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0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3952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0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神分析0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神分析0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神分析0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神分析0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0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0幻灯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析精神分析 在台灣精神醫學的再興起在台灣精神醫學的再興起學生:侯玟里 授課老師:楊倍昌 教授 報告日期:97年6月6日1大 綱 精神分析簡介 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興起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沒落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再興起結論參考資料2精神分析簡介-1 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學 Psychoanalysis ) 西方精神醫療與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 二十世紀初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佛洛依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獨創。主要概念 人性觀(性慾、生之本能、死之本能) 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意識、潛意識、焦慮、防衛機轉 伊底帕斯情结 (戀母情結) 人格發展

2、(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 潛伏期、 生殖期)治療技術 自由聯想、夢的解析 移情、阻抗的分析與解釋3精神分析簡介-2 精神分析 一種精神疾病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強調精神疾病的心理因素而不是器質性病因 強調使用精神分析療法而不是物理或化學 療法的運用 開創西方精神醫療的新紀元,也開創了 心理治療的模式(西方心理學第二勢力)。 除了有助於臨床醫療界之外,對於哲學、 社會科學等各領域的理論建設也有所助益4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興起- 1 二次世界大戰前,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的精 神醫學尚未發展。 1916年5月15日日本醫師中村讓來台,擔任基隆醫院院 長,同時也開始台灣最早的精神科門診和病房業

3、務。 次年,受聘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灣帝國大學醫學部 前身),成為第一位講授精神醫學的專科醫師。 在日據時代的台灣精神醫學,主要是以德國克雷佩林 (F. Kraeplin)的學說為主流。 1934年之後,九州帝國大學來的中脩三教授,以及陸 續來台的奧村三吉、米山達雄、黑澤良介等精神科醫 師加入陣容,同時也開始培育日本和台灣出身的年輕 醫師。 1945年8月日本戰敗,中脩三教授等人陸續返回日本。5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興起- 2 1945年以後的台灣,所有的建設發展幾乎都脫離不開 美國,包括學術發展也是如此。 林宗義醫師 第一代台灣精神科醫師,在日據時代就讀日本東京 帝國大學,畢業後返台。

4、1947年擔任台灣大學附設醫學院神經精神科的主任 1950年至1952年,接受美國ABMAC的贊助,到波 士頓哈佛大學精神科進修 (二次大戰後台灣第一位 赴美進修的精神科醫師,也是所有心理衛生專業中 的第一位) 。 將美國精神醫學主流精神分析學引進台灣。 之後陳珠璋、葉英堃、林憲教授等人都陸續到 美國學習心理治療模式。 6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興起- 3 1945年以前精神分析在中國的發展,主要是在介紹 和翻譯。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也或多或少帶到台灣。 其中以高覺敷先生所譯的精神分析引論最具影 響力的。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五、六年代美國文化全面性的 輸入台灣,台灣籠罩在美國的強勢影響下,在文化

5、界,包括文學、劇場、攝影等等,開始出現一波現 代主義運動,而精神分析在這情況下,也成為滋養 台灣現代主義的養分來源之一。 7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興起-4 五年代精神分析的影響,明顯地出現在台灣精神醫學 界,也影響到台灣精神科醫師第二代,最明顯的是台大 醫院精神科醫師曾文星教授和徐靜教授兩位夫妻。 1965年曾文星教授接受WHO支持到波士頓麻州綜合醫 院三年,再回到台灣。 1971-1972年曾文星教授和徐靜教授所著作的心理治 療、心理自衛機轉和會談技巧對台灣相關專 業的培訓起很大的作用。 在心理衛生相關的發展中,幾乎都是由美國援助或由美 國主導的 WHO所支援。故大部份的心理衛生政策是依

6、循美國模式,大部分的學者進修也幾乎都是以美國為唯 一選擇,這情形幾乎持續了三十年以上。 8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沒落-1 在七年代以前,台灣社會結構 一方面是源自前工業社會的家族觀念, 另一方面是威權體制,以法令和體制來強化 家族結構而壓抑個人; 家族自我(family ego)是重於個體 (individual)或自我(self),甚至沒有獨立個體可 言。9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沒落-2 1968年後,翻譯佛洛依德作品 1968年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文榮光譯少女 杜拉的故事、林克明譯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1969年廖運範譯佛洛伊德傳 1971年賴其萬和符傳孝合譯夢的解析、林克明 譯性學三論

7、、石印滇和王杏慶合譯迷幻、 葉頌姿譯摩娜麗莎的微笑 1973年王安崇譯藝術論等。 這些譯者大部分都邀請曾文星醫師寫導讀,可以想 見在當時的醫學院裡,曾文星醫師似乎是醫學院學 生的角色模範。 10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沒落-3 精神分析沒落之因 精神分析主要是針對個體或自我,並未因應台灣 當時的社會結構基礎的文化現象,以致於遭受批判 而瓦解。 精神分析的理論較為抽象,沒有具體的物質實體來 對照,且治療療效需要歷經較長時間才會顯現。 治療者短期內要精通精神分析並非容易的事。 1952年,第一種抗精神病藥物(chlorpromazine)的 發明,對精神醫學逐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台灣 第二代精神科

8、醫師也因此改變方向,逐漸走向 生物取向的精神醫學。 11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沒落-4 在臨床醫學實務工作中,已經沒有精神分析的地位 這些譯者裡,僅葉頌壽醫師在精神醫學裡繼續攻讀 精神分析理論;文榮光醫師也持續關心心理治療, 甚至在2002年擔任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的創辦理事長 。 戰後精神分析在台灣臨床界發展最巔峰的指標型 人 物非曾文星醫師莫屬,但卻從此走下坡,一直到 八年代後半。12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再興起- 1 在美國影響之下,台灣開始發展工業,進出口貿 易和追求高經濟成長,使得台灣不知不覺地走向 資本主義化的過程,甚至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結果,社會結構也開始出

9、現 變化。 八年代初期民主思潮和社會運動的崛起,以及開 始大量出現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 女性主義等等,一波又一波的風潮,在社會結構 上,個體意識逐漸從傳統家族力量中釋放出來。 13精神分析在台灣精神醫學之再興起- 2 精神分析再興起之因 精神疾病的問題,在許多層面是藥物仍無法解 決的,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新型個案(譬如邊緣型 人格),都需要精神分析的能力。 雖然精神分析在治療上費時費工,但其療效獲 得證實。 精神科專科醫師(不包括住院醫師)顯著增加, 從1981年到2004年,廿三年內呈現了十倍的 成長(90位增加到約900位),精神分析又開始 獲得年輕一代臨床醫師的重視。14精神分析

10、在台灣精神醫學之再興起- 3 九年代以後 精神分析書籍被大量地翻譯出來 同時至少有三十人以上前往倫敦(如Tavistock Clinic)、巴黎、加州等地學習精神分析。 2001年11月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of Psychotherapy)成立。 2004年11月21日由蔡榮裕、劉佳昌、楊明敏等 人籌劃的台灣精神分析學會(the Taiwan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 analysis)成立, 學會長期的發展目標是創造精神分析師養成的 環境。精神分析又逐漸慢慢崛起。15結 論精神分析在台灣的精神醫學實務,會沒落的

11、原因,可 歸類為四類 語言的差異 知識傳承的斷層 治療費時費工 社會文化結構問題由於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文化結構,會有新的 個體現象與問題出現,因此為解決問題而展開的精神 分析閱讀、重譯、精神分析師培訓以及研究是必要的期待精神分析在台灣的發展能與國際接軌,永續經營 ,以提供個案更好的福祉。 16參考資料 王浩威(2007年11月24日)1945年以後精神分析在台 灣的發展態2008年5月17日取自中國自體心理學網華人 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台灣精神分析學會網址 ttp:/www.psychoanalysis.org.tw/web/instpage.php?r=1&w= 650&h=900&url=www.psychoanalysis.org.tw/intro.html Freud, S. (2000)精神分析新論(汪鳳炎、郭本禹等) 台北:米娜貝爾。 Corey, G. (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Australia: Thomson.17謝謝謝謝 敬請指教敬請指教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