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741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20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的考试重点(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当代文学的考试重点第一章:1917年 1 月, 新青年二卷五号上表的胡适的文学改良邹议一文,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同年2 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胡适在文学改良邹议中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这“八事”的具体内容(还有陈独秀的“三大主义”)1.“八事”指的是“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需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陈独秀在同年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2、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 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创造社创造社是在 1921 年 6 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风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先后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 创造月刊、 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

3、响。初期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他们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创造社成员的文学特点:从创作上来看,创造社的流派特色比较显著。 该社成员的作品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 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五四”时期以文学研究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4、和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双峰对峙,各有千秋,共同为新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为现代文学的不同流派的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艳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翟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后来发展成员170 多人。文学研究会将沈雁冰接编、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文学主张: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

5、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史上的意义:第二章:鲁迅的散文诗集是野草 、散文集是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成熟的白话小说。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主人公魏连殳,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吕纬甫故事新编故事新编 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 篇作品( 1922年1935 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 婉而多讽。 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 但只是用了一点因由, 经作者随意点染,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 、 奔月 、 理水、 采薇 、 铸剑 、 出

6、关 、 非攻 、 起死 。1、 “起死”:古今杂糅的新阐释。补天女娲创世时的精神苦闷,破坏与创造共生的无奈。奔月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弃和倦怠寂寞。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理水古今一炉的“油滑”。采薇“先王之道”的本相。出关 老子哲学的本质。起死 神圣哲学的戏谑化。杂文的眼光、手法、语言。2、庄严与荒诞:互补与消解。苦涩的幽默,洒脱后的悲凉。补天女娲的伟大和后人的荒诞。铸剑万民观瞻的狂欢消解复仇的神圣。理水 夏禹凯旋成为无聊的谈资, 上层世界与平民世界的对立以合一为结局。非攻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 婉而多讽。 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 但只是

7、用了一点因由, 经作者随意点染,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象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文学意义: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 ,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特点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 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 “ 迫害狂症 ”

8、 者的故事, 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 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运用日记体形式; 以心理描写为主,是 * 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狂人日记 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以不标明年月的日记, 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 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铺陈情节、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限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

9、动之中。而狂人日记尤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在于,小说“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 ,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 ,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 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 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 。就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阿 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阿 Q 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永远的失败者,对于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或者“闭眼镜”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

10、与被奴役,沉醉于那种臆想的自尊之中,或者向更弱者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在这些都失灵以后, 就是自欺欺人, 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阿 Q 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阻力之一,鲁迅的阿 Q 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第三章:问题小说1、“ 问题小说 ” 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 “ 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 问题小说 ” 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 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 药方” 这就是 “ 爱” 的哲学。 超人烦闷 悟构成了冰心 “ 爱的三步曲

11、” ,爱的核心是 “ 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 “ 分” 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 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除旧布新的巨大力量,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成了一群“问题小说”家。他们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问题小说”形成原因: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问题小说”发展历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 、俞平博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

12、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到1919 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 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乡土小说定义: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 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出现文学背景:是因“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欣赏心理的进步,要求着艺术上的突破。乡土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开创。这些作家的成熟作品都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以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怂恿集的成就最大。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

13、风气的大师。他的孔乙己、 风波 、 故乡等都出现的早,为后来的乡土作家建立了典范。 只是由于鲁迅作品的思想、 艺术高深完美,已远远超过一般的“乡土小说”的范畴,因此通常不把鲁迅归类于乡土派的行列。1923年周作人连续发表了地方与文艺 、 旧梦等文章,提倡“乡土艺术” 。1923 年以后,一大批以文学研究会的分子为主要的青年作者,便带了他们的极具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作品, 纷纷登上了文坛, 从而形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第一个高潮。在这高潮中成绩较为显著的是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地之子(作品民间性特别强, 十之八九以他的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生生死死尤为突出) 。乡土小

14、说的文学价值意义:乡土小说从二十年代中期便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 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 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社会,转到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而使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土壤的联结更形紧密。乡土小说对 20 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大部分乡土作家从关心个人的感情伤绪, 个人的回忆, 到关注社会和民众, 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并纠正旧小说遗留的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 小说的重心由情绪、 情节的展示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的

15、刻画。许多乡土作家从早期的主观抒情,越到后来就越归向客观写实,甚至讽刺, 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乡土小说的不足之处: 当然,乡土作家都是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一般还缺少把握农村复杂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还未能像鲁迅哪有那个的深邃, 往往单纯地描绘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景面总体的艺术质量尚属稚拙阶段。但作为一个吵了,一个流派,乡土小说对于现代小说的确立是有不少的贡献的。郁达夫式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1.郁达夫的小说虽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但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人们还是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脉搏和灵魂, 就是说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郁达夫的

16、探索在艺术上的表现往往显示出郁达夫小说中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高潮过去之后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郁达夫一方面紧扣住了青年知识者本身的生理的、心理的病态,一方面指出青年病态的制造者是黑暗的病态社会。 小说曲折的表现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郁达夫抒情小说中的病态性欲描写,一向是容易遭非议的。 他注意人的情欲在表达人的内在世界的重要性, 试图用一新的眼光, 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这为他的小说在抒情格调之外又加上了偏重自我暴露的特色。3.郁达夫的小说富于情绪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源于作者的忧郁,他的文人式的不乏夸张情绪的激愤, 将许多的不平经历和下层人名、妇女的所受的屈辱而结成的忧愤化作宣泄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