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73965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精选5(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字词抽测:字词抽测:一、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一、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 确凿 菜畦 荚 桑椹 长吟 直窜 云霄 油蛉 斑蝥 臃肿 珊瑚 长妈妈 收敛 覆盆子 攒成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秕谷 撒 啄 脸颊 急躁 蝉蜕 狗窦大开 厥 倜傥 笸箩 拗 盔甲 锡箔默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默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A、从本文的题目来看,你认为文章主 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

2、味书屋”, 这些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 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 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表明了文 章主要是以时间和空间变换为顺序记叙的。B、听读后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 部分的起止句和过渡段。(1-8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9-24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第第9 9小节是文章的过度段。小节是文章的过度段。C、讨论: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和 谐 统 一对 比衬 托阅读课文第阅读课文第1-81-8小节:小节:百草

3、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百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百草园百草园1.有趣的动植物(2)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我的乐园我的乐园朗读第一小节,回答:v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v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

4、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2. 2.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植物的时候,用了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百草园为什么是百草园为什么是“ “我那时的乐园我那时的乐园” ”?3. 3.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美好?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美好?4. 4.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写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写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5. 5.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地这么精彩?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地这么精彩?6

5、. 6.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出事物的什么特征?表现出事物的什么特征?小结小结(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2. 2.多角度写景,声色形味惧全,春夏秋景皆备。多角度写景,声色形味惧全,春夏秋景皆备。3. 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4. 4.融情入理,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融情入理,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 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根据课文根据课文3-63-6小节,回答下列问题: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6、:1.该部分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2.合作探究,蛇的故事: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 趣。齐读齐读7-87-8小节,回答下列问题:小节,回答下列问题:1. 1.这两段写了什么?这两段写了什么?2. 2.找出关于写捕鸟方法的找出关于写捕鸟方法的 动词,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3. 3.第第8 8小节提到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小节提到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 、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 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 爱,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点。 小结作业:作业:1. 1

7、.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两题。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两题。2. 2.作业本和同步上基础题和课内阅读做完。作业本和同步上基础题和课内阅读做完。3. 3.预习后文。预习后文。齐读第齐读第9 9小节,思考下列问题:小节,思考下列问题:1.“1.“我我” ”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2.“Ade2.“Ade,我的,我的蟋蟀们!蟋蟀们!Ade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木莲们!”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者什么心理?不知道。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

8、的不知道。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 “也许也许” ”。用用猜测、疑问、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猜测、疑问、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 “ “我我” ”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拟人,表达拟人,表达“ “我我” ”对百草园的依恋。对百草园的依恋。3. 3.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情感?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情感?请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同学们自读课文10-1110-11两段,思考:两段,思考:1.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2.“2.“我我” ”

9、对先生的初始印象是如何的?对先生的初始印象是如何的?(新奇)(新奇)“ “我我” ”对先生主要是恭敬,说他是对先生主要是恭敬,说他是“ “和蔼和蔼” ”的,的, 是是“ “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朗读朗读16-2416-24小节,思考:小节,思考:1. 1.语段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语段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2. 2.“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规则,但也不常用” ”说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 3.学习了本文,在你印象中学习了本文,在你印象中 ,鲁迅的

10、童年和少,鲁迅的童年和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1.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2. 2.光滑、肥胖、直窜向云霄、低唱、弹琴光滑、肥胖、直窜向云霄、低唱、弹琴不被大人看得起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 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当然是“我”的乐园。视觉视觉味觉味觉视觉视觉听觉听觉景景 物物静物静物动物动物形:高大、臃肿、小(球)色:碧绿、紫红、菜花味(覆盆子)又酸又甜形:肥胖、轻捷声:长吟、低唱、弹琴 动:伏、窜2.多角度写景,声色形味惧全,春夏秋景

11、皆备。语段中描写了几个季节?语段中描写了几个季节? (春、夏、秋)(春、夏、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3. 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植物)低高(动物)高低泥墙根一带(动物植物)整体局部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并抓住 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 对百草园的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热爱之情。4. 4.融情入理,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融情入理,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 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比喻比

12、喻拟人拟人1.“1.“木莲有莲房一样的果实木莲有莲房一样的果实” ”:生动地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2.“2.“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生动地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生动地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蚰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蚰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生动地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生动地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2.“扫、支、撒、系、牵、看、拉”3.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 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 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 捕鸟的喜好。1. 1.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问问“ “怪哉怪哉” ”虫;虫;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 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2. 2.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