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9416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构造教案】民用建筑构造概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民用建筑构造第一章 民用建筑 构造概述 第一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建筑构造是专门研究建筑物 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原 理和构造方法的科学,是建筑设计(建筑 平、立、剖面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材料 供应和施工条件,通过构造技术手段,提 供合理经济的构造方案和措施,作为建筑 设计中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 依据。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基本构件及其作 用 建筑物是由基础、墙和柱、楼地层 、屋顶、楼梯、门窗等主要构件组成。 .基础 建筑的最下部分,埋在地面以下,地 基之上的承重构件。 2.墙和柱 建筑的主要竖向承重及围护构件。 3.楼地层 建筑水平

2、方向的承重构件。4.楼梯 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5.屋顶 建筑的顶部结构。分平屋顶.坡屋顶等 。6.门窗 门供出入、联系交通及安全疏散,窗 供采光和通风等。二者均属围护构件,起对自然侵蚀 如风.雨.冰.雪等的抵御和围护作用及隔声作用。 第二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 素1.外界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 响。2.人为环境的影响。3.外力的影响。4.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5.经济条件的影响。第三节 建筑保温、防热和 节能一、建筑保温1、增加厚度。2、合理选材。3、防潮防水。4、避免热桥。5、防止冷风渗透。第三节 建筑保温、防热和节能二、建筑防热1、降低室外综合温度。2、提高外围护构件的防热 和散热性能。第三节 建

3、筑保温、防热和节能三、建筑节能1、四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核能。节能被称为第五大能源。建筑耗能太大,占全社会总能量的 四分之一,故更应提倡建筑节能。2、减少日常耗能量的建筑措施(1)好的建筑朝向(2)平面及体型(3)改善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4)改进门窗设计(5)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 第四节 建筑隔声一、噪声的危害与传播1、声音的传递: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2、建筑上衡量声音的单位:分贝二、围护构件隔声途径:1、对空气传声的隔绝:增加构件重量、采用 带空气层的双层构件、采用多层组合构件。2、对撞击声的隔绝:设置弹性面层、设置弹 性夹层、采用带空气层的双层构件。 第五节 建筑防震一、地震与地

4、震波1、震源、震中、地震波。2、阻尼作用:地震波由震中向远处传播 时会遇到土层等阻碍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 种作用称为阻尼作用。 二、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三、建筑防震设计要点场地;体型匀称;平面规整;加强刚 度;处理好细部。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在地层深处( 20-60公里)所积累的弹性波的潜能,突然转 变为动能的结果。震波由震源向四周扩展,一 直到地壳表层,引起环形的波动,其纵波能使 建筑物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建筑物产生前后 或的左右水平侧向晃动,但对建筑物的抗震来 说,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运动,并可在 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结构抗震强度 的验算。震级是指地震的强烈程

5、度,用来表示地震 强度大小的等级,是衡量地震震源释放出来的能 量大小的量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建 筑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地震烈度又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基本烈度 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如一百年内),一般场地 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设防烈度是指设计 中所采用的地震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在基 本烈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的。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 物,设防烈度应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对于次要的建筑 ,设防烈度可降低一度,但为6度时不降低。基本烈度 力6度以上地区所有新建工程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二、抗震构造措施1、设抗震缝 2、设构造柱 3、设圈梁4、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多层砖房抗震性能差的原因之一是整体 性差,因此除考虑纵横墙间距应不大,平面布置宜规 整之外,同时还应加强墙体之间的拉结;楼板、屋面 板与墙体间的拉结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