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3728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醛和酮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亲核加成 2、氢的反应3、氧化和还原反应醛和酮的官能团都是羰基:醛:醛基酮:酮基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按烃基 脂肪族:芳香族:(饱和)(不饱和)按羰基数目一元:多元:2、命名 (1)普通命名法醛的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正丁醛异戊醛苯甲醛酮以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命名:甲基乙基(甲)酮甲基乙烯基(甲)酮二苯甲酮 (甲乙酮)(丁烯酮)(2)系统命名法 选母体 选含有羰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 体,称为某醛或某酮。 芳香醛酮 :定编号 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一端,故不用标位置 。脂肪醛酮:以脂肪醛酮为母体,芳基作为取 代

2、基。醛: 酮:醛酮化合物:以醛为母体。从靠近酮基的一端开始编号,命名时须 标出酮基的位置。2-丁烯醛(巴豆醛)2-甲基丁醛3-苯基丙醛注意醛基的写法:右端:CHO左端:OHC7 6 5 4 3 2 1 1 2 3 4 55-甲基-3-庚酮4-戊烯-2-酮4-硝基-苯乙酮3-甲基环己酮3-氧代丁醛(3-丁酮醛)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介于烃、醚与醇、酚之间。沸点:低级的醛、酮易溶于水(与水形成分 子间氢键)。水溶性:羰基的结构碳氧键键(1)平面性(2)极性氧原子的电负性(3.5)比碳原子(2.5) 大,且电子云易流动,氧原子一边的电 子云密度大,故碳氧双键是极性不饱和键 .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极性不

3、 饱合键氢亲 核 加 成加 氢 还 原羰基受羰基 影响活泼卤代缩合醛氢氧化歧化活泼不含氢的醛结构与性质 醛和酮的官能团是羰基。1、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特征:极性双键,羰基碳原子缺电子,氧原子富电子 ,有两个反应中心.反应机理反应影响因素:电子效应: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越低,反应 速度越快;立体效应:与羰基相连的基团体积越小,反应速 度越快。条件:醛、位阻较小的甲基酮、或低级环酮(C8以下) 芳香族甲基酮及其它酮则难发生反应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次序:加成产物-羟腈。增长碳链的方法和-羟基酸的制备 方法.(1)与HCN的加成羟腈羟酸 反应机理:CN-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上碳原子,结合成碳碳键, 键上

4、的一对电子转移到O上形成O-中间体,迅速与H+结 合形成羟腈:反应机理:证明:无碱 一滴KOH 大量H+ 3-4h. 50 2分钟完成 多天不反应应用: 增加碳链(一个碳).-羟基腈-羟基丙酸(乳酸) 制备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1. 比较下列化合物和HCN加成反应的速度 2. 以丁酮为原料,合成2-甲基-2-羟基丁酸课堂:在酸催化条件(无水)下,醇和羰基加成先生成半缩 醛(酮),进一步反应生成缩醛(酮)。反应可逆: (2)与醇加成半缩醛(不稳定)缩醛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缩醛(酮)很稳定,不与格氏试剂、金 属氢化物、碱反应;但是在

5、酸性条件下,缩醛(酮)又可以水解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应用:保护羰基:醛、位阻较小的甲基酮、或低级环酮(C8以下)和饱 和NaHSO3水溶液作用,生成羟基磺酸钠而结晶析出。(3)与NaHSO3的加成可逆-羟基磺酸钠机理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适应于:羟基磺酸钠在稀酸或稀碱条件下共热又分解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用于提纯分离醛和某些甲基酮:(4)与格利雅试剂加成伯醇仲醇叔醇在无水乙醚溶剂中;然后稀酸处理后水解成醇;反应 不可逆。 (5)与氨衍生物的加成缩合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亲核试剂,可与羰基加成,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碳氮双键醇胺烯胺羟氨 肼 苯肼 2,4-二硝基苯肼 氨基脲白色结晶

6、结晶 结晶 桔红色结晶 结晶 肟 腙 苯腙 2,4-二硝基苯腙 缩氨脲应用:羰基化合物和羟胺、肼、氨基脲等加成缩合的 产物,产率高,结晶好且大多有特殊的颜色,可用于 醛酮的鉴别。产物在稀酸作用下又分解为原来的羰基 化合物,可用于分离提纯。2、氢的反应-超共轭效应使-氢原子 有作为H+离去的倾向,酸性增强.由于C=O的存在,氢活泼。原因:另外,由于有电负性大的氧, 使生成的负离子稳定。由于羰基的吸电子效应,-H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在碱性条件下,脂肪醛酮可发生酮式和烯醇互变:酮式 烯醇式 (1) 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2)卤化反应在酸或碱的催化下,醛、酮分子中的-氢 原子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醛

7、酮。碱催化:卤仿反应应用碘仿反应可用来鉴别含有 结构的化合物:黄色结晶氧化反应 碘仿反应制备用其它方法不易得到的羧酸:习题: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碘仿反应?写出反应式。(3)羟醛缩合反应在稀碱的作用下,含-氢的醛发生分子之 间的加成,生成羟基醛的反应。 机理:含氢的酮也可以进行羟醛缩合交叉羟醛缩合:3、氧化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醛有一个氢直接连在C=O上,因而醛非常易 被氧化,而酮不被弱氧化剂氧化。这是醛与酮 化学性质最不一致之处,故可鉴别醛和酮。Tollens试剂银镜反应:醛Fehlings试剂:酮 酮比较稳定,只被酸性KMnO4或浓HNO3氧化。不反应(2)还原反应 (a)催化加氢生成伯醇 或仲醇.但催化加氢无选择性:(b)金属氢化物(LiAlH4、NaBH4)还原金属氢化物只还原羰基,不还原碳碳不饱 和键。(c) Clemmensen 还原在锌汞齐(Zn-Hg)和浓盐酸的作用下,醛和 酮分子中的羰基可直接还原为亚甲基.(d) Wolff-Kishner 还原黄鸣龙改进了Wolff-Kishner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