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71211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管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營利組織管理 09/23/2008l授課教師:張恆豪l辦公室: 學海堂 309lOffice Hour: lTu. 14:00-17: 30, Wed. 14:00-17: 30lOr by appointmentlEmail: henghaocmail.nhu.edu.tw, lTel:05-2721001 EXT 5309l主要參考書目:l蕭新煌 主編 ,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 運作,台北:巨流 (必須購買)l建議參考書目:lWeisbord Burton A. (江明修 審訂) 2003,非 營利產業The Profit or Not to Profit: the Transfo

2、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台 北:智勝 (建議閱讀,影印部分章節)評分方式l課堂表現(出缺席、討論) 20%l期中考、期末考 80% 非營利組織是什麼碗糕?lNonprofit Organizationsl沒有一個跨文化、跨時代的共識l相近的概念、組織l公民社會、非政府組織、第三部門、民間社會 、人民團體管理 vs 運作?l既然是非營利-不以營利為目的,為什 麼要管理?定義lWolf 1990l非營利組織的五項特質l服務大眾的宗旨l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結構l有一個不致令任何個人利己營私的管理制度l本身具有合法免稅地位l具有可提供捐助人減(免)稅的合法地位l

3、也就是說:l公益性格l經由大眾贊助和使用個公器(public entity)l未經任何一種形式合法立案組成的團體,因不具本身 免稅、和提供捐助人可申報抵免所得稅收據的地位, 便不被視為非營利組織l爭議l不以公眾利益為目的的組織(公會、商會、聯誼會、 同鄉會)l政府(以公益為目的,但是不是NPO)l非政府組織(NGO)第三部門的形成l獨立於政府(公部門)、商業市場(私部 門、商業部門)之為獨立成為一個部門( 非營利部門、第三部門)。lL. S. Salamon 的 The John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對 NPO 的定義: 1

4、.正式化(Formal) 2.私人的(Private) 3.非利潤非配的(Nonprofit Distributing) 4.自主管理的(Self-governor) 5.志願服務(Voluntary) 歷史學觀點lRosenbaum 1991l美國的NPO發展 1.民眾互助模式:自清教徒到20世紀初 國家發展初期,鄰里互助 2.慈善贊助模式:自20世紀初,到1930年代 富有企業家照顧員工、回饋社會(摩根、卡內 基、 洛克斐勒基金會等)3.人民權力模式:自1940年代到1960年代 經濟蕭條、社會重建、人民因權利意識覺醒 而對政府有所求,政府為顧及社會整體利 益,協助地方組織和機構成立,推

5、動社會重建工作 。EX各種社區組織、婦 運組織、民權組織等)。 4.競爭與市場模式:自1960年代迄今 類型眾多、政府對民間的補助便少、商業部門 開始加入服務供給的競爭、NPO面對競爭市 ,開始以營利行為作為增添資源的手段場l香港的NPO的發展l華人慈善濟貧的傳統l國際援助l人民權利模式開始引進、NPO部門正式的擴張l臺灣?政治經濟學觀點1.市場失靈論market failure 完全競爭市場: 所有企業追求最大利益、無任何參與的資格限 制之領域、消費者有完整的資訊、對產品及 價格的選擇有明顯的偏好、所有的財貨及服務 本質上都是私有的、產品技術是顯明易知的、 消費者偏好及產品都有固定的運作模式

6、 契約失效時 商業部門的市場機制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 求或偏好,非營利組織就會產生因為NPO有 (不分配盈餘的 特性)、不會降低品質求取 利益、相對政府機關有效率2.政府失靈論government failure Weisbrod (1988)政府提供的公共財,旨在 滿足大部分選民的需要,在民主講求多數 同意的原則下,有一部分的民眾需求不能 被滿足,所以有NPO。彌補政府公共財的 不足。Weimer及Vining (1989)現代政府的缺失,使得政府無法 有效的提供服務 1. 代議政治: 多數決、無法完全符合人民的需求 2. 壓力團體: 政治利益考量、忽略弱勢團體需求 3. 官僚體系: 官僚

7、體系提供的服務難以評估成效,缺乏競 爭,缺乏效率、僵化。 4. 政府分權的影響: 資源、能力分散、權責間有灰色地帶3.第三者政府論the third party government Salamon (1987) NPO不是市場失靈或是政府失靈的產物,而是自 古及存在的一種優勢的機制 第三者政府的缺失 1. 公益的不足(無法提供各種需求) 2. 公益的特殊主義:偏向特殊對象、差別待遇 (慈濟、羅倫佐的油/張氏三兄弟) 3. 捐助者對公益的干涉 4. 公益的業餘性社會學的觀點:l社區主義的觀點 Milofsky(1979)認為在社區形成過程中, 公民參與和志願主義是兩大重要基石,而 非營利組織的

8、形成也是沿著同樣路線進行 。 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基本性質在於個人問題 的公共化與組織化,而增加個人的能力, 減少個人對社會、政府的敵意,以帶動社 會變遷。 NPO的社會功能l非營利組織的範圍與類別 (一)美國Independent Sector的分類 1.醫療、保健類 2.教育、研究類 3.社會服務類 4.會員組織或基金會類 5.文化、娛樂及休閒類 6.其他 Hansmann的分類:用組織財物取得 方式與組織控制兩變項 會員控制董事控制捐助(1) 如:聯合勸募協 會 服務性社團(2) 如:民間博物館 公益基金會 收費(3) 如:聯誼社 會員俱樂部4) 如:社區醫院 安養院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與功

9、能l(一) Kramer(1987)的分析,歸納NPO 有四種角色 1.開拓與創新的角色功能 2.改革與倡導的角色功能 3.價值維護的角色功能 4.服務提供的角色功能l(二)蕭新煌(1991)曾將民間組織的社 會角色分成: 1.積極的:提醒、諮詢、監督角色 2.消極的:制衡、挑戰、批判角色l根據以上討論,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重新分類如 下: 1.目的角色: 包括 濟世功業(EX: 公眾教育(EX: 服務提供(EX: 開拓與創新(EX: 改革與倡導(EX: 價值維護(EX: 整合與激力 (empowerment)(EX:2. 手段角色: 包括積極手段: 消極角色、服務提供 3.功能發揮的角色: 帶

10、動社會變遷 擴大社會參與 服務的供給非營利部門的社會影響力l非營利部門對社會的功能與影響lHall 1987l執行國家委派任務l提供國家與營利組織都不願提供的社會需求公共服 務l影響國家、營利組織或其他非營利組織的政策方向NPO組織發展的階段l非營利組織的生命週期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1.開創期 origin phasel一群人的熱情、一個理想性的號召、一個公共議題 階段特色: 理想性高、高度熱情、缺乏正式組 織規章、依賴領導人、權責不清容 易耗 損人力、創新性強 工作任務: 規劃、創造 時間:兩年、5-7年 or 無法延續2.過渡期 transition phase 特色: 會務主持人重心

11、向外、工作人員和主管有落差 新舊員工的衝突 組織成長、擴張出現磨合的問題 新進員工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低 任務: 主導人和工作人員必須在延續性和變遷間找 出可行之道 更換主管/建立組織規章3.正式期 formalization phase 階段特色 制度化的組織結構 工作人員專業性高 運用正式溝通管道 成員頭銜、位階確定 組織分工、個別單位認同度高於組織認同度 工作任務 維持財務穩定 建立各種運作性、管理性和政策性的制度 建檔、發展史料 修正並系統化服務輸送業務、建立評估與標準化制度 各部門間的協調整合 建立組織內部資訊網路與報告系統 發展公信力系統、尋求專業認證(EX:勵馨)4.僵化期 sta

12、gnation phase 科層化(官僚化) 墨守成規、僵化 or 更新期 renewal phase 特色 人員更新 公共關係活躍 專業人員投入 組織更新 工作任務 員工發展與職訓 分層授權 組織更新 團對重整l政府、企業與NPO間的互動、交流內涵以 及三者之角色、功能與社會目標達成 見圖表資料NPO組織發展面臨的挑戰lWolf(1990)把這些挑戰歸納成四項重點 任務 1.訂定明確的公益使命 2.持續進行組織價值的風險分析 3.確認支持會眾並鼓勵參與 4.具有改絃更張的重整勇氣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與責信度l(一)責信度對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重要性 1.制度化的責信度有助員工將工作與使命、 滿足社

13、會期待連結,提升員工容忍力 2.對責信度的要求,有助形成一個促使各單 位、成員彼此信任又負責的組織文化 3.對組織責信度的要求,可幫助負責人確實 瞭解並領導組織運作,也可以確保董 (理)事會的責信度l二)建立非營利部門的公信力 1.訂定並執行部門自律規範 2.提昇社會大眾對NPO的認識 3.促進與政府、企業部門間良好的互 非營利組織責信度的倫理守則l美國Independent Sector提出的倫理守則: 1.無私的社會承諾 2.恪遵法令規章 3.道德承諾 4.公益使命優先 5.尊重個人的價值和尊嚴 6.包容社會的多元性並維護社會公平 7.開誠布公的作法 8.慎用社會資源l非營利組織具有服務社會大眾的公益使命 ,同時又依賴社會大眾的捐輸維持組織 運作,並享有社會公器Public Goods的免稅地位,因此公信力可以說 是非 營利組織最重要的資產;如同榮譽是一個 人的第二生命,公信力亦是非營利組織 的維生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