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学资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72070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糖尿病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糖尿病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糖尿病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糖尿病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教学资料(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教育资料艾维艾维科技科技WANGQIFreeStylehttp:/怎样看尿液化验单怎样看血液化验单糖尿病人饮食误区糖尿病营养治疗总原则您明白了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吗餐前血糖过高该怎么办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治疗促使瘾君子们戒烟最常见的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糖尿病教育的方法糖耐量低减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教育的目标糖尿病教育的对象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哪些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会遗传吗糖尿病人需要良好的脂代谢糖尿病的自我疗法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胰岛素如何保存医生诊断您患糖尿病的根据糖尿病人易生骨质疏松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吗糖尿病并非不可战胜糖尿病病人饮食禁忌糖尿病人的自我护理什

2、么人容易得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时您该怎么办倒班的人如何控制血糖为什么早上的血糖水平最高糖尿病为什么容易漏诊什么是糖尿病肾病降血糖、稳血压、调血脂、防血粘为什么城市糖尿病发病率高糖尿病人膳食安排原则糖尿病科普教育是当务之急对糖尿病患者的忠告糖尿病危险因素脂肪胰岛素泵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怎样当好糖尿病病人的家属天气变化和情绪紧张对糖尿病人的影响肥胖病人一定要减轻体重糖尿病病人手术注意什么为什么糖尿病人越来越多糖尿病病人家属要注意什么怎样看尿液化验单(1) 尿十一项(尿液自动分析仪)(1)正常值PRO(蛋白质)neg (25个时,LEU为阳性 反应,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

3、列腺炎等。(8)红细胞(ERY)或隐血(BLD):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用眼睛可以看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时,便只能用隐血反应 或借助仪器检测才能发现。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允许有极微量的红细胞(10个时,ERY或BLD则呈阳性反应。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 结石、肿瘤,肾结核等。另外,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血尿;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血尿。(9)比重(SG):以水的比重作为1.00,因为尿里含有体内代谢产物在内,所以尿的比重应该大于1.00。尿比重 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

4、还受尿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 。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的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10)尿胆原(UBG或URO):尿胆原是无色的,在体外容易被氧所氧化变为褐色的尿胆素,因此也把两者合称为尿胆素体。 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和肝细胞严重受损。由于尿中尿胆原的排出量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动很大,所以当尿胆原含量仅有少许变化时,很难说明有什么意义,只 有明显增高或缺如时,才有明确的临床意义。(11)维生素C(VTC):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0.6mmol/L(10mg/dl)时,会对上述10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出现假阳 性或假阴性反应。当检测结果反映VTC超过标准时,应考虑其对结

5、果的影响,可让病人暂停使 用维生素C制剂后再进行检测。 尿沉渣镜检(US-Mi)1红细胞正常值混匀一滴尿0偶见/HPF(每高倍视野)离心尿03/HPF(平均每高倍视野0.41.0个)自动分析仪混匀尿男性0121,女性0241。临床意义如果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在1个以上,离心尿大于或等于3个即为镜下血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等。另外,成年妇女的尿液,常因混入月经血而 有许多红细胞,应注意区别。2.白细胞正常值混匀一滴尿03/HPF离心尿05/HPF(平均每高倍视野0.62.1个)自动分析仪混匀尿男性012/1,女性026/1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

6、炎、肾结核、肾脓肿、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3上皮细胞正常值鳞状上皮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无。临床意义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利尿期、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时可见肾小 管上皮细胞。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时多见移行上皮细胞并伴有较多白细胞。4管型正常值除激烈运动后、发热、麻醉后及老人偶见透明管型外,正常尿中见不到管型。临床意义管型产生于肾实质,其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即尿液的酸化、尿液的浓缩、尿液的停滞。最简单 的管型为透明管型,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在透明管型的基质发生凝胶化时,如果同 时包上了来自于肾小管上皮的脱落、破坏产物或红、白细胞等,

7、便形成上皮管型、颗粒管型、血 细胞管型等。因此可以根据管型的种类和情况,推测肾小管的破坏过程和尿液停滞程度,从而测 知肾损伤的严重程度。(1)透明管型:是单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而成的。它是一种变性的蛋白质,像凝固的蛋清一 样透明,不含有其他成分。在尿蛋白多时,有利于透明管型的形成。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 期及恢复期、急性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及肾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2)红细胞管型:是尿蛋白与红细胞在肾小管内凝固在一起而形成的。常与镜下血尿同时存在,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肾出血、肾梗塞等。(3)白细胞管型:肾小管的尿蛋白与白细胞凝固在一起形成的,

8、管型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肾 脏有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4)上皮细胞管型:是由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团形成的管型,表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妊娠子 痫、重金属或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5)颗粒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颗粒,这些颗粒主要是肾上皮细胞的碎 解产物,含粗大颗粒的叫做粗颗粒管型,含细小颗粒的为细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偶见于正常尿 ,易见于运动后,脱水及发热时,如大量出现应考虑有肾实质损伤。粗颗粒管型常提示肾小管病 变严重,可见于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尿中。(6)蜡样管型:为一种微黄色蜡样形状,是由于尿蛋白在已经变形、增粗的远端肾小

9、管内凝固且 时间较久所形成的管型。可见于严重肾小管变性坏死,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病变时。(7)脂肪管型:管型内含有大量脂肪颗粒,该颗粒是细胞脂肪变性的裂解产物。多见于肾病变和 肾类脂性变,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8)宽大管型:也叫肾衰竭管型。这种管型的直径为普通管型的26倍,故名宽大管型。其组成基 质是各种各样的,最多见的类型是宽大的蜡样管型。尿内出现宽大型表明在扩张的肾小管和集合 管内发生过阻塞,见于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怎样看血液化验单(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人们通常叫红血球,化验单上常用英文缩写字母简写成RBC。红

10、细胞生于红骨髓,主 要以蛋白质和铁为原料,其次还需要微量的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此外,肾脏分 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骨髓红细胞生成的作用。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约需3.57天,一 般能生存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吞噬和分解。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 ,红细胞不断地新生、衰老、死亡,在血液中保持相对恒定的数目。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血红蛋白(其中包括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运输氧(O2)和二氧化碳(CO2)的 工具,把从肺部吸入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又把细胞内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 碳装载上,随血液循环运到肺呼出体外,往返于肺与各细胞之间,一刻不停

11、地工作着,红细胞 数量的变化影响到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使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正常值初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1)婴儿(5.27.0)1012/L(520万700万/1)儿童(4.25.2)1012/L(420万520万/1)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1)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50万/1)临床意义减少: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 障碍性贫血及感染、肾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 、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性中毒等所引起的贫血。增多

12、:严重的先天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鲁氏四联症、肺心病、肺气肿、肺动静脉 瘘等,由于慢性缺氧刺激骨髓增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多汗、多尿,以及晚期消化道肿瘤长期不能进食等所引起的 大量失水和血液浓缩。慢性一氧化碳中毒。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剧烈的体力活动者可出现生理性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测定(HGB或Hb)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的,人们通常称其为血色素。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甘氨 酸、琥珀酰辅酶A和铁。当铁缺乏时,血红素形成减少,引起血红蛋白降低,造成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必需原料,也是红细胞生长、成熟必不可少的条

13、 件。如果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可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此外,维生素B2、维生素B6均参 与血红蛋白的形成。当红细胞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以后,血红蛋白分解,其中铁质和蛋白质部 分重新被利用制造红细胞,其余部分则变成胆红素从肝脏排入毛细胆管,成为胆汁的组成部分 ,最后从粪和尿中排出。正常值初生儿170220克/L(17.022.0克/dl)婴儿160200克/L(16.020.0克/dl)儿童110160克/L(11.016.0克/dl)成年男性120165克/L(12.016.5克/dl)成年女性110150克/L(11.015.0克/d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测定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并判断其程度

14、: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在90克/L120克/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60克/L90克/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在30克/L60克/L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在30克/L以下 红细胞比积(HCT或PCV)正常值儿童0.350.43(35%43%)男性0.400.50(40%50%)女性0.350.45(35%45%)临床意义增高:初生儿可有生理性增高。病理性增高见于大面积烧伤、反复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导 致的血液浓缩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血液稀释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或动态红细胞沉降率(AESR)红细胞沉降率就是通常所说的血沉。当血浆中带正电荷的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加时,红细胞失

15、去负电荷,不互相排斥而易形成缗线状时,血沉就增快;反之血浆中带负电荷的白蛋白增加时或 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就变慢。正常值成年男性015mm/小时成年女性020mm/小时临床意义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的情况,血沉就加快,所以,血沉增快提示有病变存在。(1)生理性增快:血沉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快,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沉有时可达40mm/小时。 孕妇由于血浆容量增加,从第3个月起血沉就加快,分娩后三周才恢复正常。妇女在月经期血沉 也稍快。(2)病理性增快:显著增快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肉瘤、癌症、华氏巨球 蛋白血症、重度贫血、严重的急性细菌感染、胶原病、门脉性及胆汁性肚硬化、溃

16、疡性结肠炎、 严重的肾脏病等。血沉中等度加快见于急、慢性炎症,急性局部感染、慢性感染活动期,如风湿 热活动期、结核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以及大手术、 创伤、心肌梗塞引起的组织损伤及坏死或高胆固醇血症者。(3)减慢:见于红细胞数显著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IC晚 期。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血球,英文缩写为WBC。它是人体内的“卫兵“,执行着防御功能,对外 来的病原物有吞噬消灭的作用。正常值初生儿(1522)X 109/L(1500022000/l)婴儿(1020)X 109/L(1000020000/l)儿童(512)X 109/L(500012000/l)成人(3.510)X 109/L (350010000/l)临床意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