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5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农业发展趋势研究摘要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土地资源而备受人们关注。长期以来这里一直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同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历史上这里人们创制了有效的铺砂压田法,培养出有名的和尚头面。上个世纪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修建了举世瞩目的“引大入秦”工程,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生产与生活用水。进入新世纪,这里又被当作甘肃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试图从秦王川灌区的综合开发下,结合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民收入,寻求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兰州首个卫星城中川卫星城而建设,这些还不够,2010 年 8 月秦王川被确定为兰州

2、市新区而建设。如此以来秦王川被提到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机遇。2010 年 5 月 2 日到 5 月3 日,我们前往身份还是卫星城的秦王川中川镇围绕其农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然而3 个月后这里转眼成为兰州新区的建设点,参照新区的方案,将课题原来方案进行调整,依然从本地农业发展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在新的境遇下的出路。关键字:秦王川现代农业示范点农民增收趋势前言:“三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面临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落后,农业脆弱已成为制约中国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破解“三农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近年来连续出

3、台关于“三农问题” 的一号文件, 以及许多惠及“三农” 的政策方针,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成为新型农民是农民的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农村是农村未来的面貌,这些都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一,各地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道路的选择、1 实现方式及方法也不尽相同。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兰州市近郊最大的盆地。上世纪 90 年代“引大入秦”工程建成后有效解决了30 万人的饮水困难与农业发展的瓶颈。因为有着平坦开阔而又丰富的土地资源,曾一度被寄托为甘肃省继河西走廊之后的又一粮食主产区。按照国家发展统一部署, 借第二

4、个“西部大开发” 纵深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家对“引大入秦”工程应有综合效益发挥的要求,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于 2003年批准建立甘肃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甘肃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秦王川正式拉开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逐步走上现代高科技农业的路子。从70年代被选为国家重点工程“引大入秦”的惠及地,到被确定为兰州市首个卫星城的建设地, 再到 2010 年 8 月份由卫星城升级为兰州新区, 秦王川这块广阔而有待开发的沃土终于赶上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为了更好的配合新区的开发与做好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为此正确寻求其农业发展的路子,合理定位其身份和作用是尤为必要的。为此在

5、总结秦王川历史的过程中研究其未来的方向,主要从农业发展趋势方面展开研究学习。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组织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2010年 5 月 2日到 5 月 3 日,利用放假时间,在掌握前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们小全体成员前往实地进行调查。由本地的成员给我们提供地理指导,两天时间里对中川镇马家山村,西曹村,土墩村,何家梁村,红玉村做了初步调查,重点对土墩与红玉村做调查,通过问卷发方,回收,与农民村领导的交流访谈,我们掌握了一些客观的数据资料,对当地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我们参观了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像日光温室,水塘,麦芽厂,养猪场,农家乐,和传统农业种植做了对比。通过观察农业高

6、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空港循环经济带的发展以及和农民的交谈,得知两个基地建设对他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政府引进农业科技公司,有偿租用土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给农民带来了土地补偿和在基地生产的双重收入。而据我们的观察,这些都只是一个起步,目前的效益不是很明显,相信以后的效益会越来越大的发2 挥出来。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在西曹和土墩村人的饮水问题,由于当地地下水碱性较大,水库距村子较远,人们只能高成本的去买从其他地方拉来的水,生活上不仅不方便,也有较高的成本。由于当地土壤酸碱性的不确定性,一些靠传统经验种植的的农民种植上显得盲目,造成产量不高。当地土地虽然平整,但各家土地分

7、布零散,不利于灌溉和集中生产,同时灌溉漫灌方式比较落后,浪费资源。还有就是农民对市场的把握不敏感,例如在土墩村,由于对市场的盲目,以及没有加工的原料性生产,玫瑰种植不能有个稳定较高的价格,受市场左右,收入不稳定,这就要求种植农户加强合作,在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去努力提高。我们调查中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是第一次到目的地,尽管在资料收集上比较充足,但是这里地域较广,调查点分散,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时间,经费的限制及远距离的行程,使得原计划调查的几个点没能调查。问卷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恰当,相关性不是很高,农民方言的回答,知识层次的差别,不少问题他们不能深刻理解,交流上也有一些障碍。针对实

8、际调查中的问题,在总结资料的基础上适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将访谈法、问卷法、官方资料与自己的观察接哈起来,比较总结出来。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长大,对于农村的贫困与落后,农民的辛苦有着深切的体会,总想着如何能使得我们农村向城市一样富裕起来(当然中国有一些发展非常好的农村, 但那毕竟是少数)。上大学以来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虽然我的专业似乎与此毫不相干,但我很喜欢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报刊,平时也做一些农业方面的读书笔记。在几次偶然的浏览中我看到一个被时常提及的名字秦王川,关于它作为引大灌区综合开发方面及成为甘肃省首个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的额报道。于是我便查阅了相关资料, 申报了学校的 srtp 项目

9、,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获批,作为主持人感觉很欣慰,也开始按照计划实施的过程。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尤其是做我们专业之外的所谓的外行的事,困难重重,每一步都觉压力不小,但还是以我们自己激情的促3 使下做到了这一步,很多不成熟与错误难免,还望各位老师指教!同时真诚感谢在每一步工作中给予我们指导的指导老师韩建民教授!一 秦王川基本概况1 秦王川的来历秦王川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 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著名的兰州中川机场坐落于此地,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 秦王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记。在此

10、后数千年的岁月更迭中, 逐渐形成定居局面。 西汉元狩二年 ( 公元前 121年) , 汉武帝开辟河西, 从此秦王川随永登县归西汉版图, 属金城郡管辖。学者指出,今天的秦王川在隋朝以前叫 “晴望川”。据有关史料记载,古时因秦王川这一块地势平坦,平川绵延数十里望不到边际,而在晴天远望时,常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幻境。因其宽阔空旷,古人在给这片土地取名时就叫做晴望川,意思是天晴方能望见川之雄阔。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经草木葱茏,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秦王川一马平川, 黄土青山遥相辉映, 又被称做黑川。永登县志 记载,历史上的晴望川,为古永登八景之一。隋朝末年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 4

11、月,金城(今兰州)校尉薛举(山西万荣县人),发动事变, 号称西秦霸王, 建立起地方政权。 7 月,薛举又在金城自称皇帝,改元秦兴,这被认为是兰州曾为王都的历史。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牧之地,并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在隋朝薛校尉起事之初,秦王川是一个开阔的练兵围场,也是往西进军的必经之路。秦王川的名字,可能就自薛举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另外也李世民也曾一度称秦王,由于他广泛的影响力,所以也有人认为以他的名号命名“秦王川” 。2 秦王川的创举 -铺沙压田、和尚头面明朝时,秦王川,得到明政府的初步开发, 明王朝结束了元王朝末年4 的腐败统治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元王朝的残余势力及突厥内的鞑

12、靼、瓦剌部落,占据着甘青宁偏北、偏西一带的部分地区,时刻威胁着明王朝的安定和发展,为抵御西北边患,清除多种残余势力,明王朝加强了对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治理,这其中,就包括通过移民、垦屯戍边,随着人口的增加,秦王川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所以,秦王川的历史民谣中,才有了流传的“此地原来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的歌谣。历史上,秦王川水资源极其缺乏, 非常干旱, 虽然叫川, 但属干川,过去长一些荒草,为了发展生产,当地勤劳智慧的农民发明了压砂田,在农田地表铺盖一层3 寸到 5 寸的沙后,以提高土壤保墒保温能力和防止土壤盐碱化,沙田在近现代农业种植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耕地之一。而铺沙压田

13、的创举很好地起到了保墒佑苗的作用,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种原始有效地方法今年在我国西南发生大旱时也被采用,起到了一定的抗旱效果。“禾尚头”是生长在秦王川里的一种无茫小麦良种, “和尚头”的面粉,因其雪白精细,柔韧筋大,下锅不烂,吃起来味香耐嚼而在兰州地区闻名遐迩,尤其对坐牛肉面。3 秦王川现状秦王川总面积约 2810平方公里,目前适宜开发的土地有1000 多平方公里,主要辖有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距离兰州市区约60 多公里,隶属于永登县。区位条件方面,地区光能资源充沛,昼夜温差较大、海拔高、气温低,对蔬菜生产极为有利;灌溉水质好、无污染,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地

14、势开阔平坦,宜于实行推广大面积机械化耕种;交通便捷,具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区位优势。著名的“引大入秦”工程纵贯全境,有兰州国际航空港中川机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在确定为卫星城建设的过程中, 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 “兰洽会”全面引进了国内汽车业巨头吉利汽车,机械,制药等实力较强的企业。 2010 年 8 月 3 日兰州市委召开第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正式宣布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决定新区选址在秦王川。提出要集中全力5 力争 5 到 10 年在秦王川建立一个在规模与经济总量上和兰州老城区相当的新城区。秦王川由此从之前提出的建立中川卫星城升级为新城区。据介绍秦王川适宜开发

15、的1000 平方公里 80% 以上的土地将用于开发建设兰州新区,面积达到806 平方公里,相当于4 个城关区的面积,其中可开发土地有 478 平方公里。新区征地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县的秦川、中川、上川、树屏 4 镇,和皋兰县的西岔镇、水阜乡,共计70个行政村。未来兰州新区的中心发展区面积为246 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永登县的中川、秦川和树屏 3 个乡镇。成为兰州新区后,短期内得招商引资500多亿元。可以预见在政策,土地,交通等区位优势的吸引下,国内外更多的企业人才将目光投向这里,秦王川必将将成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亮点,但同时很多土地势必成为建设用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耕地将大大减少。二 秦王川农业

16、发展现状一直以来,秦王川地区和甘肃其他地区一样,靠着传统的耕作方法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胡麻等农作物。由于干旱少雨,虽然这里有奇特的沙田,能起到一定的抗旱效果,但不是特别明显。长期以来农业发展也就在这种条件下较低地生产。引大工程的贯通,很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中水的问题,但当地地下水不足,长期依靠粗放的漫灌又很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同其他地方相比,其优势不明显,只能在较低层次上运行,难以适应农业现在化的发展趋势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应具有的功能。2003 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建立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的决定。由时任省农牧厅厅长的蒋文兰负责,初步规划占地 7420亩。旨在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科技成果在项目区实验、示范,吸引农业高科技企业来项目区开发投资,不断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及辐射。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分布在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和皋兰县西岔乡几个行政村境内,分为5 大功能区,即科研培训交流中心 180亩,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1670亩,草畜良种与生态养殖示范区 2230亩,农产品精深加工区1880 亩,生态农业休闲观光6 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