展了区别于传统创新绩效研究的新范式,特别是本文重点力图通过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从理论上来解释和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管理中存在的由于技术与非技术因素而导致的创新绩效不佳的原因和症结,并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的典型方法和案例,为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境地” ,为丰富发展创新管理学理论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同样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将为4 企业在动荡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科学高效的创新管理、提高创新绩效, 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一个良好的理念、范式和框架, 也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创新存在的许多

8、突出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二、文献回顾(一)基础理论1. 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的鼻祖熊彼特把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视为创新扩散1。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把技术创新扩散与技术创新及发明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认为发明“是为了改进设计、产品、工艺或制度而提出的思想、图纸和模型。这此发明经常这此发明经常在经济学意义上,只有首次被引进商业贸易活动的那此新产品、新工艺、新制度或新设计才称得上创新”,而技术创新扩散是在发明与技术创新后才发生的, 并与技术创新在市场上推广传播的过程有关。清华大学傅家骥将技术创新扩散的概念描述为: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竞争者之间

9、传播、采用的过程”。创新扩散理论是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溢出效应是集群中知识扩散的主要途径, 马歇尔在新产业区研究中, 提到产业区内存在创新氛围,他将集群的利益与新思想、新生产技术在集群内的传递与扩散联系起来。正是这种集群内知识的外溢效应, 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从而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进行,人人加快了创新的速率, 而这反过来又使得整个集群的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2. 资源基础论 (RBV) 不同于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有形资产的作用,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导致企业持续绩效差异的资源在本质上更为宽泛

10、和更难以积累。建立在暗默知识基础上的稀缺的,难以交易和不易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知识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获取构建新能力的外部知识。这种观点表明了提出知识管理能力概念的理论意义。 另一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也强调企业获得和配置关键资源的能力和制定相应的战略, 但并没有对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以及新资源的创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商务印书馆,1990。5 造给予足够的注意。3. 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常常被描述为自然发生的、试错性的甚至随机的过程,也有学者认为组织学习是依赖于组织决策的理性的信息处理过程。组织学习研究主要关注于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 以及识别和管理探索性与利用性学习

11、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上,有关组织学习认知过程的研究为知识管理能力维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能力是组织学习的函数,会影响到组织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与组织学习呈现出共同演进关系。因此知识管理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相重叠但又互为补充。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展现为一个战略学习过程。关于知识管理能力与组织学习理论的关系将在第七章中详细分析。4. 知识管理理论霍顿在 1979 年最早从资源管理演化的角度提出来的,到了九十年代, 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 很多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多达数十种。纵览各种知识管理定义,可以发现

12、如下特点: (1) 多数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由多种企业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 (2) 定义中涉及的知识管理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3) 在重视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基于以上三点,所谓的知识管理是组织在相关方法和技术支持下对知识的创造、组织、转移和应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以发挥知识的杠杆作用来改善组织绩效并保持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2。(二)知识管理能力有很少学者对知识管理作出过探讨。 戴姆萨茨在有关企业知识不对称性的理论基础上,强调知识的专用性及每一员工知识获得能力的有限性,认为企业必须在组织内部整合每一员工的专门知识。格兰特认为组织需要知识管理源于两

13、个理由: 一是为了取得范围经济而实行的专业化的需要,即差异化,一是简化和协调专业员工关系而建立的联结机制,即整合,组织的主要作用和组织能力的实质就是知识管理。 韩国学者金泽基于对跨职能团队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是 “通过组织成员的社会性接触而不断构建、 联结和重新限定共有信仰的集体运作的过程。”以上对知识管理的探讨, 更强调“整合”的层面, 并没有指出知识管理中知识的2韩维贺,知识管理过程、IT 平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6(5) 。6 作用。我国学者任皓、 邓三鸿 (2002)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

14、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 零散知识、新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本文认为知识管理并不一定是指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而组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管理的发生过程会出现由于不同知识面的交叉而产生新的知识的情况。无论是原有知识的再建构还是知识面的交叉,知识管理的最终结果都是产生了相对于原有知识来说的新的知识。 因而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人通过脑力劳动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 不同内容、 不同形式和形态的知识,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新的排列组合、交叉和创造而产生新的知识。 这里的新的知识是指相对于企业原有水平和状态来说的,也包括外界意义上来说的革新性的知识。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脑力

15、劳动在整合中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管理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和关键环节,也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知识管理所产生的新的知识,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它随时随地的发生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 突出表现为员工积累的经验、各种想法和创意、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等。 正是依据知识管理, 企业才可以不断吸收、 内化、应用外部知识和信息,不断依靠自身积累产生新的经营策略和方法,产生新的思想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构思, 确保企业在独特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明确知识管理发生的环境并创立各种条件来促进知识管理的实现。综合多方文献, 我们又将知识管理能力分为潜在能力与实现能力。潜在能力又可分为获得能力和消化

16、能力;实现能力又可分为转换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能力即企业有能力去评价及取得外部新知识;消化能力即通过企业员工的日常经营管理去分析、 解释及了解由外而来的信息; 转换能力即企业有能力去整合现存知识和新取得知识; 应用能力即将新知识纳入、 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创新之中。在知识管理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结果中,上述四种能力扮演不同却互补的角色。(三)企业创新绩效根据韦氏词典, 绩效指的是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该任务和目标通常是有功能性或者有效能的。 绩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 其含义是成绩和效益。7 在引入科学评价的范畴时,仅有词语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其内涵应加以规定,以反映它的本质属性。 1. 绩效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 2. 绩效是产生了实际作用的实践活动结果,有实际效果;3. 绩效是一定的主体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所表示出来的效用,有正负绩效之分。德鲁克认为创新绩效不只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所有创新要素的组合,要素中主要包含了环境需求不一致型、生产程序的需求、 产业与市场的改变、 人口统计组成分子的改变, 即以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