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ppt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70200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兴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儒学的兴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儒学的兴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儒学的兴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儒学的兴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学的兴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的兴起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实验) 要求要求: :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史实。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政策和 文化体制的影响。儒学的兴起被漠视沉重 打击春秋战国秦汉成为 正统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 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 ,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 ”(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

2、政。秦始皇采 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 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 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 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者)、儒生攻 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 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举措?的举措? (1 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 刚建立的政权。刚建立的政权。(2 2

3、)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文化成为政治权力 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1 1)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 ,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的变化? ?(2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 3)儒学为)儒学为 什么受到如此打击?什么受到如此打击?(1 1)战

4、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 气沉沉。气沉沉。(2 2)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 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3 3)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汉武帝是以“雄 才大略”而著称 的帝王。你能 总结出汉武帝 有哪些突出的 历史成就?这 些成就与罢黜 百家、提升儒 学地位的政策 有没有关系?在滔滔的长河中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你是一朵浪花

5、 在绵绵的山脉里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倾诉汉武帝面临问题汉武帝面临问题解决措施解决措施政治方政治方 面面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 经济方经济方 面面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民族关民族关 系方面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对外关对外关 系方面系方面盐铁官营;铸盐铁官营;铸“五铢钱五铢钱”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设

6、立中朝抗击匈奴、建立三郡抗击匈奴、建立三郡张骞出西域,通丝绸之路政治、经济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前前 104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 ,进,进“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建议,建议“ 诸不在六艺(礼、乐、射、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御、书、数)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为武帝所采纳,形成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

7、百家,独尊儒术” , 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 者所沿袭。者所沿袭。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 ,材料二:材料二: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材料三:材料三: “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春

8、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 汉武汉武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 想想? ?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a、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 b、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d、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三纲五常”.董仲舒的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董仲舒的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大一

9、统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被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被 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采纳. .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思考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积极方面: 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 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 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 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 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 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探究学习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 不 同 点政策原因

10、影响相 同 点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汉代讲学图材料二:据材料二:据后汉书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 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 不可胜数。不可胜数。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儒学地位的提高,统治者

11、对儒学教育的重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 有几位经学博士和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50名博士弟子,到东汉名博士弟子,到东汉 中期太学生已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30000多人。多人。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并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这两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 它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家族 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

12、文化的普遍重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而考试内 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 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 2、太学的兴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3、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 化生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