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9615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地震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地震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地震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地震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的基本知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的基本知识n引言 一、地球的构造 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 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四、地震震害2010.07.151引言n灾害: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灾害的发 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 ,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将以 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2010.07.152引言n自然灾害地震2010.07.153引言n自然灾害风暴2010.07.154引言n自然灾害海啸2010.07.155引言n人为灾害(人为引起的)火灾2010.07.156引言n人为灾害交通事故2010.07.157引言n人为灾害酸雨2010.07.158

2、引言n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种灾害,在诸多灾害中,更显著的特 点是自然灾害中掺杂着人为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是 人类自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泥石流,往往与人 为砍伐树木破坏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紧密相关。2010.07.159引言n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 最大的无疑就是地震,全世界每 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这些 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不用灵敏 的仪器测量不到,这样的小地震 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以上 ,剩下的不足1%的地震才是人们 能够感觉到的,其中能造成严重 破坏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发 生18次。2010.07.1510一、地球的构造n有一定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 ,地球是一个两极

3、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圆球体,平均半径 6400公里,地球的周长可以 计算出来2x3.1416x6400= 40212公里,所以有“坐地日 行八万里”的说法。地球表 面各点的半径不同,导致地 球上各个位置的重力加速度 不同,两极比赤道略大。2010.07.1511一、地球的构造n地球由性质不同的三层 物质构成,最表面一层 很薄的地壳,平均厚度 为30公里,中间很厚的 一层是地幔,厚度约为 2900公里,最里面的叫 地核,其平均半径约为 3500公里。2010.07.1512一、地球的构造n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 质不断释放热量,地球 内部的温度也随着深度 的增加而升高。地幔中 存在着一个厚约几百公

4、里的软流层。2010.07.1513一、地球的构造n另外地球内部 的压力是不均 衡的,地幔内 部物质就是在 这样的热状态 下和不均衡压 力作用下缓慢 运动着,这可 能是地壳运动 的根源。2010.07.1514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地震按照其成 因可以分为: 火山地震、陷 落地震和构造 地震。2010.07.1515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由于火山爆发 而引起的地震 叫火山地震;2010.07.1516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由于地表或者 地下岩层突然 大规模陷落和 崩塌而造成的 地震叫陷落地 震;2010.07.1517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由于地壳运动,推挤 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 位发生断裂错动

5、而引 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前面两种地震的影 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 对较小,而后面一种 地震的破坏作用大, 影响范围广,是我们 研究工程抗震的重点 。2010.07.1518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构造地震的成因是:地球内部在不停 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巨大的 能量,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巨大的能量 作用下,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地 发生褶皱、断裂和错动,使地壳的某 些部位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当弹性应 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 石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从而 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 ,形成地震。由于岩石的破裂往往不 是沿着一个平面发展,而是形成由一 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沿整个破

6、 碎地带的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平衡, 因此,在一次强烈地震(即主震)之 后,岩层的变形还有不断的零星调整 ,从而形成一系列余震。2010.07.1519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n地层构造运动中,在断层形成的地方 大量地释放能量,产生剧烈振动,此 处就叫做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 置叫做震中。比如这次四川发生的地 震,其震中就在汶川。 按照震源的深浅,地震又可以分为浅 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 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 震,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 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中源地震的震 源深度为70-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 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 震。深源地震的震

7、源深度超过300公里 ,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 约3%来自深源地震。2010.07.1520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1、地震波地震引起 的振动以波的形 式从震源向各个 方向传播并释放 能量,这就是地 震波。它包含在 地球内部传播的 体波和只限于在 地面附近传播的 面波。2010.07.1521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形式的波。在纵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 向一致,故又称为压缩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就是一种纵波。纵波的 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 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为剪切波

8、。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 大。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 形式的波: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一般的地震,首先到达的是纵波(P波),继而是横波(S波 ),面波到达最晚。一般情况是,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其振幅大, 地面振动最猛烈,造成的危害也最大。 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 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2010.07.1522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2、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目前我们说的也是国际上比较通用 的是里氏震级,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Richter)1935年提出的,计 算公式很简单:M

9、=lgAM就是震级,A是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记录的以微 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例如: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地震仪记录的振幅是1毫米,也 就是1000微米,其对数是3,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这次地震的震级就 是3级。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 的能量将差32倍。2010.07.1523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2、震级 一般认为,小于2级的地震 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 才能记录下来,称为微震 ;2-4级地震人们会有感觉 ,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 的地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 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7 级以上的地震,则称为强 烈地震或大震;8级以上的

10、地震称为特大地震。2010.07.1524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2、震级 剧1935年后提出的震级测 算方法计算,1960年5月发 生在智利的8.5级地震,是 记录到的世界最大地震, 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之大 是空前的,海啸规模巨大 ,地面形态变化非常显著 ,其破坏性之大,在世界 上是罕见的。2010.07.1525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3、地震烈度定性地讲,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 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 影响的强烈程度。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 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 不一样的。一般说,随距离震中的远 近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离震中愈 远,地震影响愈小,

11、或者说烈度就愈 低;反之,距离震中愈近,烈度就愈 高。此外,地震烈度除了与震中距离 有关以外还与地震大小(震级)、震 源深度、地震传播介质、表土(场地 土)性质、建筑物自身的动力特性、 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2010.07.1526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3、地震烈度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 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为地震烈度表。为了方便掌握,它是以描述震 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建筑物的 损害程度、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动 作反应等方面加以区分。由于对烈度 影响轻重的分段不同,以及在宏观现 象和定量指标确定方面有差异,加之 各国建筑情况和地表条件的不同,各 国制定的烈度表也不同。现在除了

12、日 本采用从0到7度分成8等的烈度表,少 数国家用10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以外 ,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分成12度 的地震烈度表。2010.07.1527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3、地震烈度定量地表征地震烈度是通 过地震最大加速度来实现的 。例如6度、7度、8度、9度 的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分别 是0.05g、0.1g、0.2g、 0.4g,g 就是重力加速度, 一般取9.8米/秒2(随着纬 度提高,重力加速度g的数 值略有增大,如赤道附近 g=9.780米秒2,北极地 区g=9.832米秒2)。质点 受到的地震力就等于加速度 乘以质点自身的质量,由此 可见,地震烈度每增加一度 ,地震力就增加

13、一倍。2010.07.1528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n4、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一般来说,震中烈度与地震 大小和震源深度有关,是两者的函 数。但是,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最大的、发生最多的地震的震 源深度一般在10-30公里,所以我们 近似认为震源深度不变,来进行震 中烈度I0和震级M之间关系的研究。 有一个经验公式:M=0.58I0+1.5必要时根据地震影响面积的 大小作适当调整。大致的对应关系 是6级7-8度,7级9-10度,8级11度 。例如唐山地震的震级是7.8级,其 震中最大地震烈度是11度。2010.07.1529四、地震震害n1、世界的地震活动剧统计,地球上平 均每年发生震

14、级为8级以上 、震中烈度11度以上的毁灭 性地震2次;震级7级以上、 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 震不到20次;震级在2.5级 以上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 上;通常在地震台上仪器能 够记录到的地震至少在100 万次以上;用高灵敏度地震 仪才能记录下来的微弱振动 更是数不胜数。2010.07.1530四、地震震害n1、世界的地震活动科学家们在遍访 各大洲、进行了大量地 震资料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了世界地震活动分 布图,从这些图上可以 清楚地看到世界主要有 四组地震带:环太平洋 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 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 浅震活动带、地震相当 活跃的断裂谷(如东非 和夏威夷群岛

15、等)。2010.07.1531四、地震震害n2、我国的地震 活动我国东 临环太平洋地震 带,南接欧亚地 震带,地震区分 布很广。我国的 地震分布大致可 分为两个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 东西地震带。2010.07.1532四、地震震害n2、我国的地震活动具体地讲,中 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 带环太平洋地震 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受太平洋板块、印 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 块的挤压,地震断裂 带十分发育。20世纪 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 以上地震近800次,遍 布除贵州、浙江两省 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 外所有的省、自治区 、直辖市。2010.07.1533四、地震震害n2、我国的地震活动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

16、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 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 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 ,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 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 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 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 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 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 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 本国情之一。2010.07.1534四、地震震害n2、我国的地震活动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 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 五个地区是: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 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 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 、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 东中部和渤海湾; 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 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 、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 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 的地震带上。 2010.07.1535四、地震震害n2、我国的地震活动中国地震带的分 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