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概述 PPT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73363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概述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病毒概述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病毒概述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病毒概述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病毒概述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概述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概述 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章 病毒概述课 程目 标v1解释病毒、干扰素、包涵体的概念 v2叙述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增殖方式 v3说出病毒的致病性及感染类型 v4简述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病毒性疾病的现状及特点1918-1919年:全球性流感大流行死亡约2500万时间:1914年8月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 约1600万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n2002年底-2003年8月7日,全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发病人数达8465人,死亡919人.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死亡率几乎为100% 。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硬化或肝癌。病毒与肿瘤n

2、25年间, 全世界 约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n 3000BC, 埃及孟非思 壁画中长老 患小儿麻痹 症v传播范围?占传染病的( )% v病死率? v感染状态? v肿瘤的形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v传播范围广,占传染病的 75% v病死率高 v持续感染 v与肿瘤的形成有关的现状及特点什么是病毒?v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 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 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v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v1.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纳米(nm) v2.病毒的形态:多样球形、砖形、杆形、弹头状和蝌蚪形等。 常见病

3、毒的形态与结构二、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包膜裸病毒(无包膜病毒)包膜病毒病毒的基本结构v1病毒核心: 位于病毒的内部,其化学组成主 要是核酸,是病毒的基因组,由一种核酸( DNA/RNA)组成。 v核心的作用:决定着病毒的形态结构、复制、遗 传变异和传染性等。病毒的基本结构v2病毒衣壳 是包围在核心外的蛋白质结构。由 许多壳粒组成,排列成的立体构型有:二十面体 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v衣壳的作用有:保护病毒核酸。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穿入细胞,参与感 染过程。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病毒的基本结构v3病毒包膜 脂质双层膜结构,其上的蛋白质由 病毒基因组编码,似钉

4、状突起,称刺突。 v包膜的功能有:保护核衣壳;与病毒的吸附 、亲嗜性有关;病毒刺突(糖蛋白)具有抗原 性,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三、病毒的增殖 v1.病毒的复制: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成熟与释放等七个步骤 2. 包涵体 v 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质或细胞 核内形成在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 或嗜碱性的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v病毒的干扰现象概念及意义1.概念:在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 机体时发生的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 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2.意义:在预 防接种病毒疫 苗时,对患有 病毒性疾病者 应暂停接种, 也应避免

5、同时 使用有干扰作 用的两种病毒 疫苗,以确保 病毒疫苗的接 种效果。服糖丸五、病毒的抵抗力 v 病毒的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的作用而失去传染性,称为 病毒的灭活。 v (一)物理因素 v 1.温度 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v 2.射线 射线、X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v 3.PH 在PH5以下或PH9以上的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被灭 活。 v (二)化学因素 v 1.脂溶剂 :能灭活有包膜的病毒。 v 2.化学消毒剂 v 3.抗生素与中草药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 感。六、病毒的遗传变异v(一)抗原性变异 v(二)毒力变异1.水平传播 2.垂直传播:定义: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母体传播给胎

6、儿的 方式。途径:?经胎盘传播经产道传播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水平传播途径 v1、经皮肤传播 v2、经呼吸道传播 v3、经消化道传播 v4、性传播 v5、血液传播 v6、多途径传播水平传播定义:2.病毒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2)显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感染:潜伏期短 发病急 病程短 病毒无残存 持续性感染:感染数月以上 症状有或无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 持续性感染的类型:1慢性感染2潜伏感染3慢发感染1.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病程长达数月至

7、数十年。 患者可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慢性乙肝2.潜伏感染v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不复制,无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重新增殖,引起急性复发、病程短。 3.慢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 伏期很长可达数月 、数年甚至数十年 之久。一旦发病表 现为慢性进行性加 重的病毒感染,最 终常为致死性感染 。先天性艾滋病患儿二、病毒致病机制v(一)直接损害宿主细胞 v1杀细胞效应 v2细胞膜改变 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细胞出现新抗原;细胞膜通透性异常。 v3细胞转化 (二)引起免疫病理损伤v有些病毒感染后可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导致 组织细胞损伤和破坏。 v三、抗病毒

8、免疫 v抗病毒免疫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组成。(一)非特异性免疫v 1.干扰素的作用 v 考点:干扰素概念及其抗病毒机制 v 干扰素(IFN):是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由宿主 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 v 干扰素主要由人的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T细胞产生,分 别称、和干扰素。 v 干扰素的作用及其机制:(1)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通过诱导受染细胞产生抗病毒 蛋白质来抑制多种病毒的增殖。(2)有抗肿瘤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二)特异性免疫v1.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v2.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v 一、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v 标本的采取

9、与送检 1.及早采集标本 2.根据不同的病毒性疾病采集不同的标本 3.血清学检查的标本应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即在发病初期和病后23周各采一份)送检。 4.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可将标本置 于冰瓶或将标本置于50%甘油盐水中保存快速送检。 5.若为污染标本,可加适量抗生素处理后从速送检。(二)形态学检查v1.光学显微镜检查 v2.电子显微镜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四)病毒基因物质的检查 v1.DNA探针技术 v2.聚合酶链反应(PCR) (五)病毒的分离培养 常用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等。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一)免疫学防治 1.人工自动免疫 (1)减毒

10、活疫苗: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腮腺 炎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及甲型肝炎疫苗等 。 (2)灭活疫苗:常用的有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 苗、森林脑炎疫苗等。 (3)亚单位疫苗:常用的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2.人工被动免疫v常用的生物制剂有:(1)胎盘丙种球蛋白(2)人血清免疫球蛋白(3)转移因子等 (二)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 1.化学疗剂2.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 3.中草药 课 堂 检 测v一、名词解释1.病毒 2.包涵体 3.垂直传播 4.持续性感染 5.干扰素 v二、填空题 v1.病毒增殖周期包括 、 、 、 、 、 v 和 七个阶段 。 v2.病毒的感染方式有 和 。病毒持续 性感染的类型有

11、、 、和 。 v3.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包括 和 两个方面。三、单选题 v 1引起人类传染病最多的病原体是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支原体 E.真菌 v 2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复制方式 B.二分裂方式 C.芽生方式 D.裂殖方式 E.减数分裂繁殖 v 3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A.干扰病毒的吸附作用 B.干扰病毒的穿入作用 C.直接杀灭 D.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E.直接干扰病毒RNA的转录 v4在病毒增殖周期中不存在的一个环节是:A.吸附与穿入 B.脱壳 C.生物合成D.组装 E孢子形成与释放 v5病毒严格在活细胞内寄生,原因是:A.体积太小 B.人工培养营养不足 C.在外界环

12、境抵抗力不足 D.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细胞器 E.以上都不是 v6对病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 B.结构简单 C.含单一核酸 D.在活细胞内生长 E.对抗生素敏感v 7不用于防治病毒性疾病的制剂(或药物)是:A.减毒活疫苗 B.丙种球蛋白 C.干扰素 D.阿昔洛伟 E.抗生素 v 8病毒性标本的采取与送检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A.及早采取标本 B.污染标要加入阿糖腺苷处理 C.标本采取后应立即送检 D. 血清学检查应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E.可置于50%甘油盐水中送检 v 9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预防方法常用:A.化学药物 B.抗生素 C.干扰素 D.疫苗 E.丙种球蛋白 v 四、简答题1.简述病毒的结构及功能。2.列举病毒的感染类型。3.简述病毒的防治原则。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