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1267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特色理论课件7(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 意义,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 放与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 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 外开放也是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从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正确分 析和看待改革开放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投身 于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教学目的及要求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4、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

2、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一)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国内情况国际环境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是主 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 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十几年 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 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 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 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 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 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 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 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 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 改革行吗?”(二)改革开放的性质1、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 取代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经济制度 和上层建筑。革命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是 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 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1)改革的社会性质同革命一样,具有解放 生产力的同等意义。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 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 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 解放生产力。过去

4、,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 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0页(2)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性、广泛性具有革命的意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 尽管是有风险的事。邓小平 1985、3、28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 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科学区分和阐明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之间的关系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的区别:1、社会基本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 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它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

5、2、具体体制: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 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 它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 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把改革体制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对对体制作任何改革。一种是把体制的 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变革,使改革变 成“改向”邓小平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 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有很多优越的 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257页但是,“我们现在的体制就很不适应四个 现代化的需要。”“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 他主张,通过改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0、176、322页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 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没有具体分析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v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矛盾 依然存在;但对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未 作系统阐述。v斯大林早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精神与道义上的一致;晚年认识到仍存在 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

7、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推动着社 会主义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即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是非对 抗性的。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的思想。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解决。第四,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 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即两类性质不 同的矛盾。毛泽东指出: “ 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 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 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 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 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

8、 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 盾的情况。”(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指出这些基本矛盾 ,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 ,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 体的研究。”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 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 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 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 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的途径是改革。第二节 坚定不依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987年

9、6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 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37页2. 从改革所涉及的内容看,改革是全面系统的 1、从改革的进程看,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 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得失成败 的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改革的 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 姓“资的争论中摆

10、脱出来?”2、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 还是姓“资”,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思 考:为什么说,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政 策措施上不能陷入姓“社”姓“资” 的抽象争论?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改革是动力 2、发展是目的 3、稳定是前提(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二)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的经验和主要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

11、和政策是对毛泽东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的开放理论(1)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接受世界人民的援助。 (3)提出要建立外交上的独立人格。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提出“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 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邓 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 一词。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确定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思 考: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 基本国策?二战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国际化新特点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金融国际化交通、信息国际化(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

12、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1、对外开放是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 科学结论,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决策。 邓小平指出:“总结历 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 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 “长期闭关自守,把中 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 无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主动开放(明中叶以前,公元315世纪以前)主动封闭(明中叶1840年) 被动开放(1840年1949年) 被动封闭(1949年1971年) 主动开放(1971年以后) 2、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的需要(

13、三)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自守,自力更生 也不等于盲目排外。要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 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 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 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 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 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 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 素质提高。”江泽民 全方位开放: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

14、范围、空间和 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领域。宽领域:在开放范围上,除经济上开放 外,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文化上都 要开放;在开放空间上,由生产领域扩 展到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信息产业 等许多领域,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在开 放形式上,全面地利用国际 通行的 各种贸易形式和投资形式。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1、1979年在广东、 福建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设置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阶段(19791983)逐步扩大阶段 (19841991)全面铺开阶段(1992年以后)9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 入一个新

15、阶段。1978年( 亿美元)2004年( 亿美元)2007年( 亿美元) 外贸进出 口总额206.4 11548 21737世界贸易 位次第29位 第3位 第3位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 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 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同志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

16、经济合作发展战略表述主轴: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两翼:西线陆上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 东线海上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区) 泛北部湾经济区 7国(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广西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国东盟“一轴两翼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M”型战略)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 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4、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思 考 题参阅书目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