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07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9270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07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07(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前一段我们学习植物病 害的症状学、病原学、诊断 学几部分的基础上,今天开 始进入植物病害的病理学部 分的学习。 这部分我们重点学习植物 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病害流行、预测预报 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这部分 内容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 第一节 侵染过程侵染过程的概念:指病原物一次 侵染发病的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 接触开始,经侵入后在寄主体内扩 展蔓延,引起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 表现症状、病原物开始释放传播体 为止的这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 称侵染过程,或“侵染程序”,简称“ 病程”。简单讲,病程就是从病原物接触、 侵入、潜育到引起寄主发病的全过 程。或从植物个体

2、遭受病原物侵染 开始,到寄主发病的全过程。 第一节 侵染过程病程是传染性病害发病的最基 本环节。 病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人为地将它分成几个阶段: (1)侵入前期(接触期) (2)侵入期 (3)潜育期 (4)发病期第一节 侵染过程一、侵入前期(接触期) 接触期:指从病原物到达寄主感 病部位,到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 这段时期。 1、接触前:病原物传播体,如 真菌的孢子、菌丝和细菌个体、 病毒粒体、线虫幼虫个体,必须 首先以一定方式到达寄主的感病 部位。接触方式有:(1)主动接 触,如真菌的游动孢子和细菌、 线虫的蠕动等。(2)被动接触: 大多数病原物随气流、雨水飞溅 或昆虫等媒介及田间农机具而

3、被 携带传播到达寄主感病部位。 第一节 侵染过程2、接触后的活动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在寄 主表面有一段生长活动和 聚集力量的过程。如真菌 产生芽管或菌丝的生长, 细菌裂殖繁殖、线虫蜕皮 生长等。 第一节 侵染过程3、环境条件对侵入前的影响 环境条件中主要是湿度和温度影 响最大。 (1)湿度:很多真菌孢子需要 在水滴条件下才能较好萌发,如 条锈菌的夏孢子和稻瘟菌的分生 孢子。 (2)温度:温度主要决定病原 物的萌发和侵入速度。 (3)光照:一般影响不大,但 对有些真菌孢子的萌发有刺激作 用。如锈菌夏孢子在黑暗条件下 萌发较好。 第一节 侵染过程4、侵入前期的时间长短相差较 大。如虫传病毒,接触侵入

4、同时 完成。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与种子接触经过贮藏期,待种子 播种、萌发后才侵入。 侵入前期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这段 时期病原物处在寄主体外的复杂 环境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最易 控制,为此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近年生物防治和开春预防(果树 喷石硫合剂预防保护)就是注意 了这一阶段的研究。第一节 侵染过程二、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 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期。 病原物绝大多数为内寄生,因此,都 有侵入问题。 1、侵入途径和方式: (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角质层和 细胞壁。如真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 物。 (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很多孔 口,如气孔、皮

5、孔、水孔、蜜腺、柱头 等都可成为病原物的侵入孔口。许多真 菌和细菌可从自然孔口侵入。第一节 侵染过程(3)伤口侵入:如剪伤、锯伤、虫 伤、碰伤及其他机械伤害。大多数真菌 和细菌靠伤口侵入。病毒靠微伤(肉眼 不可见)侵入。 稻瘟病主要是直接侵入,也可伤口侵入, 通常不从气孔侵入;玉米炭疽病、大斑病、 梨锈病、线虫病、寄生性种子植物、小麦白 粉病等均直接侵入;水稻白叶枯病从水孔、 伤口侵入;霜霉病从气孔,也可直接侵入; 小麦叶、秆锈从气孔侵入;小麦条锈或从气 孔或直接侵入;小麦腥黑穗病从子房侵入; 散黑穗从子房侵入,霉菌主要从气孔侵入。 甘薯瘟病、甘薯黑斑(多从伤口,也可从皮 孔等自然孔口,或直接

6、侵入;棉花枯萎病直 接侵入或伤口侵入。 第一节 侵染过程2、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 :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中 湿度是关键因素,它决定 了孢子萌发和侵入;温度 决定侵入速度,即侵入快 慢的问题; 第一节 侵染过程三、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定义: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 关系起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 时期。(真菌病害,出现孢子为止, 称潜伏期,latent period)。潜育期是病原物和寄主相互较量的 过程。发病是较量的结果。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形成 了局部性病害和系统性病害。 潜育期长短,因病害而异。有的几 天,有的几十天,甚至一至数年。 在实际调查中,以接种日至显

7、症日 的时间为潜育期。 第一节 侵染过程、环境对潜育期的影响主要以温度影响最大。温度()911171824252628潜育期(天)131885.54.5例1:不同温度下稻瘟病潜育期天数例1:不同温度下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天数温度()3113466991212151518潜育期(天)40803045162513201116914611第一节 侵染过程四、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 始,就进入了发病期。第二节 病害循环以上讲的是病菌在寄主体一次 侵染发病的过程。本节讲病害 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主要包括: 病害循环的定义 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 病害循环、病程的关系;第二节 病害循环一、病害循环的定

8、义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 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整个过程。它反映了病害发 生发展的周年循环状况。 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是了 解病害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们制定防治策略的理论 依据。第二节 病害循环二、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病原的初侵染和再侵染3、病原物的传播第二节 病害循环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 料 病残体 土壤 粪肥 其他场所:如昆虫等第二节 病害循环(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方式 寄生、腐生和形成各种休眠体; 如病毒在病株上寄生或依赖于寄 主

9、范围的广泛性,如杂草、媒介 昆虫活体内,如CMV、TMV, MDMV在宿根性杂草上越冬;陇 南小麦条锈病菌以夏孢子在高海 拔的山上小麦越夏; 真菌可以形成各种休眠体,如菌 核、子座、厚垣孢子、冬孢子、 菌索等,也可以菌丝体在寄主体 内越冬;也可以腐生方式在土壤 、粪肥里越冬;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 弱的一环,控制或消 灭越冬、越夏菌源是 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 措施。第二节 病害循环第二节 病害循环第二节 病害循环2、病原物的传播 (1)传播动力:主动传播和被 动传播 主动传播:病原物依靠自身的活 动,如线虫的蠕动、真菌孢子的 弹射、鞭毛菌的游动、细菌的鞭 毛、寄生性种子植物(菟

10、丝子) 的攀缘等; 被动传播:借助外界因素,如风 、雨、昆虫、人、农机具等;第二节 病害循环(2)传播方式:气流传播 雨水和流水传播 昆虫和其他生物(螨类 、线虫、蜜蜂、鸟等) 人为传播 第二节 病害循环3、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病 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初 侵染。引起初侵染的病原物称初侵染来 源。 (2)再侵染(secondary infection):由 初侵染引致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病原传 播体,不经休止,立即传播到其他健康 植株上引起的侵染,称再侵染。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有的病害可以发 生多次再侵染,例如小麦条锈病,在北 京可有3

11、4次再侵染,白粉病、霜霉病 和晚疫病也都有多次再侵染。根据再侵 染次数的多少,把病害分为两类:第二节 病害循环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 季节里,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过 程的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稻 瘟病、玉米小斑病、葡萄霜霉 病、梨黑星病等; 单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 季节里,只有初侵染,没有再 侵染的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苹果锈病、柿子圆斑病等; 第二节 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与病程、病菌的生活史 的关系 病程: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一次侵染 发病的过程; 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 发生情况,由一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 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联结。 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指从 一种孢子状态开始,

12、经过一系列的生 长发育,有回到同一种孢子状态的过 程。病原物的生活史是病害循环的基 础,病害循环又保障了病原物完成其 生活史,二者相互依从、相互制约, 密不可分。第二节 病害循环第二节 病害循环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一、病害流行(Epidemic)指侵染性病害在短时间 内,大范围的在植物群体中 侵染发病,造成很大产量损 失和品质下降,这种病害的 发生,称病害流行。 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的 科学,是植物病害流行学 (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1、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寄主:感病性强,大 面积集中种植。 (2)病原物:大量的致病

13、 性强的病原物经有效传播; (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 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生 长。 (4)人为因素:大面积单 一种植感病作物,导致病原物 的定向选择。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病害流行的类型 (1)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频繁 的病害,其特点是: 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产孢量大; 病原传播体对环境极敏感,不利条件下迅速 死亡; 病原物越冬率不高,越冬后存活的初始菌量 低,年度间波动大 多为气传、风雨传病害,也有虫传的; 多为地上部、局部病害。例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稻瘟病、霜霉病、晚 疫病等;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 害

14、):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在流 行中作用不大的病害;其特点是 : 潜育期长,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用 小; 病原物抗逆能力强,寿命较长; 病原物越冬率高且稳定; 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 多为系统性病害或根病;例如小麦腥黑穗病、棉花枯、黄萎病 、桃缩叶病、柿子圆斑病等;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3、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 (1)时间动态:植物病害发生 流行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变化。 大多呈S型曲线(分单峰、双峰和 多峰); S型曲线的描述方程:X2 x1 ln - ln=r(t2-t1)1-x2 1-x1 (2)空间动态:病害随时间的进程 ,在空间上扩展蔓延的过程。有 近程传播、中程传播和远程传播 。第三节

15、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二、病害的预测、预报 病害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及 近期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某 一定时限后病害发生流行状况或 趋势。 预测不仅可以指导药剂防治,而 且对品种布局、种植、管理措施 的制定及总体治理方案的优化均 十分重要。 预测的类型:短期(几天到几十 天)、中期(几十天到一年)、 长期(一年以上)和超长期(5-10 年)。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1、预测的依据: (1)、病害流行规律:病 程、病害循环特点等; (2)、病害流行的历史资 料:病情、气象、品种、耕作 管理等 (3)、当年实况监测和气 象预报资料; (4)、专家经验;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预测的方法 (1)、专家法或专家经 验分析法 (2)、模型法:经验模 型(回归模型)和系统模 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