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398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陵县下村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近年来,我乡党委和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大局,注重环境保护,着力强化生态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乡树立 “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的理念,把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双赢 ” 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 “ 生态、 绿色、 健康” 上作文章,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一、全乡的基本概况下村乡

2、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东南部,东界江西省营盘圩乡,南接本省桂东县,西连本县水口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炎陵县城57 公里,是炎陵县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也是边贸交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全乡国土面积167 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海拔800 米。境内环境显著特点是山高、水清、雾绕、气候凉、景色美,年平均气温仅15.1 ,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 同时有闻名亚洲的千年候鸟迁徙通道,被誉为神秘的“千年鸟道” 。全乡辖 7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5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79 人。 2006 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 2343 万元,财政总收入18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 308 元,新增移民61 户 2

3、81 人,完成移民总人数占全乡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 万元,全乡实现村村通通水泥公路目标,全乡环境和形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长期以来,我乡党委、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自2005 年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乡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并且在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悉心帮助下,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我乡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修村级公路37.5 公

4、里,完成了全乡25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完成全乡土地规划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创建活动也推动了乡产业结构调整,完成退耕还林3600 亩,建设药材、 毛竹基地 5000 多亩,进一步优化了全乡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美化了村容乡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全乡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圩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80% ;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以上;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 平方米,主要道

5、路绿化普及率达96% ,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二、主要的做法回顾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一)、领导重视,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几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力组织创建。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党委书记挂帅、乡政府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指挥部,设立了创建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一把手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村、各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责

6、任。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在原有炎陵县下村乡建设总体规划(2004 年编制)的基础上,我乡多次邀请县建设局设计专家、江西农大规划设计院专家,在现场勘测、深入调查、充分讨论、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下村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下村乡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的编制体现在水、电、气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农村房屋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益设施通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优美乡镇的一流风貌。(二)、强化投入,全面启动环境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集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中全乡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

7、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使乡容村貌保持优美宜人。新修村级公路37.5 多公里,完成25 公里砂石公路进行水泥硬化,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集镇绿化覆盖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三是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公路建设、圩镇整治、电网改造、集中供水、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成立秀峰移民社区居委会,投资 30 余万元的自来水厂竣工投入使用,投资30 万元新建了乡卫生院,造价30 多万元的中心学校学生宿舍及学校围墙也已投入

8、使用,投资30 万实施敬老院整体搬迁工程。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完善集镇功能,提升了集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 与江西翔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实现退耕还林3600多亩,发展药材、 毛竹、 花椒、黑山羊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建设药材、毛竹基地5000 多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三年增收 1385 元。(三)、狠抓管理,认真抓好环境保护一是认真抓好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

9、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厂矿,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坚持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认真抓好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法、严格管理。三是认真抓好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乡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境建设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四)、常抓不懈,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创建以来,全乡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一是利用

10、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刊登环保国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全乡部分地段还设立了多处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了创建氛围。 二是举行环保培训。认真抓好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小水电、采石采砂等行业重点抓好“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业主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四是抓好“千年鸟道”宣传。在我乡境内有一条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被称为“千年鸟道”。每

11、年来自国内外鸟类爱好者以及中央、省、市、县鸟类专家和环志人员在下村捕捉鸟类进行环志活动,我乡以一年一度的鸟类环志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保护鸟类,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几年来环志的鸟类共93 种 2253 只,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鸟就有30 余种,而且历年均有增加,经下村迁徙的鸟类种群不断增多,数量不断增大,说明下村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人们的鸟类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初步总结开展创建全省环境优美乡以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标准,仍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 我们下足决

12、心, 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集镇、自然村面貌。二要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企业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 加强对“三废” 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浸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使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今后全乡将以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为不断提高全乡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优美乡而努力奋斗!炎陵县下村乡人民政府二 00 七年八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