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594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交流 维新变法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组长:组员:是什么?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 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 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 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 革运动。图片社会背景1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 民族意识。 2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3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公车上书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 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 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 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 动,4月, 康有为、梁

2、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 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 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 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 门前要求代奏。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近代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 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康有为生活在清王朝统 治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为一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知识分 子,为了救亡图存,发起和领导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他在七次上书和几十道奏折以及当时的著

3、作中全面系统 地提出了他的变法维新的思想。 梁启超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 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 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 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 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 饮冰室合集。宣传维新主张1.7次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 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 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 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 观念,康有为等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 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 家的传统理论。3.介绍外国变法教训。4.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4、。维新派与保守派的论战保守派维维新派要不要变法反对,认为“祖宗之 法不可变支持,认为只有变 法,才能挽救中国 的危亡局面要不要兴民权、设 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反对支持认为这 是“治国 之大经”要不要废八股、改 科举和兴西学反对,把西方近代 科技斥为“奇技淫巧 ”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内容1.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裁剪冗员、准许 旗人自谋生计,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2.经济上:以工商立国、修筑铁路,开采矿藏,设 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开设农会;组织 商会;改革财政。 3.军事上:采用西洋兵制、裁汰绿营,设新式陆 军。 4.文化教育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 ;设译书局派留学生;

5、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结局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 ,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 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 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 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 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 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 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 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谭嗣同拒绝出走,表示:“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

6、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他数十人被捕,谭嗣同、杨锐、林旭、 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 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唯一在地方彻底实施变法的地方巡抚湖 南巡抚陈宝箴被革职,且永不叙用。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 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 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 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 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结局:失败了原因:1.不敢否认封建主义。缺乏反帝反封建

7、的勇 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2.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 想。3. 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 到人民群众的支持4.顽固派非常强大,慈禧等顽固派的阻挠。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明治维新比较1)社会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 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 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 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

8、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3)政策措施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 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 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 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 义时期,日本则已经联合世界强国,并且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在后期 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虽说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但客观上仍为日本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 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自上而 下的改良道路行不通。必须用革命手段推 当时的社会制度。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下的急救产物,它 过早的登上了历史的前台,失败也是历史 的必然意义1.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觉醒。 2.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 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3.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