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314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 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 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 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2、D.差异性【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理环境地带性差异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差异性。其中纬度地带 性以热量为基础,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以水热为基础。由南向北穿着越 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题。23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 B C D 4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答案】 3B 4A 【解析】 试题

3、分析: 3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在处河道曲流最明显,堆积作用最明显,河漫滩最 宽阔。 4在后期阶段,由于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使东西向河道发生改道。 考点:等值线及其侵蚀作用。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 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 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 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 下列小题。3510 孔的孔深可能是( ) A. 245 米 B300 米 C345 米 D355 米 6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 A12116 B109

4、7 C12109 D1197【答案】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300 米10 孔地面海拔400 米,10 孔岩层顶面标高(即 10 孔岩层顶面海拔)为 55 米, 10 孔的孔深10 孔地面海拔10 孔岩层顶面标高,所以 245 米10 孔的孔深345 米, 只有 B. 300 米符合题意。 6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地面海拔在 300-400 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11 孔的 85 米最高, 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85 米比上下两侧的 55 米高,所以在脊线附近因此背斜构 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 地面海拔在 400-500 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9 孔的 70 米最高, 背

5、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经过 11 孔和 9 孔的只有答案 D.11-9-7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7序号所代表的植被( )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 C能促进 全球的水循环 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8序号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 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 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 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答案】 7C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图中气候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 C 项正 确。热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

6、10之间,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破坏后不易恢复。 8图中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 为草原;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 考点:气候类型、植被类型 9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 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 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 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 岩屑集中在中间,大 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 人有意

7、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 石环。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5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答案】 【小题 1】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材料中可知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分离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 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该地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 考点:外力作用 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 ,回答下列小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 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11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原因是( ) 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

8、挤压,经侵蚀 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 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 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6【答案】 10C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0根据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可判断甲、乙同为背斜,再结合等高线可知甲为背斜成山; 乙为背斜成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乙处成谷的原因 是在张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 11背斜是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被侵蚀而出露地表。考点:地质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图中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微弱的是( ) A地

9、 B地 C地 D地 13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答案】 12A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以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判断 出为侵蚀岸,地侵蚀作用最微弱。 13由上题可得出处为堆积岸,有堆积物,坡度比较缓;处为侵蚀岸,坡度比较陡, 故选 C 考点:外力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14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C至

10、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 D南半球缺少自然带【答案】 14C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 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5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 壤有机质含量较小;至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 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针叶林分布。 考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读“世界某大陆略图” ,完成下列小题。81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阔叶林 17形成图中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

11、分 别是( ) A纬度、水文 B地形、气候 C海陆位置、地形 D水文、土壤【答案】 16A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6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 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 17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考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 扩张带来的问题,在 1947 年提出“手指 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 划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18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19 “

1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 A 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答案】 18A9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最有可能是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扩展, “手指”延伸应当是主干 线延伸的方向,故选 A 19题干中“摊煎饼”带来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有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 “手指”间的空地 可以设置绿化区,以解决这些问题,D 项符合题意。 考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化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0当线变成线时

13、,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 三环路迁移,主要原 因是( ) 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市中心交通拥堵 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市中心人口减少 A B C D【答案】 20C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20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知当线变成线时住宅区可 拓展到三环路。 21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 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减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 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便

14、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 求。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22下图为某城市某区域日均公交客运量统计图,该区域最可能是( ) 10A游览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居住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早上离开该区域的客运量大,而晚上进入本区域的客运量大,结合各功能区的 人口流动特点可知为居住区。 考点:城市功能区 性别比是指某地区平均每 100 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即(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100。下图为某时期中国人口跨县迁移的年龄和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3由图可知( ) A少年儿童与老年迁移人口性别比较低 B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小 C2552 岁的迁移人口以男性为主 D跨县迁移的性别选择不明显 24影响 1323 岁的女性迁移人口多于男性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 B经济 C政策 D环境【答案】 23C 24A 【解析】 试题分析: 23由图中信息可知,少年儿童迁移人口性别比较高;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大; 2552 岁的迁移人口性别比非常高,说明该年龄段迁移人口以男性为主;综上分析可知, 跨县人口迁移对性别具有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