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9612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头部结构,主要是指头部的解剖结构和 形体结构。掌握人的头部结构规律,是人物 头部写生的基础。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形体结构 ,外形特征和头部的基本比例三个方面。头部的骨架形状,是介于圆 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一个大 面体,头部又分脑颅和面颅 两部分。脑颅呈卵圆形,占 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 区构成了方形体块。面颅部 则由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 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颌 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 占头部 2/3。头部的形体特 征及其面部的协调起伏,即 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以 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 的四个体块的相互穿插关系 构成的 头骨的形状决定着头部的外形特征。它不仅表现出性

2、 别、年龄的差别,还包括各种个性差异。 a、男、女头部的外形特征。男性头部体积较大,趋 于方正,前额后倾,眉弓与鼻骨较显著,下颌与额部 带方形,枕部突出。在外貌上男性头部线条趋于刚直 ,形体起伏较大。 女性头部体积较小,颜面的隆起和结节部位没有男性 显著,但额丘、颅顶丘较突出。额部平直、下颌带尖 ,颜部趋圆。在外貌上,女性头部线条趋于柔和,形 体起伏较小 b、老年和幼年头部外形特征。老年头部顶丘因毛发 稀疏而十分显著,牙齿脱落,因而牙床凹陷。面部缩 短,五官集中,嘴部收缩,下颏突出前翘,是老年头 部的显著特征。 幼儿头部的脑颅体积占头部的5/6,面颅仅占头部1/6 。头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

3、下颌小而圆。脑颅大 ,颏部内收,鼻根到嘴唇距离缩短,是幼儿头部最显 著的特征。 c、不同类型的头部特征。人的头部肌肉比较浅薄, 头的基本造型特征是由头骨的形状决定的。中国传统 的人相“八格”之说,是对头部外形特征的极好概括分析“八格”的不同特征即可发现,“甲”、“ 由”、“申”三种头形是头顶骨与下颌骨形状 的尖或方来定格的;“田”、“目”、“国”三种 头形是由颧骨的宽窄与头长的比例来定格的 ;“用”、“风”两种头型是由下颌骨的宽窄、 开合来决定的。 熟悉和掌握头部外形特征的分类,对迅速捕 捉人的形象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 的作用。a、头部的基本比例。头部的基本比例为“三庭五眼”,发际至眉

4、间、眉间至 鼻尖,鼻尖至下巴,三段的长度相等而通称“三庭”;从正面看脸部最宽的 地方为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间距离为一眼宽,两眼外眦至两耳分别为一 眼宽,即通称“五眼” b、头与五官的位置关系 眼约在头面部1/2处,两眼处眦至鼻尖构成等腰三角形 ,这一三角形的高,决定着颜面中部的形体特征。 鼻在面部正中突出部分。鼻尖处于额发际线至下颏底 1/3的位置,鼻翼的宽度为一眼宽,从眼内眦引垂线可 决定鼻翼的宽度。 嘴的裂位于鼻尖至下颌底 1/3 处。 耳处在左右两个侧面上,耳的长度等于眉到鼻尖的距离 ,从侧面观看耳与鼻的倾斜度基本一致,从正侧面观看 时,耳屏、嘴角到眼处眦的距离相等头部通过颈与胸部连结。

5、颈像一段圆柱 ,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头部与颈、颈 与胸部在结构上是相互嵌入的,就像木 匠合榫一样。 由于颈椎有一个自然的生理曲线,因此 颈部并不是垂直的,在自然的常态下, 头部也不是垂直的。从侧面看,颈部呈 倾斜状的长方形,头部在靠前位置与颈 连结;从正面看,颈的界线从下颌骨两 旁一直垂下,圆柱状的颈部由三块三角 形的面组成。男子颈部(颌底至锁骨) 的长度,等于颌底到鼻底的长度。 颈部两侧,从颈窝两边的锁骨和胸骨一 直伸到耳后的乳突有一对“胸锁乳突肌” ,它的伸缩能使颈部(头部)转动头部的运动范围很小,只能左右转动,偏斜或前俯、后仰,同时使面部 五官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 掌握头部动势和透视变化

6、,可以用立方体或卵形来帮助理解。头部动势 及五官透视变化表现为以下规律。 a、正势。写生对象面朝正前方,头部正直,与画者彼此间视线高低基 本相同。通过面部眉间、鼻梁、下颏结的一条中轴线与双眉弓,双鼻翼 ,口裂三条水平线相互垂直。头部上下、左右两侧的形体结构部位均呈 现基本对称的状态(图129 下中头部的动势与透视)。 b、俯势。双眉弓、双鼻翼、口裂三条水平直线因俯势而呈现为孤形向 下的曲线。双耳位置下移,头顶部、前额部面积扩大,面颊部,下颏、 嘴、鼻之间距离缩小(图129 下右头部的动势与透视)。 c、仰势。双眉弓、双鼻翼、口裂三条水平直线因仰势而呈现为弧形向 上的曲线,双耳位置下移,头顶部转

7、向看不见的后边,前额、眉弓、鼻 头之间的距离缩小,嘴与下颏、腮角、颈部之间的距离扩大(图129 下 右头部的动势与透视)。 d、转势。头部依靠胸窝左右的胸锁乳突肌、后部斜方肌的伸拉与收缩 作用而左右转动。颈的转动轴心在颈部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关节处(图 129 上头部的动势与透视)。 当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因头部形体的透视变化,从眉间到鼻梁、下 颏的中轴垂线变为弧形向左或向右的曲线。两眉弓、两眼,两鼻翼、两 嘴角的距离因透视而缩短,并产生与正势、仰势相应的透视变化。 e、偏斜。头部呈正势偏斜,面部中轴线与三条水平线的关系是不变的 。头部呈转势、俯势、仰势偏斜时,中轴线与三条水平线的关系将产生 与三种动势相应的透视变化。画者根据视点的高或低,双眉弓、双鼻翼 、口裂三条线将呈现近宽远窄,近低远高或近高远低的透视变化。 在写生中,辅助线的应用对确定头部动势或五官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129 头部的动势与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