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制钱的兴衰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2537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制钱的兴衰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清朝制钱的兴衰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清朝制钱的兴衰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清朝制钱的兴衰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清朝制钱的兴衰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朝制钱的兴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制钱的兴衰(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朝制钱的兴衰概述§ 清代币制,用银为本,用钱为末,银钱并 行。鸦片战争后,外辱频繁,用财浩大, 白银大量外流加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打 击,币制大乱。光绪年间引进机器铸钱, 机制铜元代替方孔圆钱,制钱由此崩溃, 从而结束了流行二千年的传统铸币。§ 早期满族长居在东北长白山地区,世代以畜 牧渔猎为生,并与当地从事农耕的汉人相处融洽 ,这时努尔哈赤以祖上十三副遣甲起兵,通过不 断的兼并争斗,势力遂渐强大,终于统一了满族 各个部落,并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 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称天命汗。 §并铸行钱币,共有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 译作“天命汗钱”

2、,此钱依老满文写成,读法由穿 左读起,至穿右,宝”与“天命汗钱”同时开铸,钱文 直读,钱背无文,书法较差。由于当时满人多不 用钱,得到钱后,大多用作装饰品,佩戴于衣帽 之上,袍襟之前,据说可避刀枪,以至后代铸钱 时,分发给士兵佩带。极其罕见。满文钱“天命汗钱”(2.7cm)汉文钱“天命通宝”(2.5cm)§后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 年)努尔哈赤去世,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在 其他几位贝勒的公推下于九月登上汗位, 改元天聪元年铸行满文钱“天聪汗钱”,依老 满文写法,背文仿明“天启通宝”大钱,在背 穿上或穿左铸满文“十”字,穿右书一两。有 粗字,细字二种,此钱传世不

3、多,较为罕 见,而其中以细字者最少,为极罕见品。 满文钱“天聪汗钱”(4.5cm)“顺治五式”§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 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 ,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 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 §在清军刚入关时,充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 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 ,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 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 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顺治钱制形式

4、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在 钱币界享有盛誉的“顺治五式”。顺治通宝(2.55cm)其一:(光背无文 )其二(纪地纪局 )其三(一厘钱)其四:(新满文钱)其五:(满汉文钱)§一是仿明朝钱式,面文“顺治通宝”,皆为光背无文。采用这种形式,主要 是适应关内群众的需要,也便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 §二是仿会昌开元钱制,钱背文纪地纪局。如“户”“工”为宝泉、宝源泉两 局所铸。其它有“临、宣、延、原、西、同、荆、河、昌、宁、浙、东、福 、阳、襄、江、蓟、广、陕、云”等。钱重一钱二分。顺治八年钱重改为一 钱二分五厘。清朝初期制钱重量不断变化,顺治通宝钱汉字钱的大小轻重 差异较大

5、。有的钱局开铸时间短,开铸不久即停铸,所以有的记局记地钱 数量很少,其中“延”、“宣”、“蓟”,存世甚少,极为罕见。§ 三是权钱钱也叫,即在背面除有局名外,穿左边铸有“一厘”二字,比 前一种少了“延、西、荆、襄、云、五局”,“一厘”是指权银,一文铜钱折银 一厘,一千文铜钱值银一两,此钱从顺治十年时铸行,到十七年停铸。各 局所铸不尽相同,大小轻重有变化。 §四是满文钱,面文为“顺治通宝”汉文,背文则用新满文,穿左右满文 为“宝泉”或宝源,规定每钱重一钱二分顺治十四年因停外省铸钱,因此仅在 北京铸行。 §五是满汉文钱,面文“顺治通宝”汉文,背文纪局名改为穿左为满文钱

6、局名,穿右为汉文钱局名,顺治十七年,户部商议决定重开各省钱局,除 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制钱仍为满文钱局外,其它各省钱局所铸钱背文都为 满汉文钱,共有十二局:即“临、宁、原、宣、同、江、东、河、蓟、昌、 浙、陕。”此种钱式制作较好。铸量最多,存世也较多。康熙通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清世祖去世,康熙帝继 位。只保留户部宝泉局和江南省江宁局铸“康熙通宝”制钱 ,其余各局停铸。后于康熙六年各省恢复铸行,此后又相 继停铸行。康熙通宝钱铸行时间长达六十年,铸量较多, 但版本较简单,北京宝源,宝泉两局沿“顺治通宝”满文钱 式,背文满文,其它各地钱局所铸,背文满汉文局名各一 字,民间为

7、方便记忆把这钱钱局名串成了一首诗“同福临 同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此外还有“ 巩”、“西”两种,但数量不多,要收集全不易。康熙通宝钱 有大小两种,重量也有变化,起初每文重一钱四分,康熙 二十三年减为一钱,四十一年时又改回一钱四分,并规定 每千文兑银一两。同时推出一种轻钱,每文重七分,千文 兑银七钱。 康熙通宝(2.8cm)背式:两种特殊:康熙通宝“十二地支”钱特殊:康熙通宝“罗汉钱”比较雍正通宝§ 康熙于公元1772年去世,清世宗雍正即位。雍正帝即位 后,仍以杜绝私铸,平抑物价入手,防止白银外流,实行 铜钱紧缩政策。于雍正元年铸行“雍正通宝”,沿康熙四十 一年制,钱

8、重一钱四分,力求精美标准,大小分二类,大 钱与“康熙通宝”大钱相仿,小钱直径2.4厘米。 §当时全国共有二十多个钱局,都是康熙时局,雍正规定一 省只设一个钱局,于四年时,改山西局为宝晋局,山东局 为宝济局,台湾省局为宝台局等等。九年时又在江南增设 了江宁宝安局,在西南分别设立了四川宝川局,贵州宝黔 局,湖北宝武局等,又停撤了临、清、宣府、蓟、同、等 局,一省一局的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私铸情况也有减少。 雍正通宝(2.4cm)§ 雍正帝于雍正十七年死于热河行宫,清 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 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 更为精美。 § 乾隆朝以

9、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 配制,称之为“黄钱”。 § 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 二的锡,称为“青钱”,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 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 ”。 §“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 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顺两局用 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 乾隆通宝(2.7cm)珍贵:青钱乾隆通宝珍贵:红钱乾隆通宝珍贵:刻花乾隆通宝钱嘉庆通宝§公元1796年,高宗让位,仁宗登基,改元 嘉庆,嘉庆年间,清政府允许百姓使用白 银,并且再次整顿钱制,增加铸造量,铸 行“嘉庆通宝”,最初所铸力求工整美观,钱 重一钱二分,面文仍用宋体,背文为满文

10、局名。但有背文于穿左用草书,穿左用楷 书,有“福、寿、康、宁、桂”也有穿右为满 文“宝”字,穿右为楷书“福、寿、康、宁”连 在一起为一种吉语,是钱局为吉庆所铸之 钱,也叫“吉语钱”,参与流通。 嘉庆通宝(2.98cm)道光通宝§公元1802 年,清宣宗继位,改元道光,铸 行“道光通宝”,钱制沿乾隆,嘉庆成例,道 光年间,因为鸦片的非法输入日渐严重, 白银外流加大,日甚一日,银价上涨,以 往千银兑白银一两的情况不能维持了,道 光二十五年御史刘良驹奏称:“京中纹银每 两易制钱几及两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 二千二三百文不等。”银贵钱贱,铜钱购买 力下降,政府是赔本铸钱。私铸猖獗。 咸丰通宝

11、§道光三十年,清宣宗去世,文宗即 位,第二年改元咸丰,户部准命各 钱局铸“咸丰通宝”制钱。三年推出“ 咸丰元宝”及“咸丰重宝”大钱,咸丰 钱币版本极多,有近千种 。§ 清文宗于咸丰十一年七月死于热河,清穆宗 继位,改元祺祥,铸有“祺祥通宝”、“祺祥重宝”而 后改元为同治,于同治元年开铸“同治通宝”制钱 ,面文仿宋,楷书都有,各地所铸之钱参差不齐 ,轻重不一。“祺祥”年号定于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废于同年十月五日,短短六十九天,是我国历史 上少有的短命年号。而祺祥钱也因此而铸行时间 短促,尚未流通,就被废行了,因而传世甚少, 极难见到。祺祥钱分“祺祥通宝”和“祺祥重宝”,

12、仅 有宝泉局、宝源局、宝云局、宝苏局有铸。“祺祥 通宝”径约2.7厘米,重一钱二分,面文楷书,顺 读。“祺祥”重宝“径约3.5厘米,重七钱四分,为当 十钱,此钱做工较精整美观,因存世较少为收藏 者重视。 光绪元宝§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 亲王福晋)的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先后铸行过“治十三年,公 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的 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先后铸行过“光绪元宝”和“元绪重宝”,“光 绪通宝”,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 步减至八分,最后减至六分,该钱书法为楷书,

13、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 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 、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 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 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河”字的戊子钱。 § 光绪元宝”和“元绪重宝”,“光绪通宝”,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 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步减至八分,最后减至六分,该钱 书法为楷书,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 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 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

14、来 等字)。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 河”字的戊子钱。 光绪通宝(3.15cm)制钱走向顶点§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 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 币,不再为方孔圆钱形状了,此后相继在 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机 制铜元代替方孔圆钱,制钱由此崩溃,从 而结束了流行二千年的传统铸币。宣统通宝§ 光绪帝于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去世,此前 一天慈禧太后去世,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改元宣统,为 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 停铸制有“宣统通宝”红 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 宣统通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 王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行从秦始皇统 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两千年的 岁月,是我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的一个奇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