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007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淄博七中山东省淄博七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物理试题月月考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生分钟。考生须把第须把第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上。卷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上。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0 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0 分)分)1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 I、II 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2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t2时刻两物体相遇DI、II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221vv 2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驶入沙地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 s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3下列图像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前 2s 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24如图所示,一个箱子中放有一个物体,已知静止时物体对下底面的压力等

3、于物体的重力,且物体与箱子上表面刚好接触现将箱子以初速度 v0竖直向上抛出,已知箱子所受空气阻力与箱子运动的速率成正比,且箱子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下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小B上升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上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小C下降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下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大D下降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上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小5A、B 两质点的运动情况在 vt 图中由 A、B 表示,下述正确的是( )At = 1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t =2s 时,A、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 2mC在 t = 4s 时,A、B 相遇

4、DA、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6如图所示,水平向左运动的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支持力3B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拉力C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D小球不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7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除了受到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D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质量为 3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

5、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3 3物体上作用一个力 F,F 方向与水平面成 600角,g 取 10 m/s,则力 F 为多大时,才能使物体沿水平面开始加速运动( )A34.6 N B17.3 NC30 N D无论 F 多大都不可能实现9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速率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做变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做变速率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D物体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10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

6、m 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 a 与水平拉力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 g=10m/s2,则( )A当 F=8N 时,滑块的加速度为 2m/s24B小滑块的质量 m=4kgC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D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 F=6t (N)第第 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二、实验题(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2 小题,共小题,共 12 分)分)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

7、下表:弹力 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 x(102 m)0.741.802.803.724.605.586.42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作出 Fx 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上图所示,其读数为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 N,请在右图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合;(3)由图得到 F合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12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8、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求: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 A、B 两点间的距离 s1 = cm;该小车的加速度 a = m/s2。(2)平衡摩擦力后,将5 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 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 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 a(ms-2)0.691.181.662.182.70请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 aF 的关系图象;根据提供的实

9、验数据作出的 aF 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6三、计算题(共三、计算题(共 48 分)分)13(8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飞机飞经观察点 B 点正上方 A 点时投放第一颗炸弹,经时间 T 炸弹落在观察点 B 正前方 L 处的 C 点,与此同时飞机投放出第二颗炸弹,最终落在观察点 B 正前方的 D 点,且 BD 两点间的距离为,空气阻力不计。求:L3(1)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 v1;(2)两次投弹时间间隔 T 内飞机飞行的距离 x,及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 a。14 (10 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辆质量 M=5kg

10、的小车,顶端用一根长L=0.45m 的不可伸长细绳拴住一小球,小球的质量 m=0.2kg,小球被拉到水平位置无初速度自由释放,当小球和车接触的瞬间,突然解除小车的固定并给小车一向右的速度v0=0.64m/s,小球和车碰撞过程有机械能损失,g 取 10m/s2,求:(1)小车最终的速度:(2)全过程中小球损失的机械能。15 (10 分)如图所示,将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恒力 F 拉动纸板,拉力大小不同,纸板和小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若纸板的质量m1=0.1kg,小物体的质量 m2=0.4kg,小物体与桌面右边缘的距离 d=0.15m,已知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11、 =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 取 10m/s2。求:(1)当小物体与纸板一起运动时,桌面给纸板的摩擦力大小;7(2)拉力 F 满足什么条件,小物体才能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3)若拉力作用 0.3s 时,纸板刚好从小物体下抽出,通过计算判断小物体是否会留在桌面上。16 (10 分)如图所示,质量 M2 kg 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 m1 kg 的小球通过长 L0.5 m 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 O 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 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v04 m/s,g 取10 m/s2。(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

12、高点 P 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2)解除对滑块的锁定,小球过最高点时速度大小 v2 m/s,求此时滑块的速度大小。17 (10 分)游客对过山车的兴趣在于感受到力的变化,这既能让游客感到刺激,但又不会受伤,设计者通过计算“受力因子”来衡量作用于游客身上的力, “受力因子”等于座椅施加给游客的力除以游客自身的重力,可以利用传感器直接显示数值。如图所示为过山车简化原理图:左边部分是装有弹射系统的弹射区,中间部分是作为娱乐主体的回旋区,右边部分是轨道的末端的制动区。某位质量 m=60kg 游客坐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在轨道 A 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 7,在轨道 B 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 0.

13、5,在轨道 C 处时的“受力因子”显示为 0.6。己知大回环轨道半径 R=10m,重力加速度 g 取 l0m/s2,则(1)该游客在 C 处时是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2)求该游客从 A 处运动到 B 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3)在设计时能否将弹射区和制动区的位置互换?试用文字定性分析说明。89山东省淄博七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1B 2A 3B 4BC 5D 6AB 7B 8D 9AD 10BC11(1)图略;53 (说明:2 范围内都可);(2) 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 范围内都可) (3) 3.3(说明:0.2 范围内都可)12 (1) 0.70; 0.2;(2)如图;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13(1) TLv 1(2)232 TLa Lx3414i0.5m/s;ii 0.875J15 (1)1N (2)F2N (3)不会16(1) 2 N,方向为竖直向上 (2) 1m/s17 (1)失重状态 (2)1.5103 (3)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