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740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人为叙述人,用成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儿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而存在,儿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最伟大进步之一。在文学史上,儿童的发现也促成了文学的进步。这一进步包括诸多方面, 如儿童文学的发展、 对爱和自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土文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儿童视角是叙述视角的一种,它按照叙述人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人视角相对而言。简言之,就是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

2、解的世界。以儿童叙述人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小说。儿童视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视角,也可以与成人视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小比例。含有部分儿童视角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儿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儿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儿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儿童就像原始初民一样,和成人世界有一道屏障相隔,非理性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主要区别。儿童视角的功能也就体现为儿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人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两种视角、两个世界的对比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在儿童眼里没有私有的观念

3、,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虚伪,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成人文化之中。儿童视角小说所展示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作家们虑取儿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自己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儿童眼光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视角的功能。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儿童眼中的自然、儿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儿童的政治表情及儿童与性爱。 儿童视角的限知性决定了上述事物体现出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儿童眼中它(他)们都是新奇的,没有明确定义化的。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变形的,星星、月亮、云彩都可以拟人化,体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死亡无法给儿童带来恐惧、沉痛或悲哀。儿童体会到的死亡不含有离别、血腥、病痛等常

4、规的含义儿童视角小说是以儿童为叙述者,故事的讲述呈现出浓重的儿童思维特征的文本。 哈克是儿童视角小说的典型范例。在儿童视角小说中,成人作者选择了儿童作为打量世界的叙事角度,借助儿童的思维方式进入叙事的话语系统时,并不以对儿童世界的描摹和建构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而是要将儿童感觉中的“别致的成人世界”挖掘和呈现出来,以宣泄心中积郁的思想和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视角实质上是成人自己观察和反映世界的视角的隐喻或载体。儿童视角文本中的成人世界构造,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正是儿童视角所能获得的独特叙事效果。更值得关注的是, 成人世界一旦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去呈现和打造,就形成了属于自

5、己的品格特征。因此,可以说,在整个现代文学中,选择儿童视角作为叙策略建构而成的文本,其关注点依然是成人的生活悲欢和复的现实矛盾争端,观照的还是有着人世沧桑的成人和社会的苦难。而以儿童视角来观察和抒写成人的生活现实,也体现出了迥异于以成人视角写成人悲欢文本的审关指向,呈现出单纯中透深刻、文本的诗性表达和欢快笔调、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并置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陌生化效果等品格。儿童的视角和眼光是单纯的,他对展现在自己眼前的世界没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直觉的认知形式也使他对世界的把握停留于直观的阶段。更可贵的是,儿童与这个世界是初次相遇,还没有过多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濡沫浸染,纤尘未染

6、的童心还葆有着稚拙和本真的品性。以这样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显然, 儿童视角的这种单纯性为真切地反映现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别致的角度。儿童的纯洁和稚气,他们稚嫩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于成人社会边缘的观察者身份,使他们远在意念世界构成之前,就感受到了成人意念的复杂交织,从而使自身显得那么的单纯和弱小,他们也比在世俗尘埃中异化了自己的成年人,总要以现成的理性观念去判断世界的成年人,更能触摸到生活的本质。而在这种对复杂生活的简单化审视和处理、单纯的表述中所透显出来的深刻和悲凉,也是成人视角所不容易达到的。质朴无华的童心和感性直觉的思维形式,使儿童更善于的是忠实地记录生活的原生态内容,而且当他们“用清澈的口光看这

7、个世界时, 他必然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儿童视角里的人生就有了更多的诗意、关和快乐。汪曾棋就曾作出过这样的论断,认为孩子是“最能完关地捕捉住诗”的。因此儿童视角里的成人世界是一个诗化了的成人世界,是被儿童的纯净眼光和心灵净化了的成人世界。儿童视角将生活中的丑陋也作了诗化的传达。而且儿童总是快乐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儿童视角的文本中总是洋溢着轻松稚气而又欢愉的语调,即使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也会呈现出明丽的色彩、优关的诗意儿童视角展现的是成人与成人的世界,但是,既然是以儿童为叙述者,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成人的世界,表达的是儿童的感觉和直觉,那么文本中也必然存在一个与成人世界相映照

8、的儿童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的不了解,甚至形成一种并置中的对立,从而也就建构起了作者以儿童世界来反衬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麻木与残酷,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的创作理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相互的不了解,显然是来自于不同的感受方式、思维能力、文化积淀和社会阅历。成人已经从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完成了理性的逻辑结构的构造,沧桑的苦难也使们在观察世界时带上了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子,而儿童依然还是纯任直觉地去把握成人的世界,于是之间的互不理解就因此,儿童视角虽然是以儿童作为叙述者,有着欢快的叙述基调和单纯的讲述方式,表述的是儿童的感受和直觉,但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成人的沧桑苦难和破败的现实,建构

9、的依然是有着严肃主题的社会小说,只是借用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纯净心灵,为复杂的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观察角度,为新文学的创作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视角和艺术手段。而且,儿童视角策略的选择,也使熟悉的生活在儿童单纯、 诗化的展现方式中呈现出了陌生的新鲜而孔,从而也就将生活与主题引向了深层和深入。像很多的伟大作品一样,哈克是走过了一番曲折的道路才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这里正好用上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 “伟大的作品就是那种人们当时不想读而后来又懊悔没有读的作品。”* 哈克 不是像很多人们(其中包括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 )所认为的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一本传奇式的流浪冒险小说(a p

10、icaresque novel) 或一本幽默小说, 虽然它具有这些书的某些特点,也受到了当对很流行的这种书的影响。和它的姊妹篇汤姆莎耶历险记比起来,哈克的主题思想和它所反映的社会都要更广泛、更丰富、更深刻。就创作技巧来说,己自勺语言更为生动、精练,人物刻划更为鲜明有力。总之,可以说,它是第一本真正土生土长的美国文学杰作。它如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的美国社会,它给读者以持久的、耐人寻味的喜悦,合足人们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中读起来都兴趣盎然、爱不释手的一本好书,一件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上面曾提到的海明威对本书的评价是十分精辟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内容总是作者最熟悉、体会最深的生活经验,有时则是他朝

11、思暮想、不写出来就不能平息心中激动的感情(怀念、愤怒、悲伤,)的东西。马克吐温在写哈克时的情形就是如此。书中的哈克就是他自己的部分化身,其他人物也都是他童年时代最熟悉的人物,他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马克吐内战前的美国 (主要指南方和中西部)是一个经济上十分落后、政治上十分混乱的社会。奴隶生产在这些地方仍然是普遍的生产方式,一般人民愚昧无知,鬼神灵魂之说等迷信十分流行,凶杀、抢劫、对黑人的私刑和家族间的械斗仇杀都很猖撅。人们互不信任、好勇斗狠,一句话不对就拔枪相向。马克吐温童年时就曾不止一次地亲眼看到过这种凶杀的场面。那时医疗卫生工作非常落后,疟疾猖撅,人们经常要向江湖医生和巫师们求助,诈

12、骗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 _卜帝和法律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上层社会(包括蓄奴主、破落封建贵族及城市中产阶级)则过着骑马打猎的剥削阶级生活,他们所表现的是伪善、自私、残忍、空虚。这些都是马克吐温十分熟悉和厌恶的,也都在哈克中被作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为了更自由地、如实地、不加任何掩饰地把当时的美国社会呈现在读者f 诵 i,_,马克吐温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即通过一个天六无邪的流浪儿,用各种特定的方言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哈克虽然是个野孩子,但他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常常很深刻,因为它反映了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的吞法, 田此这术书能不落当时社会上一般传奇性流浪冒险小说的案臼而独树一帜,为广大读谙所喜爱。在美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作他的作沉;,会像马克 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经过如此多的反复的不同评价。像很多的伟大作品一样, 哈克是走过了一番曲折的道路才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这里正好用上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 “伟大的作品就是那种人们当时不想读而后来又懊悔没有读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