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课程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73355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科学课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科学课程研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科学课程的理 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综合科学教育(教学)的含义 (a)将所有科学看作具有普遍的规律、共同 的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知识统一体,不同学 科之间的统一因素比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更重 要。 (b)为了教学的目的,用整合的方式教授科 学的不同学科。 第一种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重点放 在综合科学的教育上;第二种是以教学论和教 学法为基础的,重点放在综合的科学教学上。 综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支持综合科学教学 。一方面来自认识论和方法论,认为科 学是具有独特的概念和方法框架的统一 体。另一方面则为综合的科学教学提出 了心理的、教育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等 诸方面的

2、理由。 (接上页) 对知识的统一性的追求 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统一 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观点 社会和实践的需要 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方式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关联课程;如自然科学 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融合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课程:如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整合相邻学科的内容广宇课程:如科学、艺 术 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问题课程:如环 境教育、能源教育 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科学课程的综合化世界 范围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经历第 三次浪潮 突出标志是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对科学课 程进行整合,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对科 学教育作出统一规划和要求从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和科学 课程的

3、发展看综合科学课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 年代以来科 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注重学科知识和过程的科学 教育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布卢 纳的科学教育思想(接上页) 第二阶段:与社会相关的科学教育 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STS课程的发展 传统综合科学课程 第三阶段: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结 合的科学教育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 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70 80年代形成高潮 68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召开6次国 际会议讨论综合科学教学 综合科学课程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初 中阶段发展最快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初中阶段 开设综合

4、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和两种形态 第一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分科 课程。 第二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传统 综合科学课程。 第三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现代 综合科学课程。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背景和条件: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 众教育转化;对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反思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对科学认识的发 展;对学习心理认识的发展。 发展过程:多样化;迅速而广泛。从60 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增长,初 中阶段发展最快。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 相关性 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 学生与科学之间的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关评述 实现了目标的转化和扩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 发展,

5、为科学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分科课程互补 。 师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计划、实施和习得课程之间存在差异。 呈现多样化,突出了相关性,缺乏统一性,迷 失了科学的本质。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背景 与条件 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 认知科学、后现代科学、各种相关理论 的发展及其对科学课程的影响 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 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 统一性 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 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统 一 计划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的统 一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统一 精英

6、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统一 以上诸方面统一于科学探究统一的课程目标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科学素养包括: 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科学过程、方法与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 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含义 (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 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 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 (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 它们与科学的区别; (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 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 发展的关系; (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 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

7、的决策过程 (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 的基本训练; (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 和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 (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 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 力”; (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 、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 信息和建议有一定的理解。统一的科学学习领域 将科学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整体设计 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 传统学科,也包括环境科学、宇宙学等 现代科学 注重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统一的概念 与过程 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阶 段科学课程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5

8、16岁) 美国: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指导,各 州制定科学课程标准(K12年级) 加拿大:各州科学课程标准 澳大利亚:各州科学课程标准 新西兰:新西兰课程中的科学案例1:美国的科学内容标准 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 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 科学与技术 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的科学 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案例2: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 科学探究 生活和生命过程 物质及其性质 物理过程 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包含在以上所有内 容之中。台湾省科学课程纲要 1999年7月8日颁布了新的自然科学课程 纲要,对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科学 教育做了整体规划。 2000年实施内容 该纲要包括

9、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 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与总纲十大基 本能力之关系和附录六部分内容。基本理念 课程纲要指出,自然科学学习在于提升国民的 科学素养,其宗旨在于“学习如何去进行探究活 动。籍着这些探究活动,使我们学习到如何去 观察、询问、规划、实验、归纳、研判,也培 养出我们的批判、创造等各种能力。特别是以 实验或实地观察的方式去进行学习,使我们获 得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到探究过 程中细心、耐心与切实的重要性,也经过此探 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发现及应 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 及其教育功能,课程纲要明确 指出: 自然科学应是全国国民基本教育的课

10、程。 自然科学的学习应以探究及实作的方式来进行。并 且,因为教学主要在于促成学习者获得学习,教 学应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体。 自然科学的学习应包括探究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之 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对我们生活及 社会的影响之体认等,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 以上三点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和目的要求。课程目标和分段能力指标 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六条: 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及基本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于 日常生活。 培养能运用工具、设备,动手实做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及尊重生命的态度。 培养与人沟通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和谐相处的能力。

11、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创造潜能。分段能力指标根据自然科学学 习所培养的国民科学素养的属 性和层次分为以下六项: 过程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之心智运作能力 科学认知:科学概念的习得 科学本质:对科学本质之认识 思考技能:资料统整、对事物作推论与批判、解决问 题等整合性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处事求真求实、感受科学之美与力及喜爱 探究等科学精神与态度 科学应用: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知识及运用工具 、设备的技术以处理问题的能力 除了科学认知作为教学内容列出之外,对于其余5项指 标均提出了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的各阶段应习的的能 力。课程内容以“附录一:自然科学 教材”的方式列出 包括教材内

12、容要项和教材内容细目。教 材内容要项分为课题、主题、次主题和 主要内容四项,主要内容按年级阶段划 分,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个阶段,初中 七、 ,八、九年级为一个阶段。四个课题分别为: 自然界的构成与特性,自然界的作用, 演化与延续,生活与环境。以自然界的 组成与特性为例,包括三个主题:地球 的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物质的组成与 特性。其中每个主题又分为两个次主题 ,地球的环境分为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 球与太空。在每个次主题下列出各年级 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特点突出了科学的探究本质; 依据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 提出了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 分段能力指标; 在内容的组织上以课题和主 题方式体现了科学的整体性

13、。国外科学教材简介 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教材的多 样化 在初中阶段,科学教材可大致分 为三类:并列式、拼盘式和融合 式 国外综合科学教材案例Collins Science Connections (英国教材7-9年级,11-14岁 )第一册 1固体、液体和气体 2磁 3食物和空气 4物质的变化 5力和机械 6健康 7分离混合物 8能源 9环境 10化学变化第二册1植物 2。 动物 3太空中的地球 4岩石 5声 6繁殖 7能的转化 8化学反应 9光 10酸的反应 11变异第三册1电 2细胞和呼吸 3周期表 4力和运动 5植物 6动物 7金属和活动性 8生物变化 9化学变化 10物理变化特点: 专

14、题式,专题之间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册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内容。新综合科学 牛津原版 1990 ( 香港教材) 第一册 1科学入门 2观察生物 3能 4解释物质 5溶剂和溶液 6细胞和繁殖 7生物和空气第二册 第三册 8电 9热传递 10氢、酸和碱 11探测环境 12力和运动 13食物和运输 14地球上的物质 15 电和电子学生活与科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0年(香港教材) 1A 1开展科学之旅 2放眼生物世界 3细胞与人类繁殖生活与科学A、B、C 2A 7生物和空气 8电的应用 9遨游太空 3A 12健康的身体 1B 4能量 5奇妙的溶剂水 6物质的粒子观 2B 11常见的酸和碱 12

15、环境的察觉3B 13金属 14材料新纪元 3C 15光、颜色和光谱以外德国综合理科(初中版) 知觉和感觉 微观世界中的发现 动植物和它们的家园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物 质科学(2000) 第一单元:化学的建筑模块(chemical building blocks) 第1章 物质的介绍 1描述物质 2测量物质 3构成物质的粒子 4综合地球科学:来自土壤中的元素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1物质的状态 2气体的行为 3综合数学:描绘气体行为 4状态变化第3章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内部 2原子的排列顺序 3金属 4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5综合空间科学:来自星尘中的元素第4章 化学键 1粒子键 2共价键 3综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