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2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贵粟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贵粟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论贵粟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论贵粟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论贵粟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贵粟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贵粟疏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贵粟疏 晁错一、作者介绍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 后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受太子(即景帝)的宠 信,被称为“智囊”。他主张重农,又力主削弱 诸王势力。景帝即位以后,晁错迁为内史,后升 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他因向景帝进削藩策 而被藩王怨恨,是故七国借口“诛晁错,清君 侧”,发动叛乱。在内外压力下,景帝将晁错斩 于长安东市。 二、题解汉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力 的措施,到文帝统治时期农业逐渐发展,粮价大 大降低,商业也活跃起来,但随之产生了新的社 会问题,即谷贱伤农,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 ,农民被迫流亡,危及封建秩序

2、。针对这一问题 ,晁错上了这篇奏疏,阐明了要使农民附着于土 地的观点,提出了重农抑商的主张和入粟拜爵的 办法。实行这样的主张和办法对于暂时改善农民 的处境有一定作用。论贵粟疏是晁错上给文帝的一封奏疏,文 章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富强和人 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具 体可行的措施:“贵民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 罚”,即通过交纳粮食可以买爵免罪。本文论说有力,办法具体,汉文帝欣然采纳 了此建议。文章从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 况、法律条文与现实的矛盾、民贫商富的潜在危 害等几个方面分析,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 力强。文风朴素无华,但质实恳切,故多被后人 所称道。

3、三、串讲课文【原文】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1)食(s)之:给他们吃。“食”使动。 (2)衣(y)之:给他们穿。“衣”动词。 (3)为开其资财之道也:而是因为圣王给他们开发了积聚财物的方法。为,因为。资,积蓄。资财,积聚财物。道:途径。 (4)捐瘠(j)者:被遗弃和瘦弱的人。捐,抛弃;瘠,瘦。 (5)以:连词,因为。 备:指备荒

4、的物资。 众:多。 (6)不避:不让,不次于,不亚于。 (7)遗利:余利,这里指未经开发的潜力。( 8)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意思是山林湖泊的财富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9)游食之民:不以农业为生的人,包括从事手工劳动、商业的人与学者。 (10)归农:回归农业生产。农,用如动词,从事农业生产,务农。【参考译文】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

5、口之多不亚于汤 、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 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 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 ,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 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 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 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 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原文】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 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

6、主 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 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1不地著zhu:不著于土,即不在一个地方 定居。著,附着。 汉书食货志:“理民之道 ,地著为本。”颜师古注:“地著,谓安土也。” 2民如鸟兽:老百姓如鸟兽一样四处奔走求生 。3之:连词,主语之于。 4轻暖:指轻柔而暖和的衣服。 5甘旨:味美 可口的食物。6不顾:不考虑。 7人情:指一般人的情况。 9终岁:整年。 8再食:吃两顿饭。再,两次。10保:抚养, 养育。11务:用作使动用法,使致力于。 12薄赋敛:减少田赋税收。 13仓廪ln:仓,谷仓。廪,米仓。【参考译文】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 他们生活贫

7、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 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不 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 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 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不 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 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们 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 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 ,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 拥有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 仓,防备水

8、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原文】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趋利 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 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 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 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 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 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 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 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1在上所以牧之:意思是老百姓在于国君如何 管理他们。上,指国君。牧,牧养,这里指统 治、管理。所以牧之,指用以统治老百姓的方 法。 2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就像水往低 处流,不选择方向,哪里有利,

9、就奔向哪里。 3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臧cng:通“藏”,保藏。 5在于把握:可以放在手里拿着。 6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可以周游全国 而不会有挨冻受饿的顾虑。 7劝:鼓励,这里指诱惑。(8)轻资:便于携带的轻便物资。(9)长于时:按一定的时节生长起来。(10)聚于力:靠一定的人力积聚。(11)石:重量单位。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 为石。 (12)中人:平常的人,一般的人。(13)弗胜:不能胜任,指拿不动。 胜(shng):胜任,拿得动。(14)不为奸邪所利:不会为奸邪的人所贪求。 【参考译文】老百姓的去留,在于君主如 何管理。他们追逐利益如同水朝低处流一样,东 南西北,不选择方向

10、。珠宝、玉石、金银,饿了 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 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 。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 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 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 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 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 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 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 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 ,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 金玉看得很贱。 【原文】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

11、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 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 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 ,赋敛不 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 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 (1)服役:给官府从事劳役尽义务的人。 (2)畮m:“亩”。 (3)耘yn:除草。 (4)伐薪樵:砍伐柴草。 (5)治官府:修理官府的建筑物。 (6)给j繇yo役:应官差。 (7)私自:私人之间。 (8)送往迎来:指人际往来。 (9)吊死问疾:悼念死者,探望病人。( 10)长zhn

12、g:动词,养育,养大。(11)在其中:(以上各种费用)从这不 过百石的收入中(支出)。 (12) 急政:指紧急征收赋税。政,通“ 征”,征税。 虐:王念孙以为当作“赋” 。 ( 13)赋敛不时:不定期征收田赋、税款, 毫无节制。 (14)改:王念孙以为本作“得”。 (15)半贾ji而卖:汉初各种赋税都以钱 缴纳,由于征收无定期,农民只好半价出 售粮食。贾,价钱,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价”。(16)亡者,取倍称chn之息:没有粮 食的人,(要向人借贷),任其收取极重 的利息。倍称,借一偿二为倍称。称,举 债,借贷。 (17)责zhi:债务,这一意义后来写作 “债”。 (18)倍称chn之息:加倍的

13、利息。称, 相等,相当。 【参考译文】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 家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 百亩,一百亩田收的粮食不会超过一百石。春天耕种, 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砍柴禾,修建官府的 建筑物,服劳役;做这些事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 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 冻,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在私人方面,又要交 际往来,悼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小孩等 等费用都出在里面。像这样辛勤劳苦,还遭受水旱灾害 和官府残酷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候,早上发 出命令,晚上就要得到钱粮。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 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

14、粮的只能出加倍的 利息向人借钱完税。于是产生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 还债的情况。 【原文】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 贩卖,操其奇赢 ,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 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 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 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 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 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 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1)商贾(g):泛指商人。 (2)积贮倍息: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 息。 (3)坐列贩卖:摆设货摊,贩卖货物。 (4)操其奇(j)赢:拿着他的余资。奇 ,余物。赢,余财。 (5)上:政府,朝廷。 (6)所卖必倍:所卖之物的价格一定要加 倍。 (7)衣必文采:穿的一定是华美的衣服。 (8)粱:上等米。(9)有仟伯之得:有比农夫多千倍百倍的收入 。有的本子“仟伯”作“阡陌(qin m)”, 阡陌,田间小路,此代田地。意谓享有田地里的 收获。 (10)因:凭借。 (11)交通:结交,来往。 (12)力过吏势:指大商人和地方势力相勾结, 其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 (13)相倾:互相排挤。 (14)游敖:即“遨游”,游玩。敖,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