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1710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 法施工工法1、前 言n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大跨度软岩公路隧道的施 工方法也不断的发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中隔壁法。但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台阶法对围岩的扰动 较大,容易破坏围岩的整体结构,在初期支护之前围岩 基本丧失稳定,以至工后沉降量较大,部分超过了规范 及设计要求。而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采取双侧壁导坑法 ,解决了工后沉降较大的难题,克服了工后沉降过大而 造成的返工浪费;同时可多工作面平行交叉作业,提高 了施工进度。在隧道施工中,对于浅埋大跨度及地质条 件很差的隧道,双侧壁开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开挖法。2、工艺原理n以“新奥法”为指导,采用锚喷初期支护,各

2、 自封闭成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 减少工后沉降,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具体为:将大断面的隧道分为6个断面施 工,每个小断面单独掘进,最后形成一个 断面的隧道,且利用土层在开挖过程中短时 间的自稳能力,采用网状支护形式,使围 岩或土层表面形成密贴型薄壁支护结构, 且用侧壁支护承担中间部分围岩的重力。3、工法特点n双侧壁导坑法是在“新奥法”施工原理基础上,改良的一 种施工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3.1、浅埋软岩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以岩体力学 为基础,新奥法为指导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确保围 岩稳定。此法很好的解决了大断面隧道开挖的安全性问题 。n3.2、该法在开挖过程中减小了开挖跨

3、度, 且各自封闭成环,使拱顶沉降和收敛减至 最低,有效地控制了工后沉降。n3.3、采用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避免施工 相互干扰。n3.4、侧壁导坑先 行开挖,对于拱部 起疏导排水作用, 使围岩的特性得到 改善,有效地改善 作业环境。4、适用范围n4.1、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 砂卵层等地质,以很小的地表沉降修筑采 用新奥法指导施工的大跨度软弱围岩地下 通道及洞室隧道的技术方法。n4.2本工法适用于各种埋深,级围 岩的大跨度隧道、城市地铁、地下停车场 等各种洞室。n5.1、编制施工组织方 案,开工报告,技术交底 ,进度安排,确定质量和 安全双控指标。n5.2、提供材料计划, 组织设备进场

4、,确保施 工材料及设备需求。n5.3、根据实际地质情况 和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要 求,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循 环进尺。n5.4、地表布置监测桩点 ,并进行原始数据测量。n5.5、测量放样:通知测量 班放出设计开挖轮廓线、 控制点、方向点。6、施工工艺n6.1、开挖支护工艺流程:n施工准备测量放样 拆除侧壁支撑(见图 6-1-1)。n6.2、施工要点:n 开挖支护由4部分组成,分 别为:左侧导坑、右侧导坑 、拱部、仰拱。左右侧导 坑分上下两台阶开挖支护, 左右侧导坑交错开挖,错距 37m,左右侧导坑初期支 护封闭成环后进行拱部开 挖支护,其掌子面与侧导 坑距离58m,然后进行仰 拱开挖支护,形成整体

5、封闭 成环,待围岩稳定后拆除侧 壁支护,距离掌子面 610m(施工流程图见图 6-2-1)。6.2.1、两侧导坑开挖及支护n1、开挖n采用人工辅助挖掘机开挖,直接翻碴至下台阶,因 工作空间较小,采用侧卸式装载机运至洞外,用自 卸汽车运走。每开挖循环进尺为0.651.3m, 由测量人员控制方向和高程,并放样出开挖轮廓 线,施工时沿开挖轮廓线开挖,开挖面应尽可能 圆顺,以减小应力集中,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超 欠挖。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两侧 导坑上台阶应错开37m交替开挖。n2、初期支护n1)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以便尽早封闭围岩暴露面,喷射 混凝土厚46cm。n2)按设计要求架设钢拱架,架

6、设时应保证拱脚坐落在密实 的基础上,施作锁脚锚杆,拱架单元间连接应牢固,纵向 连接筋焊接牢固,使拱架之间形成整体。n3)铺设双层钢筋网片,采用8钢筋网片,网格 2020cm,制作成1.2m0.85m(挂拱架外缘)和 1.2m0.65m(挂拱架之间)两种规格的网片,按设计 及施工规范要求挂设,并与钢架及锚杆连接牢固。n4)系统锚杆按设计垂直岩面打入,其尾部与工字钢钢架焊 接牢固。n5)采用SPJ-型湿喷机喷射混凝土,第一次喷射厚度 46cm,架立好钢拱架后,从钢拱架腹部打入下一循环 的超前小导管(锚杆),复喷至设计厚度。拱架背后必须 喷实,不得有空洞。6.2.2、 拱部开挖及支护n待两侧导坑封闭

7、成环 一定时间后,并落后 侧导坑掌子面58m ,开挖中间土体,初 期支护施工方法与侧 导坑相同,并且拱架 与两侧导坑上部连接 。6.2.3、 仰拱开挖及支护n检查侧壁支撑,分析各部开挖支护后的变形收敛 情况,处于基本稳定后,开挖中间下部土体,仰 拱开挖落后拱部610m,仰拱拱架与两侧导坑 下部连接,使整个洞身初期支护成环。6.2.4 侧壁支护拆除n根据量测资料,确定拱顶沉降稳定后,拆除 侧壁支撑,拆除过程中两侧壁应错开,防止 因应力突变引起初期支护变形。7、劳动力组织及进度n7.1、劳动力组织n由于双侧壁是由一个 工作面作业(先行导 坑开挖)到多个工作 面平行交叉作业,劳 动力也由单循环布置

8、向多循环布置,整个 开挖可由单工作面作 业人员完成。n双侧壁导坑开挖劳动 力布置工序人 数工序人 数 1、技术术主管 17、喷锚 班 (含锚杆注浆 )112、测测量员员 48、拱架、网 片加工63、领工员39、出渣 (含司机)64、安全员210、电焊 工35、开挖班 (含爆破施工)1211、修理工36、立架班 (含锚杆安装 )1212、杂工5开挖劳动 力数量合计: 68人n7.2、施工进度n由于该法工序较多,施工时应优化施工组 织,各工种密切配合,搞好工序衔接。平 均成洞每循环约需15小时,平均循环进尺 0.65米,则每月进度约32.5米。8、机械设备配置n双侧壁导坑开挖主要机械设备序号类别机

9、具 名称规格 及型 号单 位数 量序号类 别机具 名称规格及 型号单 位数量1开挖气腿 式凿 岩机YT- 28台86支 护电焊 机DX 1.500台32挖掘 机PC 200台17注浆 机台13自制 钢架台18锚喷 机SPJ- 型台24装碴侧卸 式装 载机2LC 50B台29自制 钢架台15运输自卸 汽车斯太 尔台210电动 空压 机4L-20/8台29、工程质量要求n双侧壁导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隧道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施工具体要求如下:n9.1、严格控制侧壁导坑线路精度,确保导坑与主洞 的结构关系;n9.2、施工中严禁欠挖,严格控制超挖,当超挖过大 时,必须喷填密实,严禁有空洞;n9.3、

10、超前小导管钻孔严格控制间距和外插角,注 浆应饱满,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1m;n9.4、钢支撑应严格测量检查,准确定位,连接良 好,拱脚不悬空;n9.5、锚杆应确保质量和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注浆饱满,抗拔力达到设计要求。10、工程安全要求n双侧壁导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隧道施工安全 技术规则,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n10.1、设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地质描述和超前 地质预报,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调整支护参数 ,确保施工安全;n10.2、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封闭开挖面,缩短围岩 暴露时间;n10.3、侧壁开挖后,中央部份实际处于悬空状态 ,这部份围岩经开挖已扰动过二次,中部开挖方 法不当,易导致临时

11、壁墙破坏。为此应弱爆破、 强支护、勤量测;n10.4、由于分多次开挖,应加强断面测量 工作,防止超欠挖,并配合出碴进行断面 检查,清除欠挖,处理危石;n10.5、隧底两隅与侧墙联结处应平顺开挖 ,避免引起应力集中;n10.6、临时壁墙的拆除,必须等围岩基本 稳定后进行,并派专人负责,两边应错开拆 除,防止应力突变引发安全事故,确保人员 和设备安全。11、工程实例n二广高速公路文坑隧道出口11.1 工程特点n二广高速公路文坑隧道左右线全长1787m,出口 段V围岩合计:75m。三车道大跨径隧道,出口段 浅埋,全-强风化花岗岩,结构松散,地下水含量较 大,开挖易形成流沙地质。具有以下特点:n1、地

12、质条件差。隧道出口段穿过地层为全-强风 化花岗岩,稳定性差,属V级围岩。n2、开挖断面大。开挖高度为11.4m,开挖宽度 为16.5m,开挖面积达150.6m2。n3、浅埋。隧道衬砌外覆土厚1.516m,属浅埋 。11.2 浅埋、三线隧道支护参数。n主洞22a工字钢钢架:间距65cm。n侧壁16工字钢钢架:间距65cm。n钢筋网:主洞双层8,间距20cm20cm; 侧壁 单层6.5, 间距20cm20cm。n喷混凝土:主洞C20混凝土,厚28cm;侧壁C20 混凝土,厚12cm。n系统锚杆:主洞D25中空注浆锚杆,L=4.0m, 间距100cm65cm,呈梅花形布置。侧壁22 药卷锚杆, L=

13、2.0m,间距100cm100cm。11.3 初期支护沉降量及收敛情况n采用“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法”施 工后,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安全稳定,并及 时监测原地面和拱顶沉降。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 院监测组和施工单位监测组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 过程监控量测。n原地面沉降结果显示, 最大沉降量为8 cm, 发生 在隧道中线位置,而因侧导坑施工引起的沉降量较 小;拱顶沉降监测结果与原地面监测结果相符, 以上数据表明:大跨度软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 工工法有效的控制了沉降。n11.4 结束语:n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利安全的完成 级开挖,充分说明双侧壁导坑在地质较 差的大跨度浅埋隧道施工中是比较理想的 开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