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70821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 史过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 了解和掌握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 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我国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节 建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选择什么样 的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 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 开,逐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 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 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

3、把计 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 重要特征。从外部环境看,50年代向苏联学习,受 苏联计划经济经济模式的影响。1.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 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 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 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 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 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 源进行重点建设。 2.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 人

4、、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 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 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 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 济活动。3.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A、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C、实现了较为公平的分配,使广大劳动人民迅速摆脱了贫困状态。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 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 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 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 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

5、 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 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 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新速度缓慢, 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 化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有 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1958年郑州会议,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 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与 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 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 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 、生产单位

6、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 兼顾三个方面。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 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 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 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实现 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 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 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 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 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 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体制的不足。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7、制?思 考第二,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 是能够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 求的人类文明成果。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传统计划经济体 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实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第五,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任务要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为动力。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十一届六中全会为开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基本原则。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统的局面。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

8、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 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3.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4.1992年,邓小平提出“ 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 校讲话中,主张使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

9、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 本框架。至此,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就形成。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 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 在市场经济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极大地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怎样结合这一历史性 难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向了 全面的攻坚阶段。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强政府对经济 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 务。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

10、深化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 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都是经济手段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 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第二,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 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 也有不足和缺陷。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 作用的经济。 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具有两种基本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宏

11、观调控间接化 经济管理法制化 保障制度社会化 市场发展开放化 市场竞争公平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优越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 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江泽民也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 ,这并非是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 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 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 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 的各种

12、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 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 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 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 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 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 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 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在企业劳动者的地位上,在社会主 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作为企业的主人 ,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是企业 的劳动者,他们必然要行使管理企业,当 家作主的权利。(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现代企

13、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一)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 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 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 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 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 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 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 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 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 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 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它 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二)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

15、要 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 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一)公有制的含义 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 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

16、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 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 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 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 产中质的提高1.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 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 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 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 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 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在控制 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军工、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