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3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方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介绍你所处的方言区分布的基本情况新疆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的西北官话(也有人称西北方言)方言)。新疆汉语确实有主体方言,属于西北方言中的兰银官话片,具体说,很接近甘肃西部敦煌、玉门、酒泉的方言。从语言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方言地图看,新疆也属于汉语方言区,北方三大方言片在新疆都有分布。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从西汉到明朝后期,汉族移民进入新疆,但是清代之前,汉族移民均被当地民族同化。实际上新疆汉族主体形成于清代,北疆沿天山一带各城乡那时已经以汉民为主,早已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方言。民国时代又有不少汉族人移民,解放后就更多,但每次移民数量不大,而且陆续移入,所以他们的后代基本上被新疆话同化。到清

2、代内地汉回移民新疆,主要有两大事件:第一次为甘肃汉回移民,形成北疆方言。清乾隆之前,新疆有两个政权,北疆为蒙古族的准噶尔部,南疆为维吾尔族的叶尔羌王国。乾隆收复新疆时, 将准噶尔部全部消灭,北疆基本形成人口真空,清政府一方面调南疆维吾尔人填充伊犁地区,这就是伊犁维吾尔族的来源,另一方面将北疆沿天山一带划归甘肃省管辖,称“ 甘肃新疆” (即甘肃省新的疆域),从甘肃大量移民至此,这就是新疆汉语系人口的基础,由此形成了新疆汉语方言。 直到现在, 北疆沿天山一带各县城乡仍然以兰银方言片的新疆话为主。比如昌吉、米泉、呼图壁、乌苏、奇台的城乡我都去过,全是一律的新疆话。第二次为陕甘回族移民,形成南疆方言。

3、清同光年间,西北回民造反,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又一次大规模移往新疆,在南疆形成另一种局部方言。2.撰写介绍方言词语、传说故事拉闲呱儿 聊天没事儿,不要紧、不碍事儿没关系上晌 下地劳动下晌 劳动收工慢慢蛄蛹 轻轻动弹尬悠 慢慢地走 瓷实 结实作假儿 客气二:任选下列地名中的两个,上网查阅资料,说说它们的来历。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

4、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 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2001 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 年提前了300 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武汉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也就是说它只是取 “ 汉口、武昌、汉阳” 首字合并而来。那么:武昌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 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 “,取“ 以武治国而昌 ” 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汉阳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 “

5、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没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汉口之所在。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 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都说是九省通衢。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了。当时,由于交通条件,来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来客商中,要算陕西来的商人最多。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因此,陕西的商人来江

6、夏是再方便不过了。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三:撰写介绍熟语(俗语、民谣、歇后语、谚语、农谚)、熟语故事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 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以俗语为例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

7、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以“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为例介绍熟语故事传说有个人光老婆就娶了24 个,都没跟他过到头,一个个都先他而死了,你猜这人活了有多大?活了 880 岁,而且越老越疯狂,根本不体贴女人的苦衷.他的第 24 任夫人心里直骂他是个“老不死的” ,可面子上还得笑脸相迎.后来她终于趁他酒后高兴之时套问出了他老不死的缘由.原来 ,阎王爷著生死簿时 ,无意中把有他名字的那页纸搓成纸捻 ,钉了生死簿了.于是他便幸存下来.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彭祖.就是这第24 个老婆

8、,在他疯狂的蹂躏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彭祖自认为他活的岁数最大,所以不管别人胡子多长,皱纹多深 ,他都可以把人家看成是娃娃.一天 ,有个老头身旁搁个大口袋在路旁歇息,刚要起身 ,见他过来 ,便说 ,老弟给咱帮个忙,把口袋往我肩上放一下 .不料 ,一句老弟就叫得彭祖满肚子是气,他说 ,你也配称我老弟?我都 880 岁了 ,你才多大 ? 那老头说 ,人都称我是老寿星,我都不知我有多大了,反正黄河每隔1200 年清一次 ,我已见过9次了 ,明年就该是第十次了,你算算我该是多大了.彭祖一听 ,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就赶忙给老寿星赔礼道歉 ,混浊的黄河明年要清一次,这实在是千载难逢啊!他再三叮咛到时

9、一定叫他去看.老寿星开玩笑地说“ 你要不到时候死了,还能看成吗 ?” 彭祖说“ 我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再说彭祖的第24 个老婆死后 ,就在阎王爷面前告了一状,把个彭祖不死的缘故全都抖露了出来.阎王爷拆开那个纸捻一看,果不其然 ,当即命牛头马面前去捉拿彭祖,要他一命归阴.? 而牛头马面两位小鬼在阳世间却找不见彭祖.后来听村民讲,彭祖的特点是爱倚老卖老,牛头马面耳语了几句,就拿了块黑炭到河边去洗.有人问你外是做甚呢?他们说 ,往白的洗黑炭哩.彭祖一听,便哈哈大笑我彭祖活了880 岁,没见过把黑炭往白的洗的蠢人.牛头马面听他自报姓名,二话不说 ,带上他便走 ,尽管他叫喊着还要等着看黄河清,也挣不脱脖子上的铁锁链.彭祖就这样一命归阴了 .? 第二年 ,黄河就要清时,老寿星如约来邀彭祖时,才知道他已死了.可老寿星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他想,就是拉上他的尸体去,也要了却彭祖的那桩心愿.扒开墓门 ,发现整个尸体都已腐烂,只有那颗心还在跳动 .老寿星捧着彭祖那颗心,来到黄河边,一见黄河水清了,捧在手里的那颗心也即刻停止了跳动 ,转瞬间那颗死去的心就化作一把烂肉. 这就是 “ 不到黄河心不死” 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