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4122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中学校 2015-2016 学年高一 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

2、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 300 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 123 首咏梅诗和 8 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

3、色。宋张道洽梅花 “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 ,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古香” ,而“古”即是“雅” ,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2枝” ,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均将梅树特有的姿

4、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 ,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 。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 ,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 ,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 ” (梅 )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

5、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 ,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 ,有删改)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B “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

6、意思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 “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 “香寒” “质淡”的特质。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 、 “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

7、梅花“清香” 、 “冷淡”的香气特征。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

8、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 ”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门,郑可袭也。 ”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

9、。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厄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

10、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4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注秦缪公(?公元前 621 年) ,也作秦穆公。衰绖(cu di):古代丧服。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晋许之 许:答应 B亡郑厚晋 亡:使灭亡C更晋地,过周北门 更:更改 D相与之久也 与:结交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解的一组

11、是( ) (3 分)A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B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君主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愤。D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周王室兄弟阋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告,最后还是依靠缪公、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

12、灭掉郑国只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5 分)5(2)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

13、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8.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不惧生死义无反顾刺秦临行前唱的歌是_,_。(2)沉默呵,沉默呵! , 。(3)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作品沁园春长沙中用一个问句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博大胸怀:怅寥廓,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

14、符号陈爱萍塞尚 1839 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精明能干的父亲由帽子匠起家,一跃成为银行家。母亲是敏感的妇人,有着世俗的伶俐,将热情大半给了眩晕在色块、立体中,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子的矮胖儿子塞尚。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61861 年 4 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

15、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手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1862 年 11 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 。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而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30 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两人同居。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 25 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