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hui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9689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志摩@hui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徐志摩@hui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徐志摩@hui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徐志摩@hui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徐志摩@hui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志摩@hu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hui(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志摩的诗歌(一)生平简介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初字槱森 ,后改字志摩,小字又申,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 。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后学于沪江大学、北洋 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就读于克拉克大学社 会学系,次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政治。1920年 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 学教授。1923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同时又与胡适等人在 北京成立新月社。1924年陪同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 尔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演讲,并担任翻译。一、生平1924年与胡适、陈源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5 年曾去欧洲游历,同年归国,任北京晨报副刊主编 。1

2、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创办晨报副刊诗镌 周刊。1927年在上海与胡适、邵洵美等人创办新月书店 。同年秋任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1928年3月与胡 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月刊。1929年任南京中央 大学教授及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任中英文化基金会委 员,并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底,到北京大学任教 。同年底,到北京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等人创 办诗刊,任主编。11月19山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 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云游、小说集轮盘小说集等。(二)生平讲解一、118971931年,浙江海宁县峡石镇,父徐申如 为当地地产会会长。 21910年,由沈钧儒介绍,入杭

3、州府一中学习,与郁达 夫同学。 31915年夏,中学毕业,考入北大预科,10月29日,与 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上 海沪江大学前身)。张君劢:哲学家,后任民社党主席 ;张嘉璈,后任中国银行总裁,金融界、政界名流。41916年春,肄业于上海浸信会学院,秋,转入天津北 洋大学法科预科。 51917年,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大,徐随之转入北 大。 61918年7月,离开北大,8月赴美留学与汪精卫同船,9 月,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71919年6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9月,入哥大经济系, 修硕士学位。81920年9月以论中国的妇女地位得哥大经济学 硕士学位。9月24日离美赴英,想

4、进入剑桥从师罗 素,不料他来英时,罗被剑桥辞退。10月入伦敦大 学政治学院,从师拉斯基教授(Harold Laski), 拟攻博士学位。秋,与林长民父女相识。冬,张幼仪来英。91921年初,经林长民介绍与英学者迪更生( G.L.Dickson)相识。春,经迪更生介绍,入剑桥 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可随时选课听讲。夏,与 林徽因相恋。10月29日,经英国语言学家欧根敦介 绍与罗素相识。是年开始新诗创作(大部分散佚) 。101922年3月在柏林提出与张离婚,上半年由特别生转 为正式研究生。8月10日做康桥再会吧,为追林 而告别剑桥回国。 111923年1月,遭梁斥责,与泰戈尔联系上。3月徐、胡 、

5、张君劢、丁文江、林长民等组织“新月社”,讽刺 郭沫若诗句“泪浪滔滔”与创结怨(成仿吾指斥)( “白发三千丈”) 121924年4月12日,泰访上海,徐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 迎,泰访华时,徐为翻译。对的希望破灭,心情极苦 。秋,任北大教授讲英美文学,与陆小曼认识,热恋 。12月1日,在语丝上发表波特莱尔的译诗死 尸,并作序,谈音乐,鲁迅、刘半农批驳。131925年,与陆恋而引起非议,辞北大教职。经苏 漫游欧洲。7月经迪更生介绍给哈代。8月志摩的 诗。 141926年4月,与闻、蹇先艾商量的晨报复刊.诗 镌问世。10月3日(孔子生日阴历8月27 日 )与陆在北海公园结婚,由胡适主持,梁证婚并致词 。

6、“徐,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作不好学问;徐 ,你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你要认真 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责,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的事 业”。151927年春,与胡适、劭洵美、潘光旦、闻一多、 余上沅等在上海筹建新月书店。 161928年6月中旬,因不满陆的生活而出国旅游,历 时半年。 17.1931年8月,猛虎集;11月19日,飞机失事。1931年,徐志摩的罹难,在当年是一件震动文坛的 大事件。新月杂志为之编发了纪念专号,许多 文化界名流或撰文、或赋诗,表示沉痛哀悼。其中 有些人撰制的挽联,至今读来都仍令人回味不尽。 正是这些精心结撰的联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表现出了徐志摩单纯而又

7、丰富的人格。这些挽联,有的侧重于对他一生行状的盖棺论定。 像蔡元培先生的: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 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 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黄炎培先生的:天纵奇才死亦奇,云车风马 想威仪,卅年哀乐春婆梦,留与人间一卷诗。友人韩湘眉的: 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 纯洁天真是诗人中诗人。 也有更偏重于寄托哀悼之意的。像郁达夫先生的: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时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梅兰芳先生的: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成诗,更忆招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

8、谁怜推枕失声时。李惟建与庐隐夫妇的: 叹君风度比行云,来也飘飘,去也飘飘。 嗟我哀歌吊诗魂,风何凄凄,雨何凄凄。a. 名门出生; b. 读名校; 光华大学(翻译、英文小说派别) 东吴大学(法学院) 大夏大学 南京中央大学(西洋诗歌、西洋名著选) 北京大学(英文系) 北京女子大学 c. 交名人; d. 娶名女; e. 教名校; f. 19211931:诗歌、小说、散文13部;卞昆岗(剧、陆)志翡猛云三个女人,两次婚姻二、作品简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1、第一句、第二句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 娇

9、羞神态。第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表现了日本女郎的 柔情蜜意以及诗人对她的由衷赞赏。这位日本女郎在与 诗人分别之际,似有很多话想说但又羞于启齿,于是含 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这种情态十分真切地表现出了日本 女性的贤淑、温存与庄重。她与友人的相别同中国传统 女子与情人的相别颇不相同它既不是“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又不是“挥手 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毛泽东贺 新郎)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别有一番情调。 第二句:“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凉风 吹拂下颤动的水莲花比喻日本女郎,表面上是写这位 女郎的体态弱不禁风,而实则是在突出其柔媚的风致 和娴静、纯美的性

10、情以及她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 忍受的内心痛楚。 第一、二句连在一起,使“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逼真 地写出了日本女友的动作与气质以及花的神态与风致 ,使人似乎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 水仙花的香气一样;同时,诗句节奏轻微起伏而又缓 慢,旋律柔和而又有着细致变化,因而,又使人仿佛 看到了深情娇羞的日本女郎那一低头时带有舞蹈美的 姿态。 第三句:“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两句重复的 短句组合在一起,真切地描摹了女郎与朋友道别时清 脆的声音,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日本女郎处在将 要分别、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情绪之中, 她既不能一味缄

11、默,又不能千言万语,于是,只好“道 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在一声声“珍重”里,她把 自己要表达的万千情意一股脑地表现了出来。 第四句:“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从内容上说 ,是对第三句的说明,是描写的深入,而在音乐上则 是第三行的延伸和深化,是整首诗歌乐曲的高潮。从 前面的描写可以想见,诗人和这位日本女郎在交往中 已结下了真挚的友情,此时,分别在即,重逢又不知 在何时。因而,“忧愁”顿生,于是,诗人在这一声声“ 珍重”里既品味到了“蜜甜”,又品味到了“忧愁”。“蜜甜 的忧愁”实际上是全诗的诗眼它使用的是矛盾修辞 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 满,从而非常充分逼真传神地描绘

12、出了一种淡淡的惆 怅、酸楚的离情、温柔的悲哀、缠绵的情意。 第五句:“沙扬娜拉”是日本女郎道别时的语言的直 接记录。“再见”本是一个平常的告别词,但通过“ 沙扬娜拉”这一译音词表达出来,意念复杂,风味别 具:它把女郎声声的嘱咐、殷殷的叮咛、杨柳依依的 挥手作别、美好的祝愿等一下子全都表现了出来,集 中地描摹出了女郎那种别时不易、见时亦难的苦衷以 及她渴望他们今后再能见面的真挚、深切的情怀。同 时,它又似乎是被送者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包 蕴着一种语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味儿。 3、主旨 诗歌通过对送别者日本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 ,揭示日本女郎温柔、贤淑、恭敬、谦逊与庄重的性 情和令人迷醉的

13、风采,表达了诗人(被送者)对她依 依惜别的深情。艺术特色 (1)结构紧凑。 全诗仅仅五行,结构十分紧凑,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 作描写,更有缠绵情意的抒写,真是声情并茂、形神 兼备,是一篇独立完满的艺术品。 (2)语言富有表现力。 全诗灵活运用白话文言,并交杂中外语汇,准确地把 日本女友音容笑貌和温良恭谦的性情以及诗人对之依 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 (3)具有“音乐美”。 从整首诗来看,一、三、五行是短句,二、四行是长 句。五行的排列长短相间,音乐旋律有规律性的变化 ,但又不是简单呆板的一长一短,第三行两句重复, 不同于第一行的旋律,第五行收束时音乐短而余音回 荡。 从音乐节奏上看,人们简直

14、无法增减一个字,无法改 动一个标点。为了使诗的旋律柔和,诗的每一个音节 中的几个字数多数有平有仄,只有两三个音节中的字 全是平声。 从整个旋律来说,是温柔的、多情的,也是清丽的。 (4)具有“绘画美”。 全诗充满了甜美的辞藻,而且辞藻之间的搭配组合非 常完美,非常充分地发挥了汉字状形摹声的功能。如 诗中的“低头的温柔”,“甜蜜的忧愁”,将女郎比 喻为“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无一不 见工巧,十分逼真地描摹了日本女郎的神态和性情。 三、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1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作者简介(参见本书的沙扬娜拉) (二)解析 1、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最初发表于1928 年12月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 虎集中。 康桥即现在通译的剑桥,是英国的古老名城,位于伦敦 之北80公里,该处有闻名遐迩的剑桥大学。诗人曾到过 英国三次:第一次是1920年10月1922年8月,第二次 是1925年3月7月,第三次是1928年6月10月。其中 第一次是在英国求学。 (1)结识林徽因 (2)兴趣转变 (3)康桥理想、英式文明、民主 第二次是为摆脱因与陆小曼相恋受人指责而产生的 精神苦恼而到欧洲旅游时到英国的,此次虽未留下 告别康桥之作,也未留下去过康桥的其他文字;但 在归国后,于1926年1月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 第三次是为摆脱因与陆小曼生活不和谐而产生的精 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