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6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一中 2013 级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命题:高爱琴王金旺审核:张晨阳(满分: 150 分时间: 150分钟)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

2、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

3、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

4、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选自光明日报2015 年 07 月 15 日 14 版,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3 分)A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C 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D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美, 美在生态文明,这是

6、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B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D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B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

7、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C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人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

8、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

9、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 ?列传第八十七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

10、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世宁己迁 /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 /索之急 / B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C世宁己迁 /福建按察使 /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 /索之急 /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

11、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 /家人索之急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 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7把文中画横线

12、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二)诗歌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蝶恋花赵令畸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注:止:通“只”。沉烟:点燃的沉香。恼:撩惹。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8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5 分)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

13、的部分。(6 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诗运用夸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暗示人行走之难。(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并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划,不作选择则不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藏 獒周国华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眼前的毡房内外皆寂,静得怕人。唯一能让人略感

14、心安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篝火晚会的声音。你知道,就在毡房的后面,既潜伏着可怕的对手,又有长久以来等待你实现的梦想。成败在此一举 ! 你不禁想起好像有那么一首古诗:十年磨一剑你慢慢移动脚步,轻轻踩着松软的草地,就像行走在太空中。你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危险的区域,一不小心就会有性命之忧。你太专注于眼前,竟没有注意到后面有条灰影悄悄向你靠近。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腿上传来,你本能地丢下手中的弩机,扭身猛击那畜生。灰影怪叫着后退几步,前腿用力向后蹬地,脊背蜷成弓形,准备发起又一轮的攻击。你懵了,后悔自己太低估对手,本想出其不意,反被对方伏击。你抽出了背后的长刀,准备迎敌。长刀在月光下闪了几闪,你看到了更为

15、可怕的敌人,和两束逼人的幽光。狼! 竟然是头狼 ! 狼发起攻击,你手起刀落。狼躲开,一口叼住你握刀的手。你惨叫着丢下刀。赤手空拳的你和狼的肉搏战,本就没有悬念。没过多久,你就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惊恐地看着犀利的狼牙向自己的喉管咬来。突然,一道黑影横空而过。未等你反应过来,那黑影已和狼纠缠在一起。藏獒 ! 你狂喜不已,想不到竟有它相救。你见过这条藏獒,纯种的黑背黄腹“铁包金”,跟头小狮子似的。那天,你找这家主人要水喝。它就蹲坐在主人身边,目光警觉,一刻不离地盯着你,让你浑身发紧。“铁包金”果然继承了祖先良好的基因,和能征惯战的狼相斗,丝毫不落下风。它们撕来咬去,渐渐远离你。藏獒不惧任何动物,只要

16、领地被冒犯,不管是谁,都会遭到它的攻击。今天也活该那头狼倒霉,居然不结伴出来,没伤着人不说,还招来了强悍的对手。你捡起弩机,向毡房走去,没走几步,又折回身。尽管它们出人意料地交起手来,但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你小心翼翼地靠近“战场”。你听说过一条藏獒能抵三头狼的传言,但眼前的情景让你大惊失色。藏獒和狼一样满身是血,可它的喘气声越来越急,动作也越来越慢,每个回合下来,身上都会多几道伤痕。很显然,藏獒已经落了下风,而它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你猛然明白过来,这条藏獒生育不久,难怪体力不支。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你举着弩机,却帮不上忙。藏獒和狼分开的时间很短,更多时间是厮打在一块儿,你怕误伤了藏獒。藏獒终于倒下了。狼用尖利的牙齿咬向它喉管的时候,你终于找到机会出手。狼中毒箭,身子抽搐不止,倒了下去。你一刀结果了狼的性命。藏獒的后腿已被狼咬断。它支起前腿,拖着沉重的身躯,艰难地向前爬去。一道长长的血痕划向毡房。藏獒爬到毡房后边,十几团肉乎乎的身影摇晃过来。幼獒! 藏獒重重地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