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61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辽宁)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 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 自 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 选或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森 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 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 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

2、律,且投入较少(2014辽宁)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3,完成8-9题 8.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 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 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 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2017辽宁)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 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 大。据此完成68题。

3、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 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 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辽宁)37.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 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 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 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 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 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 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白昼短(

5、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 (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 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 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 (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 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2014大纲)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 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

6、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2013卷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 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 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 入维多利亚湖,

7、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 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 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 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 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 鱼游入维多利亚湖(6分)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 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

8、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6分)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 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 同,)冲击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6分)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 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6分 )(2014卷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 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 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 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年为基数

9、,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 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 布改变 A. B. C. D.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2014卷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 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

10、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 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 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 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8.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 的是 A. 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

11、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2014卷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 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 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 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 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 势是 A.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

12、、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2015卷 )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 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 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 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

13、赏鱼类,80年代以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 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 明理由。(4分)(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 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 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

14、2分) 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 (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 , 增加就业等。(4分)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 ,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2016卷 )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 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 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 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

15、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 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 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 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2017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 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 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 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2016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 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