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331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湖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卷)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宜昌市一中 2014 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 理 试 题(人文)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龚学灿 审题:龚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填涂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正确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管。 第第卷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010 年 11 月 28 日当地时间 10 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 1-2 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B C D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A B C D读右图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 3-4 题。3若 AB 线是 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4若 AB 线是 30纬线,则丙洋流的名称可能是( )A秘鲁寒流,加里福利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

3、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2读甲、乙两图,回答5-6题。5.甲图的地貌名称是 (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6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 ,回答 7-9 题。7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Ol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8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C甲表示 9 月份、秋季 D乙表示 l 月份、冬季9下列各图与上图中 P 点气候特征相

4、匹配的是( ) 3A B C D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 10-12 题。10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1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12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 900 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

5、位:m)。据图回答 13-14 题。13.下列四幅图中,与沿上图的 xY 方向所作 900 hPa 等压面剖面相符的是 ( )14.下列关于图中 A、B 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 处吹偏北风,B 处吹偏南风 BA 处吹偏南风,B 处吹偏北风CA、B 两处均吹偏北风 DA、B 两处均吹偏南风4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 15-16 题。15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乙 B甲、乙C甲、乙 D甲、乙16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形起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位置A

6、 BC D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 17-18 题。17关于图中、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 1 月盛行西北季风,7 月盛行东南季风B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地某年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则该年易产生洪涝灾害D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518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地高温多雨 B地寒冷干燥C地形成高压中心 D为 1 月份左右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9-20 题。1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0.F 为一小岛,1 月份小岛西侧 ( ) A.月

7、平均气温大于 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 0,降水量较大C.月平均气温大于 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 0,降水量较小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 21-22 题。21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C海洋水 D地下水22箭头 a 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 月 B34 月C67 月 D1011 月读下图,回答 23-24 题。23.图中能反映黄河下游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A B CD24.图中能反映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河流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6A B C D读下图,完成 25-26 题。25. 该图显示的是( )A. 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

8、 城市污水利用系统C.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 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26. 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A. 滴灌 B. 渗灌 C. 回灌地下水 D. 抽取地下水读右图,完成 27-28 题。27.图中洋流 L1 和 L2 的流向可能是( )L1 向东流,L2 向东流 L1 向西流,L2 向西流L1 向东流,L2 向西流 L1 向西流,L2 向东流A B C D28.假若 L1 和 L2 流向相同,则(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29-30 题。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表示外力

9、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30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 B C D7第卷3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图中 A、B、C、D 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2)图中、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和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为_和_。(3)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4)图中 A、B 两处相比,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3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一艘轮船自城市 A 航行至城市 B,在洋流

10、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请说明原因。(4 分)(2)说出洋流乙的名称,并简析乙对甲地气候的影响。(3 分)(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3 分)33.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10 分)8(1)比较 A、B 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8 分)(2)分析影响 A 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 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7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1/4。我国有 10 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

1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 1 000 立方米。材料三 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 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 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 500 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 分)(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3 分)(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4 分)宜昌一中宜昌一中 20142014 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参考答案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

12、415答CBADCBDBCCBDABD9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DCADCADCCBDAC31. (1)-(3)每空 1 分,(4)计 3 分,共计 10 分。(1)C (2)低气压 高气压 气旋 反气旋(3)阴雨天气 (4)A(1 分) A 处等压线密集(1 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1 分)32.共计 10 分。(1)快(1 分) 减慢(1 分) 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1 分) ,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1 分) 。(2)秘鲁寒流(1 分) 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1 分) 。扩大甲处热

13、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1 分)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1 分) ,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1 分) ,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1 分) 。33.共计 10 分。(1) A 地B 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1 分)地中海气候(1 分)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1 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1分)气候成因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1 分)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1 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 分) ,冬季受西风带影响(1 分)(2)夏季气温较低(温凉,热量不足) (1 分) ;(全年湿润)日照较少(1 分) 。34. 共计 10 分。(1)时空分布不均(1 分) ;人均占有量不足(1 分) ;水污染严重(1 分) 。(2)春季气温回升(1 分) ,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1 分) ,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1 分) 。(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任答 4 点,得 4 分。言之有理即可)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