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216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北省黄石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 分,共计60 分)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 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 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 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2、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

2、”,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3、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祖制B君主

3、制度C宗法制度 D性格怯懦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 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 强 化 君 主 专 制B 规 范 官 吏 从 政C 树 立 法 律 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5、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 A 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C 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D制定了

4、财产等级参政制6、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反映了罗马法()2 A是古代世界最早、最完备的法律体系B经历了公民法、万民法到自然法不断成熟的过程C在促进帝国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蕴涵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的永恒价值7、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8、发表于1848 年的某文献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

5、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该文献()A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作品 B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C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D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9、19 世纪 70 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特征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制定宪法性文献C实行三权分立 D选举和议会立法10、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

6、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 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 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 D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11、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 个, 1972 年达到了 18 个。 70 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12、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发言中指出:“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

7、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文中的“它” 是指()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十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 13、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 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交子的普遍应用 B商业型都市兴起C 理学禁锢社会思想 D宋词成为科举内容14、渭南文集 ?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 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 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

8、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15、中国社科院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 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 ) 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人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16、在英国,

9、自耕农即独立小农直到1750 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 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B.小农经济助推现代化发展C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D.各国小农经济本质上不同17、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 A. 都认为社会

10、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B. 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C 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D. 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18、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著名科学幻想小说,该书发表于1872 年,当时可以“环游地球”的交通工具包括()轮船火车汽车飞机。ABC D4 19、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结论A 鸦片战争后, 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都是官办企业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D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2

11、0、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 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 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 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 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21、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 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22

12、、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己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作者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 ) A. 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5 C. 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 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23、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

13、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24、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2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界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广大众多、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的信徒,信奉儒家

14、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看法C、儒家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致之处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了影响26、直至 19 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拜伦创作西风颂薄伽 丘写出十日谈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 B CD27、带有浓厚“民本”色彩的儒家思想经改造,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西方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哲学在穿越千年中世纪黑暗后,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导致“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双方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主张不同;6 双方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不同;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A B C D28、在新育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 ;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 A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2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