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5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 启用前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数字中国网预计2020 年会有近5 千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选官制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 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2.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 三公权不及尚书 , 尚书又不及中书矣 , 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C 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3. 伯利克里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

2、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4.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5.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

3、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内阁制C内阁制和议会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6. 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7. 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

4、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8.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 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9. 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 1954 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B 1958 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

5、炼钢铁C 1976 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 1984 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10.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A民主德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朝鲜11.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九十年代制裁

6、中国的牵头人, 世贸组织的介绍者, 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 B C D12.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

7、是权宜之计13.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候) 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4.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8、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15. 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16.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 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7. 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18. 1956 年 12 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 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

10、93 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距20.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21.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 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

11、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22.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23.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 23 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 万美元的小麦, 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当时俄国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

12、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体制”24. 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曾扬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美元制造麻烦始于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倡导关贸总协定25. 进入 21 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A时装 B欧共体 C欧元 D欧盟二、综合题(共50分)26.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

13、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 )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渐渐地, 这些考试 ( 指科举 ) 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的用人制度是什么?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 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 分)(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 分)(4) 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