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128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管理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宁华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G/CX01.01-2010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修 改 码0页码第 1 页 共 5 页济宁化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0-09-26 发布 2010-11-26实施1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使计量器具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特制订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中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控制。2相关文件QC/STJX04.02-2007 记录控制程序3 定义计量器具:即监视和测量装置。包括检测试验设备、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等。4 职责4.1 技术质量部是计量器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分配和需求计划的编制;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控制;负责计量器

2、具的定期检验。5工作内容与方法5.1 计量器具的购置a计量器具使用单位需添置计量器具时,提出计量器具购置申请,写明购置原因和数量,使用位置,制造部长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采购;d新购计量器具,应具备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率。技术质量部或使用单位应进行调研,并对其特性进行确定;e采购的计量器具应有计量器具许可(CMC )标识及合格证。5.3 计量器具的验收5.3.1 计量器具购进后,采购部门报检,由技术质量部按国家检定规程或技术文件进行入库检定或验证,合格的计量器具入工具库,不合格的由采购部作退货处理。5.3.2 新购置设备上计量器具的验收新购置设备上的计量器具,应在

3、成套设备验收时通知技术质量部作出评定。验收评定方法:a易拆卸且拆卸不影响设备、计量器具精度、性能的,由生产部在成套设备验收时将其拆卸,送技术质量部检定或校准,并实施分类管理;b对因拆卸影响设备、计量器具精度、性能的,由生产部通知技术质量部,在成套设备验QG/CX01.01-2010 第 2 页 共 5 页收时作出评定、贴上标识,并实施分类管理。5.3.3 测量设备经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4 计量器具的领用和发放5.4.1 领用计量器具,应由使用单位或个人持单位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经技术质量部签字后,持工具本到仓库领取。5.4.2 发放库接到领料单后,将所要领用的计量器具送至技术质量部做出

4、库检定,合格后发给使用者,并做好登记。5.5 计量器具的检定5.5.1 出库检定计量器具出库发放时, 应由技术质量部作出库检定或验证,合格后应对该计量器具进行编号、分类、贴上相应的标识,并填写检定记录,建立计量器具登记台账(检账 02 号) ,编入周检计划。5.5.2 周期检定根据计量器具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国家对该种计量器具管理要求,对公司不同用途和类别的计量器具规定检定和校准周期。a 技术质量部根据计量器具特性、使用频次和特殊工序过程要求,依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确定、调整检定周期和校准时间,于年初编制年度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b公司计量检定标准装置和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

5、具,按规定的周期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c对非强检的计量器具,按自定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无能力检定或校准的,委托具有资格的法定机构检定或校准;d计量标准检定装置周检率、合格率100% ,在用的通用计量器具周检率98% 以上,周检合格率 95% 以上;e对法定检定机构不存在相应测量基准的,由公司编写校准规范,并按规范校准和记录;f 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应有验证、检定校准合格的标识和检定校准记录,确保其可识别状态。对检5.5.3 返还检定返还检定由技术质量部按国家检定规程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检查其外观状况、校对其零位和某一量程的准确度及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等,检定合格后入库。5.5.4 巡回检定计量器具使用状态、标

6、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仪表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条件的适宜性、放置等是否符合要求;计量器具的外观、 “零”位等;测量设备与测量能力要求是否一致。巡检人员巡检后应做巡检记录。发现问题时, 应评定已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必要时追溯已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录。QG/CX01.01-2010 第 3 页 共 5 页5.6 计量器具的使用5.6.1 计量器具使用前应进行确认,检查其状态、标识,确保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能力一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5.6.2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应进行确认其能否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可

7、由供应商提供相应的确认证据,或按功能要求进行测试确认。必要时再确认。5.6.3 计量器具进行调整和回零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因调整不当而使校准失效。5.6.4 对用于规定要求的计量器具和计算机软件,在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再确认。5.6.5 计量器具使用者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5.6.6 计量器具的搬运、迁移、贮存和防护,应按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5.6.7 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应满足其使用要求。5.6.8 计量器具测量精度遭到破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由使用者送技术质量部检定、校准。5.7 自制专用量具5.7.1 自制专用量具,由技术质量部负责设计的,纳入工艺装备明细表。5.7

8、.2 生产部制造的精密专用量具,由技术质量部依据设计图样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填写检验记录,合格后登记、编号,并建立计量器具台帐,编制周检计划;不合格的填写检验记录反馈至生产部进行修复。5.7.3 自制专用量具经检定和校准合格后,由生产部凭 专用量具合格证办理入库手续,由仓库登记入帐,并负责借用、维护、保养和周期送检。5.7.4 专用计量器具随零件转外协厂时,由设备部门将其名称、编号通知技术监督检查部门。5.7.5 自制专用量具的周期检定按QG/STJX10.03-2007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管理标准执行。5.8 计量器具偏离校准状态的处理。5.8.1 检验、试验过程中,如发现计量器具处于偏离检定、

9、校准状态时,使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及时反馈至技术监督检查部门,不得随意调整。 由技术监督检查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进行修复、调试,重新检定、校准,并记录追溯评定和校准的结果。5.8.2 对偏离检定校准状态的计量器具测量过的产品,技术监督检查部门监督使用部门追溯、评定已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应确定需要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5.8.3 自制专用量具示值偏离或损坏时,由使用者送还设备部门,由设备部门送检并负责修复、制造、更新后,送技术监督检查部门重新检定或校准。5.9 计量器具的送检和修理5.9.1 计量器具的使用部门或个人,接计量器具周检通知单(检原 22 号)后,应在规定的日期内送技术

10、监督检查部门检定。5.9.2 实行集中维修制设备上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检定、修理, 由设备部门负责拆卸、更换、QG/CX01.01-2010 第 4 页 共 5 页安装,及送计量检定部门修理、检定、校准;实行分散维修制的设备上使用的计量器具,由使用单位拆卸、更换、安装,及送计量检定部门修理、检定、校准。5.9.3 对在设备上使用的计量器具,不易拆卸周检的,随机送检。5.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安装、调试、改造、故障修理由设备部门负责,技术监督检查部门协助。5.11 计量器具的报废、封存、退库a无法修复或其精度达不到检定规程规定使用要求的,由计量检定人员填写计量器具报废单 (检原 23 号) ,经批准

11、后做报废处理;b使用者过失损坏而无法修复的计量器具,作经济赔偿后,由计量检定员进行报废处理;c计量器具需封存或重新启用的,由使用部门申请封存或启用。填写计量器具封存、启用单(检原 40 号)后,应对被封存或启用的计量器具做相应的标识。计量器具启封后应进行重新检定、校准。d. 通用计量器具需转、退库的, 使用者应持工具本到原发放部门将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办理转、退库。发放部门在办理完转、退库手续后,应将该计量器具转、退库清单传递给技术监督检查部门,技术监督检查部门依据此清单注销该使用者的计量器具登记台帐。5支持性文件QG/STJX10.03-2007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管理标准6记录检原 21 号专用

12、量具合格证检原 22 号计量器具周检通知单检原 23 号计量器具报废单检原 26 号计量器具巡回检定记录检原 27 号计量器具返还检定记录检原 28 号量具周期检定卡检原 40 号计量器具封存启用通知单检原 41 号精密测量原始记录检原 42 号计量器具购置计划表检原 43 号精密测试结果报告QG/CX01.01-2010 第 5 页 共 5 页检账 02 号计量器具登记台账本 程 序 所 涉 及 记 录 由 技 术 监 督 检 查 部 门 负 责 整 理 保 存 , 保 存 期 三 年 , 具 体 按QC/STJX04.02-2007 记录控制程序执行。7 附加说明编制 / 更改日期实施日期更改标记编制 / 更改审核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