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1207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有 机机 化化 学学福福 建建 师师 大大 福福 清清 分分 校校 生生 物物 与与 化化 学学 工工 程程 系系陈陈 玉玉E-mail:cy_参考书目:教材: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3.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袁履冰有机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高占先有机化学(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7。第一章 绪 论【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涵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理解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

2、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掌握以元素的百分含量确定有机物实验式与分子式的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熟悉常见的官能团。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人类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实践的 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从生物体中分离 出来的化合物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和人工 合成的具有从生物体中分离 出的化合物性质的化合物以矿物为主 要的无机化 学研究阶段人工合成从生 物体中分离出 的化合物阶段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有机化合物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碳氢化合物 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合物的 元素分析法创 立与发展阶段葛美林、

3、凯库勒拉瓦锡、李比希发现有机化合 物都含有碳碳化合物肖莱马有机化合物除含 碳外,大多数含 氢,部分含氧氮 硫磷卤素CO、CO2、碳酸盐、金属氰化物及氰酸盐 等具有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性质的除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的研 究、结构的测定、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有机化学的发展过程1.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加工阶段。2.人工合成有机物阶段。分离提纯技术的进步,先后分离出酒石酸(1769) 、乳酸(1780)、奎宁(1820)等等。“生命力”论者认为有机物是由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制造出 来的,在实验室里不可能用人工方法制造出有机物。1828年 德国

4、化学家 FW hler (魏勒) 由无机物氰酸氨合成出有机物尿素。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1854年贝特洛合成了油脂类 物质。尔后,布特列洛夫合成了糖类化合物;.3.有机理论体系建立阶段。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提出有机碳原子四价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有机化学结构的观点。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 1885年,拜尔提出了张力学说。 二十世纪初,建立了价键理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出现了诱导效应、共 轭效应及共振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物理方法应用到有机分子结构测定 。 近年来,有机化学界得用计算机

5、进行有机合成的设计工作。12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特征1、分子组成复杂2、容易燃烧3、熔、沸点低4、难溶于水5、反应速度比较慢6、反应复杂、副反应多现在已知的有机化合物有七百万种以上。 在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氧化数绝大多数都未 达到+4,所以易燃烧产生+4的CO2。有机物是共价键化合物,分子间以范力结 合,作用力小,易破坏。有机分子极性较弱或没有极性。有机反应不是离子反应,要靠分子间有 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有机分子比无机 离子大得多,运动缓慢。不同部位的碰撞产生不同的产物。有机物的典型特性是相对无机物而言,并不是绝对标志。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示方法路易斯点电子式路易

6、斯价键式HHH:H: : :CCHCCHHH HCCH: : : : :HCCH电子式与价键式 的转化一条短线表示一对电子,注意将孤电子对 用点式表示出来。CHHHOHCHHHOH: : 此外,还用缩简式、键线式来表示分子结构。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4 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机物中碳原子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结合。一、共价键的形成1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成键条件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 两个原子如果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相反就能配对,也就 是原子轨道可重叠形成共价键。成键的电子只处于以此化学键 相连的原子的区域内。共价键的饱和性 一般情况下,原子的价键

7、数目等于它的未成键的电子数, 当原子的未成键的一个电子与某原子的一个电子配对之后,就 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共价键的方向性原子轨道重叠时遵守最大重叠原理,为使原子轨道重叠最 大,只有在原子轨道的一定方向,即在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 才能得到最大的重叠,而形成稳定的分子。2. 分子轨道理论: 1、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而成; 2、组合前后的轨道数守恒:即有几个原子轨道就 可以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分子轨道即分子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波 函数来描述。其基本要点是: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时,必须符合三个原则: a) 对称性匹配原则b) 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要最大c) 能量相近原则 价键理论:是以

8、“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 价键两原子之间”的定域观点为出发点的。分子轨道理论:是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是分布在 整个分子之中”的离域观点为出发点的。二、共价键的属性: 1.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 和排斥力,使原子核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此 距离称为键长。键长的单位为nm。一定的共价键的键长是一定的。同一类型的共价键的键长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 稍有差别。2.键角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成键时,两个共价键之 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的大小是随着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结构。3.键能将两个成键原子拆开成原子状态时所需要吸收 的能量称为键能。4.键的

9、极性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成键原子的电 负性不同,使电子云靠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一 端,这样的键具有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大小是用键的偶极矩来量度的。 偶极矩等于电荷q与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d的乘积。=qd ,单位是C m。偶极矩双原子分子:键能即是键的离解能。 多原子分子:键能则泛指分子中几个同类型键的离解能的平值。对于双原子分子,分子的偶极矩就是键的偶极矩。对于叁个原子以上的分子,分子的偶极矩是键的偶极矩 的向量和。偶极矩是向量,带有方向性,一般以“ ”来表示,箭头表示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的方向。 三、诱导效应: 1、定义 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成键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的不同而使成键电子云向电

10、负性较大的原子团方向偏移的效应。 2、产生的原因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3、传递 逐渐减弱,传递不超过五个原子4、表示方法 诱导效应一般用 I 表示,饱和 C-H 键的诱 导效应规定为零。 例: 一般来说,原子吸电子能力越强,-I效应就越大。例: -F-Cl-Br-I , -F-OR-NR2 , -O+R2-N+R3当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与碳原子成键后,电子云偏离碳原 子,称为-I 效应。+I诱导效应与-I诱导效应相反。具有+I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与碳原子成键后,可使电子云偏向该碳原子。正诱导效应用+I表示。例:具有+I效应的原子团主要是烷基,并只有在与不饱和碳相连时才呈+I效应:(CH3)3C-

11、(CH3)2CH- CH3CH2- CH3-上面为静态分子中所表现出来的诱导效应,称静态诱导效 应,它仅与键本身的极性有关。另外,在化学反应中,由于 分子受到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另一分子的影响,其它进 攻试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等等。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分 子会发生诱导极化,这种在外界电场影响下在化学反应时才 表现出来的诱导效应称为动态诱导效应。动态诱导效应往往是有机反应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四、分子间作用力: 1、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是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即 一个极性分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的一端与另一分子带有部分负 电荷的一端之间的吸引作用。 2、范德华力在非极性分子中,

12、瞬间偶极和诱导偶极之间相反电荷的 区域彼此吸引,使两分子之间产生吸引作用,称为范德华力 。3、氢键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且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相连时, 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氢原子变成正离子状态, 此时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相遇,则发生静电吸引作 用,使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间形成桥梁,这样的 键为氢键。 作用力:氢键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1-5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一、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这种方式 为均裂。均裂生成的带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自由基, 或称为游离基。 XC.XC.XC.+XC.+XC.X.+C.CC共价键的断裂后生成

13、正、负离子的方式称为异裂。自由基正、负 离子二、有机反应的类型中间体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光和热, 引发剂酸或碱, 极性溶剂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亲电试剂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接受电子或共用电子的试剂。 如:H+,金属离子等。亲核试剂是指能供给电子,进攻反应物中带部分正电核基团的试剂。如:OH-,负性基团,具有孤电子对的基团等。试剂可分为自由基试剂和离子试剂。 离子试剂又分为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还有一类反应,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 键的生成同时进行,无活性中间体生成,这 类反应称为协同反应。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架分类开链化合物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2、按官能团分类双

14、键(=) 三键()羟基(-OH) 羧基(-COOH)卤素(-X) 羰基(-C=O)硝基(-NO2) 氰基(-CN) 氨基(-NH2)1-7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1活性初测,分离提纯。2纯度检定:熔、沸点测定,薄层层析、气相色谱(GC)、高压液相色谱(HPLC)鉴定。3元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经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5结构式的确定(四谱的运用)。6.该化合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例:某有机物,元素分析结果为: C:60.00 %;H:13.40 % (O:26.60 %)百分含量 摩尔比 最小整数比(原子数目比)C 60.00 60.00/12.01 = 5.00 5.00/1.66 = 3H 13.40 13.40/1.008 = 13.29 13.29/1.66 = 8O 26.60 26.60/16.00 = 1.66 1.66/1.66 = 1该化合物的实验式: C3H8O分子式: (C3H8O)n = 分子量(可用质谱法、沸点升高法、熔点降低法、渗透压法等测定)当分子量为60时,分子式为C3H8O。当分子量为120时,分子式为C6H16O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