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72913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教学目标: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以及代表性化合物。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颜色反应。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4、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5、重点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6、掌握不同母核黄酮苷元之间溶解度的特点。7、掌握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8、了解光谱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作用。第一节 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数量 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截至1993年 统计,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超过4000多个 。在植物体内主要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 存在,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 大都呈黄色并有羟基,故称之为黄酮。一、生物活

2、性槐米中的芸香苷和陈皮中的橙皮苷,能 降低血管的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 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药物。银杏中的银杏黄酮,葛根中的葛根黄酮 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水飞蓟种子中水飞蓟素有护肝作用。黄芩中的黄芩有抗菌作用。桷斗皮素等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 炎、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的活性二、结构和分类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碳链相 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它们大多具 有如下6C-3C-6C的基本骨架,而且A、B环 上常有羟基、甲氧基或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6C-3C-6C(一)黄酮苷元的结构分类主要是根据母核中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以及B环连接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1 黄酮

3、和黄酮醇 类基本结构:R=H 黄酮R=OH 黄酮醇色原酮例如:芹菜素桷斗皮素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基本结构:R=H 二氢黄酮R=OH 二氢黄酮醇甘草苷水飞蓟素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类与黄酮和黄酮醇类的区别是B环连接在 C3位在二氢异黄酮中,C2、C3以单键相连。大豆素: R1=R2=R3=H大豆苷:R1=R3=H R2=葡萄糖基 葛根素:R2=R3=H R1=葡萄糖基紫檀素:R=CH3高丽槐素:R=H三叶豆紫檀苷:R=葡萄糖基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2羟基查耳酮二氢黄酮5 橙酮类C环为五元环。天然植物中少见。硫磺菊素存在于黄花波斯菊花中。6 花色素和黄烷醇类()儿茶素:无色矢车菊素:花色素是使植物的

4、 花、果、叶等呈现 兰、紫、红等色的 色素。麦冬高异黄酮7 其他黄酮类(1)高异黄酮:C环与B环间多了一个CH2凯林(2)呋喃色原酮银杏素(3)双黄酮常见的由两分子芹菜素或其甲基醚构成,根 据结合形式分成三类:(i)3,8双芹菜素型(ii)8,8-双芹菜型柏黄酮扁柏黄酮(iii)双苯醚型(二)黄酮中糖的结构分类1 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等。2 双糖:芸香糖(rh 16 glc)、新橙皮糖(rh 12 glc) 、龙胆双糖(glc 16 glc) 等。3 三糖: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

5、质与显色反应一、性状1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2 颜色: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主要与分子中交叉共轭体系有关。交叉共轭体系是指两个双键互不共轭,但分别与第三个双键共轭所形成的体系,交叉共轭体系长的容易呈 色。助色团(-OH,-OCH3)的种类、数目及位置也对颜色有影响。色原酮部分交叉共轭较短,是无色的,但C2位上引入苯基后,使共轭链延长而呈现颜色。若在C7位或C4位引入OH、OCH3等供电子基,因形成p-共轭,使整个电子云向羰基方向的位移增加,分子极化增加,电子的活动性也大为增加。但在其他位置引入这些助色团对颜色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黄

6、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 ,而二氢黄酮醇因C2、C3间的双键被氢化,交叉共轭体系和加合关系中断,故 几乎无色。异黄酮类B环与色原酮环共轭很少,也不显色或反显微黄色。花色素所显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 变,一般pH 8.5显蓝色,pH不同可能促进结构产生可逆变化。例如:矢车菊苷:H+OH-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有无荧光,与分子结构有关,例如C3位有羟基者(黄酮醇类)在紫外线照射下大多显亮黄色或黄绿色荧光,当C3-OH被甲基化或糖苷化,或无羟基时,在紫外线照射下,仅显暗淡的棕色或棕色。 3、旋光性苷元中,二氢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及新黄酮类化合物因含有手性碳原子,故均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化合物的

7、苷元不具有旋光性。黄酮类化合物的苷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基,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体。酮类化合物的苷元中,因含有手性碳原子,故均具有旋光性,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苷元不具有旋光性。黄酮类化合物的苷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基,故均具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体。二、溶解度1 一般来说,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 、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形分子,分子间引力较大,更难溶于水。 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分 子,对水的溶解度稍大。二氢黄酮 R=H二氢黄酮醇 R=OH异黄酮黄酮苷元引入羟基数越多,将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而羟基经甲基化后,则增加在有机溶剂中的

8、溶解度。3 黄酮苷的水溶性即相应增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相应减少。三、酸碱度1 酸性: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2 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 。酚羟基解离出氢质子后,酚氧负离子的负 电荷可离域到苯环上,使酚羟基的邻、对位上 带有负电荷。若有吸电子基(羟基)再酚羟基 的邻位或对位,可通过共轭和诱导效应,使苯 环上的负电荷离域到羟基的氧上,从而使黄酮 的酚氧负离子更加稳定,酸性增强。+H+一般酚羟基(如6或3羟基)与羰基互为间位,不能通过共轭效应使负电荷离域到羰基的氧上,仅有吸电子诱导效应产生影响,故酸性较弱。5位酚羟基在

9、羰基的邻位,虽也受共轭及诱导效应的影响,但与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2 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金羊盐,但生成的金羊盐不稳定,加水稀释即可分解。金羊盐表现出特殊颜色,可用于鉴别HClH2O颜色反应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至紫红色,少数显蓝紫色:(2)四氢硼酸钠(钾)反应对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强。被还原后呈红至紫红色,其它类则不变色。方法是在试管中加入试样的甲醇液,再加等量2四氢硼钠的甲醇液,一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生成紫

10、至紫红色。甘草素2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可以和铝盐、锆盐、锶盐、镁盐、铅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5-羟基黄酮铝络合物样品的乙醇溶液和1三氯化铝乙醇溶 液反应,置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但4 二羟基黄酮醇或7,4二羟基黄酮醇显示蓝色荧光。氨性氯化锶反应 邻二酚羟基,与氯化锶试剂反应,生成 绿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 离 一、提取(一)醇提取法乙醇和甲醇,黄酮苷和苷元均可溶出。一般用60左右的稀醇提取黄酮苷类,浓醇(9095)提取黄酮苷元(二)水提法也可用热水提,如自槐米中提取芸香苷等。但热水提杂质

11、多,故不常用。含有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大的杂质,可将溶液浓缩后加多倍量的浓醇,水提醇沉将其除去(三) 碱溶酸沉法黄酮化合物的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难溶于酸水。用碱水提,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 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即可沉淀析出(四)系统溶剂提取法二、分离 (一) 溶剂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本法适用于酸性强 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酚羟基数目 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一般规律:酸性: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羟基 5-OH溶于NaHCO3中 溶于Na2CO3中 溶于不同NaOH中 (二)柱色谱法1 聚酰胺柱色谱法对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较好分离规律:(1)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12、:参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即相应减缓(3)分子中酚羟基数目相同时,酚羟基位置也有影响。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酚基,吸附力大于羟基邻位的酚羟基,故后者将先被洗脱。(4)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 力强,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 难于洗脱。(5)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 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 醇2 硅胶柱层析第四节 应用举例 槐米中芸香苷的提取槐树上的干燥花蕾,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用于便血,痔疮出血,血痢、尿血、吐血、高血压 症。芸香苷结构为桷斗皮素3O芸香糖苷。为 淡黄色粉末或细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结晶水( C27H30O163H2O)

13、,无臭,无味,加热至185以 上熔融并开始分解。芸香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1: 10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沸乙醇1 :7,可溶于丙酮、醋酸乙酯、吡啶及碱液中,不溶 于氯仿、乙醚、苯、石油醚。其水解后得桷斗皮素,桷斗皮素为黄色针状 结晶(烯乙醇),含2分子结晶水, mp314(分解),溶于乙醇、甲醇、丙酮 、醋酸乙酯、吡啶与冰醋酸,不溶于水、氯 仿、乙醚、苯与石油醚等。芸香苷该分子中具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溶于碱液中,加醋酸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芸香苷。根据其在冷、热水(或冷、热乙醇)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性质,可进行芸香苷的精制。芸香苷分子中因有邻二酚羟基结

14、构,暴露在空气中可被缓慢氧化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易氧化分解。硼酸盐能与其邻二酚羟基结合,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芸香苷时,加入少量硼砂的主要目的。槐米粗粉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 下加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下微 沸2030min,趁热过滤合并提取液在6070,搅拌下用浓HCl调pH34,静 置,沉淀完全抽滤,水洗至洗液显中性, 60干燥芸香苷粗品热水或乙醇重结晶芸香苷精品提取方法如下:思考题: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2、简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 原因?3、将下列各化合物按酸性强弱排列顺序,并解释之?4、根据下列化合物的 结构,试分析它们在聚 酰胺柱上用含水醇洗脱 时流出的先后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