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380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厦门市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本试卷分 A、B 两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l00 分钟) 说明: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A 卷(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 l9492010 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情况。读图完成 12 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 曲线表示自然增长率 B曲线表示出生率C曲线表示死亡率 D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2导致该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 生育政策

2、经济发展 宗教信仰A B C D表 1 示意 2009 年四国人均 GDP、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完成 34 题。3国中,经济发达且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是A B B C D 4国中表示中国的是A B B C D通勤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正在建设 的合肥经济圈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规划至 2020 年建成 1 小时通勤圈。图 2 示意合肥经济圈轨道交 通线网规划,完成 57 题。 5与合肥市相比,淮南市A城市级别高 B B城市规模大C服务范围大 D服务种类少 6随着城市化进程,合肥市的A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B交通用地减少2C第一产业产值减少 D耕地比重增加 71

3、 小时通勤圈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水运 B B公路、铁路 C航空、公路 D水运、航空 图 3 示意 l9502010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810 题。 8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19501960 年,城市化进程变慢B19601970 年,城市化水平较高C19701980 年,城市化水平降低D19802010 年,城市化进程较快 9我国城市化的表现是 总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农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A B C D 10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A交通拥堵 B农业萎缩 C住房紧张 D噪声污染图 4 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 1983200

4、7 年的总人 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 1112 题。 11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曲线数字代码为A B BC D 1219832007 年,该市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最主 要是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 占,但 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读 图 5 完成 1316 题。 13与区相比,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雨热同期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D地势低平 14E 省和 F 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与 E 省相比,F 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均耕地多 15改革开

5、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 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 B B C D31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耕地面积 B B加大了科技投入C改善了农村交通 D完善了粮食流通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历史上曾居住在罗布泊岸边以渔猎为生的罗布人,目前已迁移至 新疆尉犁县的绿洲地区生活。读图 6,完成 1718 题。 17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18目前,罗布人最有可能从事的农业生产 活动是 A种植业 B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在 2012 年北京国际草莓节上,利用立 体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草莓,因产量高、口感好,受到广泛关注。据此完成

6、 1920 题。 19影响立体无土栽培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资金、技术 B B热量、地形 C土壤、水源 D劳动力、交通 20北京的草莓能销往新加坡、香港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改变 交通条件改善 市场需求增大 保鲜技术提高A B C D表 2 示意广东省的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图 7 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近些年来, 基塘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大量向非农产业租售土地的现象。读图表完成 2124 题。21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布局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畜牧业 B B南部-水稻种植业C西部-水产养殖业 D北部-小麦种植业 22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 B B炎热干燥

7、、土壤肥沃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23关于基塘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自给型农业4B属于混合农业,会加大农民肥料和饲料的投入C糖厂、丝厂的工业污水容易污染农田和鱼塘D属于节省肥料和饲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态农业 2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C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D农业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读图 8“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局部图和德国鲁尔区图” ,完成 2526 题。25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初期,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煤炭丰富 B水能丰富 C铁矿丰富 D政策支持 26从图中看,两工业区钢铁工业生

8、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A海洋运输 B管道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图 9 示意我国沿海的某工业地域。读图完成 2728 题。 27影响该地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动力 B市场C原料 D劳力 28在该工业地域内布局汽车、造船等工 厂,其优势主要是A环境承载力大 B铁矿资源丰富C劳动力成本低 D生产协作便利 图 10 示意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 程。读图完成 2930 题。29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沙尘暴 30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B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过程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5

9、向莆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干线。图 11 示意向莆铁路途经区域,读图完成 3133 题。 31向莆铁路沿线隧道众多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B地势起伏大C相对高度大D河流众多 32向莆铁路修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缩短行程 减少占用耕地降低坡度 保护生态环境A BC D 33向莆铁路的开通A增加了沿线的自然景观B带动了闽江水运的发展C缓解了沿海铁路的运输压力D开辟了江西省快捷的出海通道图 12 示意厦门市规划中的三条地铁线路。读图完成 3435 题。 34地铁通车后,在地铁站附近会涌现一些住宅区和大型商场。这种现象说明A交通是影响特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B交通是影响住宅区选址的首要因素C交通运输方式变

10、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D交通通达性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35厦门市大力发展地铁交通的主要目的是A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控制出租车的发展D提高地铁公司效益 二综合题(共 2 大题,30 分) 36(12 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省际间的人口迁移流动往往是 双向流动,既有迁出,也有迁入, 净迁入流动人数是迁入人数与迁出 人数之差。净迁入流动人数与迁移 流动人数之比称为人口迁移流动强 度系数。图 13 示意 20002010 年 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动强度系数与 净迁入流动人数。(1)据图分析,大流量、强迁 入 的省区主要有北京、 、 ,吸引人口大量迁 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8

11、 分)6(2)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显著的 地理空间特点主要是由 地区向 地区聚集。(4 分)37(18 分)读图 l4“京津地区局部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发展最快 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 内集中了海洋化学、电子信息、汽 车和装备制造等现代工业企业。 2007 年 5 月,欧洲“空中客车”公 司飞机总装线合作项目落户天津滨 海新区。(1)该区域主要矿产资源有、 、 等。(6 分)(2)“空中客车”公司总装线项 目带动相关产业在天津滨海新区聚 集,这有利于聚集的产业 。(4 分) 减少地域联系 提高产品价格 共用基础设施 加强分工合作A B C D (3)天津滨海新区

12、发展海洋化学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 、 、 等。(8 分)B 卷(满分 50 分)38(25 分)图 15 示意北京市某县地形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R 河的流向为 ,城镇多分布在和 地区。(6 分)(2)下列叙述,正确是 。(4 分)A甲地适宜发展林业生产B乙地适宜发展观光农业C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D丁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3)丙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等。(6 分)(4)近年来,水库以北的丘陵地区由粮食种植 调整为特色林果、特色养殖业。结合所学知识,从 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促使水库以北的丘陵地 区种植结构发生转变的原因。(9 分) 39(25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图 16 示意闽北林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该市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以铁路运输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一城两片”的新格局。该市老工业区以传统 纺织业占绝对优势,而 90 年代兴起的经济开发新区则已基本形成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 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开发区。7(1)该城市布局空问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城市用 地规模 ;向 方向扩展。(6 分)(2)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影 响经济开发新区空间发展形态的主导因素是。(6 分)(3)下列对该城市工业发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4 分)A林产加工是原料导向型产业B工业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C工业集聚主要基

14、于空间利用上的联系D工业地域的发育程度高 (4)简要分析经济开发新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9 分)福建省厦门市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A 卷(卷(100 分)分)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C 2.B 3.A 4.C 5.D 6.A 7.B 8.D 9.C 10.D 11.B 12.A13.B 14.D 15.D 16.B 17.C 18.A 19.A 20.C 21.B 22.A 23.D 24.C25.A 26.C 27.B 28.D 29. A 30.C 31.B 32.A 33.D 34.D 35.B 二综合题(2 大题,共 30 分) 36.(12 分) (1)上海、浙江、广东(每个 2 分,顺序可对调,共 6 分。 )经济(2 分) (2)中西部(2 分) ;东部(2 分)(或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