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612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江西省九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理)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市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科)试题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时间12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存在, B存在,0Rx 0lg0x 0Rx 0tan1x C任意, D任意,Rx20x Rx20x2、如果,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0abA B C D11 ab2abb2aba 11 ab 3、椭圆的离心率为( )22 162xyA B C D2

2、 31 36 32 2 3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则24主视图中的值为( )aA B86C D42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 nannS2512aa( )6S A B C D363525246、已知点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的点,且FC:22ypx0p 4,tC,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F5CA B C D2yx22yx24yx28yx7、若存在,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Rx220xxmmA B C D,1,11,1,8、在中,分别为三内角,所对的边,且CAabcAC,则角( )2sin2 sinsin22b abA 2A B C D6

3、4 33 49、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p112x:q11axa pqa值范围为( )A B C D,32,32,32,310、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公比( ) nannS842S Sq A B C D211111、设,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使1F2F2 214yx (为坐标原点) ,且,则的值为( )22FF0 12FFA B C D23 235 212、设表示正整数的个位数,例如若,则数列 u nn 233u 2 nau nu n的前项的和等于( ) na2015A B C D02810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

4、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4 题为选考题,学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在中,若,则 CA3a 3A sinsinsinCabcA1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则实数xy022020xxykxy 4的值为 k 15、如图所示,在三棱柱中,底面,111CCAA 1AA CA,点,分别是棱,的中点,1CA AAC2AFA1则直线和的夹角是 F1C16、按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运算,若输出的,则输入的的取值范围3y x是 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

5、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命题存在,使;命题曲线:pRx2 21axx:q与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如果命题“或”是真命题,求实数的2231yxaxxpqa取值范围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若向量CAACabc与共线2Ccos ,2cos12m2,nab c求角的大小; 1C若,求,的值 22 3c C2 3SAab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0 na339S 1a2a成等比数列5a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 1 nannS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2n11 1nSn3 4n 20、 (本小题满分

6、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CDACCDA 是直角梯形,CDADA A/CDA ,是的中点2 D2CD2A A求证:平面平面; 1CAC4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求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 2CACA6 3ACA值21、 (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1C :22ypx0p F2C :(,)的右焦点重合,与相交于点,22221xy ab0a 0b 1C2CA若,三点共线,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1AF2Ce设点为双曲线上异于,的任一点,直线、分别与轴交于点 22CAAx和问: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请说明,0m,0nmn理由请考生在第 22-2

7、4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 (本小题满分 10 分)实数,满足不等式组,求的取值xy00220yxyxy 1yxzx范围23、 (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求的最小值及此时0a 0b 1ab12 211ab ,的值ab24、 (本大题满分 10 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24f xaxxcRx0,求的最大值19 19ca5九江市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 ,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

8、答案CDCBACBBCDAD12.解:,数列123456789100,2,6,2,0,0,2,4,8,0aaaaaaaaaa 的前 10 项和为 0,又数列是周期为 10 的周期数列,.故选 D.nana201510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3. 2 14. 1 15. 16. 31(,0)216.解:依题意得,解得.102101x x x x102x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解:“或”是真命题,等价于至少一个真命题1 分pq, p q 假设都为假命题,则:, p q命题为假命题即任意,使

9、,得4 分pxR2 21axx2a 命题为假命题即曲线与轴至多交于一点,q2(23)1yxaxx得7 分215(23)4022aa 所以都为假命题,得10 分, p q122a所以“或”是真命题,得或12 分pq1 2a 2a 18. 解:(1) 2 分(cos,cos),mBC m n cos(2)coscBabC由正弦定理,得3 分sincos(2sinsin)cosCBABC4 分 sincossincos2sincosCBBCACsin2sincosAAC5 分 6 分sin0A 1cos2C(0, )C3C6(2)由余弦定理,得 8 分222(2 3)2cos3abab2212aba

10、b10 分1sin2 32ABCSabC8ab由得或12 分24ab 42ab 20. 解:(1)平面,平面,1 分 PCABCDAC ABCDPCAC ,2AB1CDAD2BCAC ,3 分222ABBCACBCAC 又,平面,CPCBCACPBC 平面,平面平面5 分 AC EACEACPBC(2)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0,0,0)C(1,1,0)A(1, 1,0)B设,则,(0,0, )(0)Pa a 11( ,)22 2aE,)0 , 1 , 1 (CA), 0 , 0(aCP )2,21,21(aCE取,则, 为面的法向量7 分(1, 1,0)m 0m CP

11、m CA mPAC设为面的法向量,则,( , , )nx y zEAC0n CAn CE 即,取,00xyxyaz ax ay2z则9 分( , 2)naa依题意, 26cos,32m nam n m na 则10 分2a于是,设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2, 2, 2)n PAEAC则2sincos,3PA n PA n PA n 即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为12 分PAEAC32721. 解:(1)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依题意得抛物线的方程为1 分( ,0)F c24ycx由三点共线, 点的横坐标是,A F BAc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即点的坐标是2 分2bya A2 ( ,)bca点在抛物线上, 即3 分A24ycx4 2 24bca22bac将代入上式整理得: 即4 分222bca2( )210cc aa 2210ee 解得5 分12e ,故所求双曲线的离心率6 分1e 2C21e (2)设,代入双曲线方程得112222( ,),(,),(,)P x yA xyB xy2222 1122 22221,1xyxy abab而直线的方程为 PA211112()()()()0xxyyxxyy令得9 分0y 211212x yx ymyy在中,以代换得10 分211212x yx ymyy2y2y211212x yx yny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