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2397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真菌药物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真菌药物幻灯片(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6 章 抗真菌药Antifungal Agents真菌感染与抗菌药n浅部致病真菌以各种癣菌为常见,多 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和黏膜等 部位。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克 霉唑、特比萘芬等。n常见深部致病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 形隐球菌等,多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器 官。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 、 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 第一节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n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B n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n氟康唑 Fluconazole n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n酮康唑 Ketoconazole 两性霉素B的抗菌作用 抗菌谱n抗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真菌有效

2、。n对本药敏感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 菌、球孢子菌属、孢子丝菌属等。两性霉素B的抗菌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重要成分麦角固 醇(ergosterol)结合,进而干扰细胞 膜的通透性,使细胞膜的屏障作用障碍 ,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 和氨基酸等)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毒 物内渗,真菌生命力下降甚至死亡。两性霉素B作用特点与耐药性n本药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他药物更易进入 真菌细胞内,因此本药与其他一些抗真菌药( 如fluconazole和唑类抗真菌药)合用可出现 协同作用。n细菌细胞膜上无类固醇,故对细菌无效。n人体内的肾小管细胞和红细胞的膜上有类固 醇,故两

3、性霉素 B易引起肾损伤和红细胞膜损 伤。n真菌很少对本药产生耐药性,耐药机制不清两性霉素B的体内过程n口服和肌内注射难吸收,且局部刺激性大,临床 采用缓慢静脉滴注给药。n在血液,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n肝、脾药物浓度较高,肺、肾次之。n脑脊液内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故 真菌性脑膜炎时须鞘内注射。n主要在肝代谢,代谢物及约5的原形药从尿中排 出,消除缓慢,血浆1/2约为24h。本药不易被透 析所清除。 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n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 尿路感染n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本药是目 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n口服:肠道真菌感染n局部:指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 感染由于静

4、脉用药毒性较大,在临 床上也常用作导入疗法(induction therapy),即开始用本药治疗,然 后用其他抗真菌药如唑类继续治 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 较多较重。n 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初次注射:寒战、呕吐、体温升高、静脉炎;静脉注射:过快可致惊厥、心律失常;鞘内注射:惊厥、化学性蛛网膜炎。缓慢出现的不良反应1.肾脏损伤:氮质血症,可伴有肾小管酸中 毒、钾离子和镁离子排除增多。氮质血症的发生与肾脏灌注减少和肾小管损伤有关。肾小管损伤常发生在用药时间长,累计剂量超过4 g情况下。2. 贫血,可能与肾小管损伤,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及红细胞膜损伤有关。3. 肝功异常较少见。

5、n本药与具有肾组织损伤作用的药物(如 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物、卷曲霉素、多 黏菌素类、万古霉素等)合用可增强肾毒 性;n本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低钾血症发 生率增高;n本药所诱发的低钾血症可增强强心苷类 药物的毒性,加强神经肌肉阻断药的作用 ;n尿液碱化药可增加本药的排出,并可防 止或缓解肾小管酸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氟胞嘧啶 Flucytosine又称5-氟胞嘧啶,与化疗药物5- 氟尿嘧啶相似。氟胞嘧啶的抗菌作用抗菌谱n较amphotericin B窄。n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 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n对着色真菌、少数曲霉菌属有一定 抗菌活性;n对其他真菌的抗菌作用均较差。氟胞嘧啶的抗菌

6、作用抗菌机制n通过真菌细胞的胞嘧啶渗透酶(cytosine permease)被摄入真菌细胞内。n在胞嘧啶脱氨酶作用下去氨基转化为活 性产物5- 氟尿嘧啶。n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替代尿 嘧啶参与真菌的核酸代谢,从而干扰DNA 和RNA的合成。氟胞嘧啶的抗菌作用作用特点与耐药性n真菌(尤其单用时)易产生耐药性。n与两性霉素B和唑类抗真菌合用有协同 作用:可能与两性霉素B 损伤细胞膜使 本药更易进入真菌细胞内有关;本药和 唑类抗真菌药合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n对人体的细胞代谢影响较小:人体细胞 缺乏将本药代谢为5-氟尿嘧啶的酶。氟胞嘧啶的体内过程n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吸收率可达80。n蛋白结

7、合率低,跨膜穿透力强,体 内分 布广泛,易穿透血脑屏障。n约80%9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nt1/2为36 h,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无尿患者t1/2可达85 h。n本药可经血液透析排出体外。氟胞嘧啶的临床应用n主要用于念珠菌、隐球菌和其他敏 感真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 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的治疗。n其疗效不如两性霉素 B。n临床上不宜单用,常与两性霉素合 用。 氟胞嘧啶的不良反应及其注 意事项n皮疹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n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较少、贫血等n肝肾损伤:血清转氨酶升高(5)、肾脏损伤n致畸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n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减量应用n

8、氟胞嘧啶过量时应予以洗胃、催吐、补充液体加速 排泄,必要时采用血液透析 唑类抗真菌药 n唑类(azoles):n咪唑类(imidazoles):克霉唑clotrimazole、咪康唑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布康唑butoconazole硫康唑sulconazolen三唑类(triazoles) :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唑类抗真菌药的共同特点1.抗菌谱广,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均有效。 2.抗菌机制相同。 3.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4.在肝代谢,抑制人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其结 果有二

9、:干扰肾上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因而用药者可出现男子乳腺发育、妇女不孕、月经 异常等;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5.不良反应相同:轻微胃肠不适、肝功异常、影响其 他药物和(或)体内甾醇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唑类抗真菌药的不同点1.有些唑类全身用药毒性反应众多, 临床仅能用作局部用药。 2.与咪唑类比,三唑类在体内代谢较 慢;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 性较高;对人的毒性作用较小;疗 效较好。 3.各药的药理学特征有所不同,临床 用途和特征有所差异。唑类抗真菌药的抗菌机制为选择性抑制真菌甾醇-14-去甲基 酶(sterol- 14-demethylase, 一种 细胞色素P450酶),使细

10、胞膜麦角固醇 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甾醇-14-去甲基酶受抑,14-甲基 甾醇在真菌细胞内浓集而损伤真菌的一 些酶(如ATP酶、电子转运有关的酶)的 功能。酮康唑 Ketoconazole 体内过程n口服生物利用度与胃酸有关。酸性环境有 利于本药吸收。n吸收后分布广泛,8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 合,15与红细胞结合,约1呈游离型 ,脑脊液药物浓度低。n主要在肝内经微粒体酶代谢,大部分由胆 汁排泄。本药对人细胞色素P450影响较大 ,因此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 nt1/2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一般剂量约为6.5 9 h。酮康唑 Ketoconazole 作用与应用n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浅部

11、和深部真菌均有 抗菌作用。n临床用途:多种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指甲癣、 阴道白色念珠菌病、胃肠霉菌感染等全身感染:白色念珠菌、粪孢子菌、组织 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n其所有临床应用均可被伊曲康唑所取代。 酮康唑 Ketoconazole 不良反应n常见的有厌食、恶心、呕吐。n有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月经紊乱 、男性乳房增大、性欲减退和肝损 伤等。n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酮康唑 Ketoconazole 药物相互作用n降低胃液酸度的药物(如胃酸中和药、H2 受体阻断药、H泵抑制药)减少酮康唑 吸收。n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 导药可加速本药代谢。n酮康

12、唑对肝药酶(CYP3A4)具有抑制作 用,可抑制华法令、咪唑安定、三唑仑、 环孢霉素A、苯妥英钠等的代谢。 氟康唑 Fluconazole 体内过程n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好,吸收率可达80。n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仅为11,穿透力强, 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较高,可 达血药浓度的5090。n在肝代谢量极少,在唑类药物中,本药对肝 药酶的抑制作用最小,毒副作用较少较轻, 治疗指数最大。n9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体外,t1/2约 为2530 h,肾功不良者明显延长。氟康唑 Fluconazol 作用与应用n氟康唑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抗菌活 性强,比酮康唑强520倍。n临床主要用于1.全身性或

13、局部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2.预防易感人群(如接受化疗或放疗患者或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氟康唑 Fluconazole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n不良反应:轻度消化道反应、头晕 、头痛、肝功能异常。n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可显著增高 香豆素类抗凝药、利福平、氨茶碱 、环孢霉素 A、磺酰脲类药物 (chlorpropamide、glibenclamide及 tolbutamide)、苯妥英钠等药物的血 药浓度。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抗菌谱 n广谱抗真菌药。n在目前唑类药物中抗真菌作用最强。n可抗大部分浅部和深部真菌。对皮肤癣 菌(毛癣菌、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 酵母菌(新型隐球菌

14、、念珠菌、糠秕孢子 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 子菌、某些镰刀菌、分枝孢子菌、皮炎芽 生菌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体 内 过 程n脂溶性高,口服吸收较好。n原形药和其代谢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不 易进入脑脊液。n单次给药后t1/2为3040 h,多次给药时4日才能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推荐采用负荷剂量用药。n药物从血浆中迅速弥散到组织,在大多数组织中 本药浓度至少是血药浓度的23倍。n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 高10倍以上。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 床 应 用n浅部真菌感染:手足癣、体癣、股 癣、甲癣、花斑癣、

15、真菌性结膜炎 和口腔、阴道念珠菌感染。n深部真菌感染:系统性念珠菌病、 曲霉菌病、隐球菌脑膜炎、组织胞 质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 副球孢子菌病等。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药物相互作用对肝药酶的影响较小,对人 类固醇代谢几无影响,其他药物 相互作用与ketoconazole相类似 ,但较轻。 第二节 抗浅部真菌感染药 n灰黄霉素Griseofulvinn制霉菌素Nystatin n咪康唑Miconazole n克霉唑Clotrimazole n特比萘芬 Terbinafine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抗菌作用nGriseofulvin化学结构类似鸟嘌呤, 竞争性抑制鸟嘌呤

16、代谢,干扰敏感 菌DNA合成和有丝分裂。n本药对各种浅部皮肤癣菌(包括小 孢子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均 有抑制作用,为抑菌剂。n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体内过程n吸收:口服易吸收。油脂食物或微粒 剂型可促进其吸收。n分布:体内分布广泛,皮肤、脂肪、 毛发、指甲等组织的药物含量较高。 本药对病变组织的亲合力较大。n代谢与排泄:主要在肝代谢灭活,用 药后5日约50的药物(其中大部分为 代谢物)从尿中排出。nt1/2约为24 h。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临床应用n适应证:各种癣菌,对头癣疗效较好, 对指、趾甲角质癣的疗效较差。n疗程:治疗癣菌皮肤感染一般需用药数 周至数月,待癣病病变组织完全脱落后 ,新组织生出后才不易复发。n不易透过皮肤角质层,故外用无效。n目前其临床用途多被伊曲康唑或特比萘 芬所取代。 灰黄霉素Griseof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