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72748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授课人:张春义 嘉兴学院中文系一、南戏概述及其体制 (一)南戏的界定: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简称戏文 ,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起源并流行于 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二)南戏的产生和发展:南戏产生于宋代,繁荣于元代 。它吸收宋词、诸宫调和宋杂剧的艺术成就而形成: 1. 形成期。南戏的产生要早于杂剧,最早出现在北宋末 南宋初的温州民间。 2. 衰落期。元灭南宋之后,杂剧创作风靡一时,南戏一 度衰落,但仍在民间流行。 3. 繁荣期。元末明初,随着南戏在艺术上的提高,南戏 得到迅速发展。明代前期,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 (三)南戏现存的作品

2、 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 为主,现存剧本15本,残曲19种。主 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与 小孙屠。元末明初“四大传奇” 与高明的琵琶记。 (四)南戏的体制 1、结构: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 十出,多为双线并进。 2、音乐:以南方歌曲为主,曲词组织 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3、演唱:各个角色均可演唱,还可合 唱、伴唱。 4、语言:有入声,节奏舒缓。 5、脚色:生、旦、净、丑、末、杂。 (五)南戏与杂剧比较 1、南戏篇幅较长,没有固定的出数,一般都有几十出。 就结构而言,南戏定例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不唱曲, 念词二阕,以表明作者主旨及戏文大意,接着生、

3、旦分别 登场。结构多为双线并进,生、旦各领一线。至最后一出 ,照例为全剧人物一同登场欢聚,生旦团圆。 杂剧则四折一楔子,戏剧冲突紧凑集中。 2、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且有对唱、合唱等。南戏一 出中不限于用同一宫调,可以换韵;曲调包括东南沿海一 带的民歌及一些宋代流行的词调,即徐渭所讲的“宋人词 而益以里巷歌谣”。 杂剧只能一人主场,或旦本,或末本。一折一宫调,不能 换韵。 3、就曲辞而言,杂剧用北曲,节奏比较急促, 风格粗犷朴实。南戏用南曲,节奏比较舒缓。北 曲声调遒劲泼辣,南曲声调柔缓婉转。就宾白而 言,杂剧较俚俗,南戏较文雅;杂剧先白后曲, 南戏先曲后白。 徐渭南词序录:“听北曲则神气鹰扬

4、,有 杀伐气;唱南曲则流丽宛转,有柔媚之情。” 4、南戏角色比杂剧更为细致,有生、旦、贴、 末、净、外、丑等类。杂剧则为旦、末、净、杂 的脚色系统。 南戏体制的总特征是灵活、叙事性强,适宜表演 一个头尾宛然的故事。杂剧的总特征是显豁、酣 畅淋漓、抒情性强,适宜在短时间内表演。二、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 瑞安(今温州)人。出身书香世家, 考中进士后,曾在浙江、福建等地任 职,为官清廉。曾参与征讨元末起义 军,后避乱隐居明州(今宁波)。 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子骞 单衣记,另有诗文集柔克斋集 。 (二)琵琶记故事演变 琵琶记被称为“南戏之祖”,代表了南戏

5、创作 的最高成就。高明据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改编,对原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旨 均进行了重新处理: 蔡伯喈由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 不能祭)变成了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 辞官不从),由原来不忠不孝的被谴责对象变成 了全忠全孝的正面典型,原先的悲剧也被大团圆 的结局所替换。 1、对“负心汉”南戏的改造与提 升 (1)“负心汉”系列南戏王魁负桂英、 张协状元、陈叔文三负心、李勉负心 、张资鸳鸯灯、崔君瑞江天暮雪、王 十朋荆钗记、王宗道负心等; (2)“负心汉”系列小说王魁负心、王 魁负约,桂英死报、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 ; (3)南戏赵贞女、王魁感情上的 背叛,道义上的相负

6、。 2、高明的改编符合元代社会的戏剧精神 第一,吸收了赵贞女蔡二郎贞烈孝妇伦理观 而参照史书恢复了蔡伯喈的孝子身份,从而将“ 谴责剧”改造成“只看子孝共妻贤”的“正剧” 。 第二,琵琶记改造了赵贞女蔡二郎的单 一悲剧内涵,按照新时代悲剧精神重新建构“悲 剧内涵”。 第三,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反映 了负心婚变主题在元代的变迁,其实是社会的变 迁在文学中的折射。 三、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琵琶记的悲剧意识与内涵: 一方面主观动机宣扬封建教化,“不关风化体, 纵好也徒然”,这一思想贯穿全剧; 另一方面,在极力歌颂主人公“有贞有烈”、 “全忠全孝”的同时,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 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

7、君”和“事父”的冲突 ,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 建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 会生活图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极其复杂的主题思想 琵琶记取材于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但从主题到人物都有重大改造,将蔡伯喈弃 亲背妇的负心故事,改变为蔡伯喈全忠全孝、大 团圆结局的故事,宣传“忠孝节烈”的封建伦理 道德观念。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 存在一定的矛盾,蔡伯喈饿死父母,停妻再娶; 身在朝廷,心在江湖,非忠非孝。但作者在用现 实主义手法描写这个悲剧故事的时候,客观上揭 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伤害,统治阶级的专横不 法、官场的贪污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 劳动人民

8、善良、坚忍、互助友爱的美德,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 四、琵琶记剧情梗概和人物扮演 1、剧情梗概 据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此剧共42出,重 要场次为: 第四出:蔡公逼伯喈赴试。第九出:新进士宴杏 园。第十一出:牛相奉旨招婿。第十五出:伯喈 辞官辞婚不准。第十六出:五娘请粮被抢。 第十八出:伯喈牛宅结亲。第二十出:五娘吃糠 。第二十一出:伯喈弹琴诉怨。第二十四出:五 娘剪发卖发。第二十五出:拐儿脱骗。 第二十六出:五娘葬公婆。第二十七出:伯喈牛 小姐赏月。第二十八出:五娘寻夫上路。第三十 六出:伯喈五娘相会。第三十八出:伯喈夫妇上 路回乡。第四十出:庐墓。2、琵琶记的人物扮演 生:蔡伯喈 旦:赵五娘

9、 外:蔡公 净:蔡婆 末:张大公(蔡家邻居) 贴旦:牛小姐 外:牛丞相五、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1、蔡伯喈: 三被强,三不从,孝义两重的正面人物,够 不上“全忠全孝”,但又是既忠且孝,揭示了封建 伦理自身的不合理性;软弱、动摇蔡伯喈的 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复杂心 态,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2、赵五娘: 孝顺忠贞、温敦善良、坚韧不拔,在艰难困苦中 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劳 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 辉的典型形象。作品分析糟糠自厌 1、 糟糠自厌“实为一篇之警策”,也是刻划赵五娘形 象的重头戏。 2、剧情:蔡伯喈上京赴试,杳无音信

10、,赵五娘在家含辛 茹苦地侍奉年迈的公婆,承受着苦难的煎熬,又恰逢连年 灾荒,她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省下口粮供养公婆。她 的孝心却引起了公婆的误解和责难,但她始终毫无怨言, 默默忍受着一切不幸和苦难。公婆得知真情后,悲苦交加 ,双双昏倒。 3、生动地体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淳朴善良的高 尚品质和舍己为人的美好情操。由于作者是在典型环境中 塑造赵五娘的典型性格,因而使这一形象超出了一般意义 上的孝妇贤妻,赢得了人们的强烈共鸣。4、糟糠自厌的艺术性(1)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 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 (2)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真实、细腻地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心

11、 理活动,文情凄婉,真挚动人。 (3)借物抒怀,设喻巧妙,又层层递进,丝丝入扣,把人物的悲怆 情怀与悲惨命运表现得细致熨贴。 四支“孝顺歌写赵五娘被遗弃的命运和苦情: 由吃糠之苦联想到糠历经砻、舂、筛、簸种种磨难之苦,又 想到了自身的命运之苦; 由糠联想到米由糠和米的两处分飞、一贱一贵想到夫妻久别 、终无见期 由自己命运似糠想到自己尚不如糠,糠亦可吃,自己却不知 要埋在何处。 (4)曲文本色自然,朴素晓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六、琵琶记的双线型结构 一条线索是蔡伯喈求取功名、享尽荣华的 经历,另一条线索是赵五娘在家历尽磨难 的痛苦遭遇,一贵一贱,一乐一苦,表现 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巨大差异。

12、 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使剧情 发展有起有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在舞 台上浓缩了人间的奢华与凄凉,于强烈的 反差中深化了悲剧效果,同时也使作品展 示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了作品的 内容。七、琵琶记的语言特色 曲白既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能根 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 风格的曲词。( 详见上文糟糠自厌分 析,此处从略 )八、琵琶记的批评误区 误区之一,是认为南曲出于北曲,于是以 北曲的音律来要求南戏。 误区之二,不明文学用典的“虚实”处理手法 ,以史实标准衡量戏曲作品 误区之三,以“针线”衡琵琶记,拘泥细 节的真实而轻忽艺术的真实 九、元末“四大南戏” (一)“四大南戏”

13、 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 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 荆、刘、拜、杀”。 (二)荆钗记与白兔记 1、荆钗记一般认为是柯丹邱所作,写宋代文人王十 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 ,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 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在艺术上,它的最大 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 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 ,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 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2、白兔记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 合的故事,表达了

14、“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 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首先剧本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 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 坚韧顽强的性格。其次,能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 物的内心世界。再次,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朴 野之趣。 (三)拜月亭与杀狗记 1、拜月亭又名幽闺记,系根据关汉卿杂剧拜 月亭改写而成,作者相传是施惠。它是“四大南戏”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剧。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 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 世中流离失所,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此 剧谴责了嫌贫爱富的封建门第观念,歌颂了患难与共的男 女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

15、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的格局 。在艺术上,首先是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 景上去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也使故事具有了深 刻的社会意义。第二,人物刻划相当成功,善于描摹人物 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及矛盾心理,塑造人物丰富的性格。 第三,情节曲折生动,关目奇巧,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巧妙 地运用巧合、误会、插科打诨等表现手法,寓庄于谐、悲 喜交融。第四,曲文本色自然,而又时露机趣,富有形象 性和节奏感。 2、杀狗记根据元杂剧杀狗劝夫改写而成,主要 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酒肉 朋友的卑鄙势利暴露得较为充分,宣扬了“亲睦为本”、 “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艺 术上也比较粗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